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总结_系统之美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管理 > 系统之美 > 读后总结
疏桐 系统之美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4-06 13:04:48

读后总结

先是题外话,《如何阅读一本书》讲得真好,让人从一点点的文字,琐琐碎碎里面抽身出来,看到目录和结构。这还是最底层的,希望以后可以学到更多。

下来是《系统之美》的内容,结构比较单一,附录里面还重新又列了一遍

- 系统的构成和原理
- 系统的陷阱以及对策
- 干预系统的杠杆点
- 与系统共舞的要点

整本书着眼于系统,提供了观察世界的另外一个工具,所以并不是提供答案,而是多一种思考的方式。分类的话,应当算是提供建议一类的吧,更重要的还是放下书本以后的实践。

首先给出了系统的定义,系统的特征,比如适应力,自组织和层次性,由简入繁介绍了常见的系统,也就是举例子,并捎带介绍了系统的组成要素,目标,原料,反馈。然后给出了一些 archtypes,这个是作者的自造词(英语的前缀词根什么的可真方便,说造字就造字),翻译成了“基模”,大概就是常见系统类型的意思吧,大多是一些陷阱,比如 规避规则,目标侵蚀,竞争升级,公地悲剧,富者愈富等等,并给出了作者的对策。在作者看来,陷入这些基模的系统,经常会被大家所视而不见,而怪罪于个人或某个组织,但问题其实存在于更高一层的系统中,也就是说,即使换一个人或者换一个组织在当前的情景下,状况并不会发生根本的变化。干预的话,需要找准干预点,也就是杠杆点,四两拨千斤的感觉。而着眼点在于系统反馈,信息组织,系统目标等根本性的地方。更进一步的说,要治未病,也就是要设计好的系统,而不是等系统出现问题才去补救,而设计系统的前提是去体验这个系统,理解这个系统,这也是有诀窍的,这就是与系统共舞的要点,比如跟上系统的节拍,画出/亮出你对系统的理解,并与他人贡献、讨论,精进这份理解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心智,在这里作者强调了语言的重要性,并表达了自造词的正当性(233),然后是要关注不能被量化表达的,比如质量,比如尊重,等,也就是说不要被容易表达的事物束缚,比如数量,比如 KPI,而忽略真正重要的东西。关注系统整体的利益,与之相对的是有限理性,划清系统的界限,保持谦逊 等等,与系统的陷阱以及对策部分略有重合。

看的过程中,第一感觉是,语言的魔力,叫上名字来就可以控制它的魔法。其实很多部分都属于常识,模模糊糊有那种直觉,但又说不上来,作者尝试着把它们梳理到了一起,叫人抚掌击节。然后作者更进了一步,分别给出了对策,这就是功力了吧,在复杂的充满正负反馈的系统里面,找到最关键的那个齿轮,有理有据的说明它为什么关键以及应当往哪个方向使力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作者的附录好贴心,基本上是读者文摘的感觉。

展开全文
有用 3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