如此谦虚所为何来_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 > 如此谦虚所为何来
庭燎雾月 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3-02-21 20:02:43

如此谦虚所为何来


经济学的定义是什么,由不得一个人说了算。写于七八十年前的这本书,将经济学牢牢的限定在伦理学心理学历史学等其他学科以外,声称经济学没有能力承担且无需承担其他学科所构建的既成事实,罔顾与其他学科斩不断的联系,坚定的不多走一步,哪怕这一步豁然开朗。而如今,经济学昂首阔步的进入其他学科领域,纵横驰骋于人们的街谈巷议中,而不像罗宾斯所意涵和期许的一个界限分明的学科,特别是在中国——这个刚从计划经济中走出来的国家,俨然成了伦理学(回到了本家)。
       罗宾斯将经济学定义为“系统研究各种目的与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手段之间关系的人类行为的科学”。初看时,乍惊,以为一切目的和一切达致目的的手段都成了经济学研究的范围,顿感经济学力不从心,但是看到他引用汉斯•迈尔的话说”只有一种目的和多种手段时发生技术问题,而有多种目的和多种手段时发生经济问题“,刹那间觉得清晰明了,经济学的核心是描述配置以及附带于配置的选择,而不是解决问题。但回头一想,经济学作为一个通过解释问题而能够解决问题的学科广义上也可称为一种技术,罗宾斯非要把经济学与技术问题划界实在是岂有此理。
       个人认为罗宾斯定义里的目的用现代的术语可以叫做需求,手段叫做供给,多种用途暗示机会成本,而后的主语“人类行为的科学”,则表明他坚持经济学所谓的价值中性——连资源最优化的经济导向都要拒绝。现代术语虽然舍弃了“目的”“手段”这类词的一些延展(比如手段这个词,强烈的指涉着某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是实体的物质,也可以是虚拟的概念),但是通过现代术语的发散想象依旧可以得到,且抵消了原词可能过于狭隘的联想。经济一词有很多的意思,在普遍使用的“经济和不经济“这个语境中,个人认为就是指值不值得,由此大致判定经济学天然带着最优化的导向,这该是经济学存在的原因,也当是经济学的目的。
       但是,怎样去判断经济不经济值得不值得,这是一个巨大的问题。第一个饼第二个饼带来的效用就不能用1+1,罔论价值观的多元。罗宾斯直接无视基数效用,小心翼翼的使用着序数效用,且时刻提醒着众人,标记的数字,意义有限——看看给个心理安慰而已,而以此数字为基础在不同的效用主体间比较,去相加得来社会总效用的增减,更是错误的。罗宾斯认为个体间的效用不可比,边际效用递减法则不意味着从富者到穷者的收入再分配会提升总的效用,如此劫富济贫便没有了经济理论的支撑。
     个人认为,边际效用递减在不同效用主体间体现的效应大小虽然不能从学理上推测出来,但是可以从效用主体的行为和状态上观察出来,比如慈善,在自由选择的情况下,一方选择拿出款项,一方选择接受款项,通过了再分配达到另一种状况,两方通过各自的行为显示了偏好,表明了这种状况具有更高的效用水平;再如,吃不完的肉食拿去喂狗,狗当然比平时吃的香(呃,这是以己度狗么),用不靠谱的数字表示就是-1+2=1>-1或者0+1=1>0;还有,一些名言典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明他人的效用还是可以感知的,虽然不能精确的数量化,但是喜悦和痛苦的表情还是能够分辨的。所以个人支持基于个人意愿的二次分配。至于更大范围更多层次的二次分配,这需要社群内部更为复杂的分配制度设计来表达个人意愿,显然,如果制度不能反映个人意愿,那么效用就不能被感知,二次分配便是没有依据的。制度能多大程度的反映个人意愿,效用也就能多大程度的被测度,二次分配也就可以说在多大程度上合理和有效。如果经济学追求效用的最大化,那么从个人意愿的阐发到制度的生成到效用的测度都是追求最大化效用的一个环节,而这些环节包括了人类能够划分命名的所有学科,那么要使经济学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它是否该关照世间的一切学科呢?
      有些经济学家已经开始了效用测度的努力,这种纯粹技术行为显然超出了罗宾逊对经济学的定义,而现今的诺贝尔奖已经肯定了实验经济学。由实验经济学结合心理学等又发展出行为经济学,经济学的触角已经延伸到越来越多的领域。经济学深化细分,与各种学科相结合,造就了众多的边缘学科。由解决问题出发,将造就越来越多的边缘学科或者跨学科,而不应固步自封于本学科的古老定义内沦为意淫。决定一个学科范围的该是这个学科的解释力范围,而决定一个学科命运存亡的该是这个学科的解释能力,所以经济学科的性质和意义,该是由事实说话,而不是单个人的言说。

展开全文
有用 2 无用 2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