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巧若拙,其用不敝 ——读《清单革命》_清单革命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管理 > 清单革命 > 大巧若拙,其用不敝 ——读《清单革命》
朽木蘑菇 清单革命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4-03-28 23:03:45

大巧若拙,其用不敝 ——读《清单革命》

上周日从图书馆借出这本书,直觉认为所借的四本书中这本是最易读的,因为对于GTD我怎么说也算入门了,而我对清单的理解就是:行动之前把应做之事全部列出。想想这本书,无非讲一些为什么用清单,怎么用清单等等。感觉几句话完结的事情,能写出一本书来,应该是多举了些例子。感觉可以用80-20原则,很快翻完。之所以把这本书借回来读,是因为我找好书之后,同伴就说“走吧?”刚好找了四本书,刚刚升级了借书卡,可以借四本,那就走吧,于是便把这本书带了回来。实践证明,我对这本书的估计有对也有错。
对的方面,确实易读,每天花一点时间,果然一周内读完了。从耗时来说,确实是我看得最快的书之一了。其实读书时间还可以继续缩减的,227页,如果要在图书馆翻完,也许真的可以。(顺便怨念一下,我什么时候才能改掉一个字一个字读书的习惯?)
错的方面呢?一来是我对清单的理解。本书涉及两种清单,一种是检查清单,如何避免无能之错,即行动者掌握了做事的知识与技能,但是因为疏忽、准备不周、应急预案不够周到等原因而产生的错误。这种清单是固定的(当然也需不断完善),在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的。另一种是沟通清单,让项目中的每一个人都负起责任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问题列入日程表进行讨论,及时沟通。这种清单是随机变化的,项目一开始不能预计。这种清单可以让所有的参与者更投入工作,有更强的参与感、使命感,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机械化工作的麻木状态。本书重点论述前一种清单,但我认为,后一种清单对我来说更是一种观念上的革新,因为沟通是我更为欠缺的,是我的短板。养成前一种清单的习惯(也即“做事靠系统”)对我来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克服懒散,相对来说能够比较容易地实现。而后一种习惯,还需克服羞怯、自卑等心理,是我一个重要的人生课题。
从结构上来说,本书从一开始的引言,将人类的错误分为“无知之错”(没有掌握相关知识)和“无能之错”(没有正确使用相关知识),随着科技的发展,一方面是所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是所做之事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倾向于犯更多的“无知之错”,引出清单的必要性,化忙乱于条理,有效地挽救生命。之后第一部分观念变革,通过医学、飞行、建筑等行业的调研,阐述清单的威力,也阐述了清单的要点:人人都会犯错——清单是避免犯错的,“关键点”比“大而全”更重要——不是事无巨细搞成老太太的裹脚布哦,团队犯错的机率比单个人要小——人无完人智慧折叠有效降噪。再然后第二部分,是清单的行事原则。权力下放——人人有责、简单至上——实用可行才是硬道理、人为根本——清单是让你解放大脑而不是放弃大脑、持续改善——这世上没有一劳永逸的事除非你挂了。第三部分让清单成为一种习惯,清单,让世界更简单——清单让人类可以从容应付复杂之事。通篇都是通过一个又一个翔实的案例展开,具有很强的故事性,虽然不是那种吸引人的悬疑情节,却也极大地增强了易读性,更通过具体的数字,让人看到清单实实在在的效用。
从内容上来说,这本书可以作为GTD的入门读物,了解清单之用。另一方面,由于其举例翔实,可以作为相关学科的一点科普读物(尤其适合于我这种见识寡陋之人)。另外从阿图医生的清单试点过程,从初期调研、试点医院选择、跟踪分析、得到结论、推广,这一系列环节,也对我们做事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尽管清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却始终只有极少数人实际去使用它。有的人知道它的效用,却不能坚持,更多的人却是不屑于去使用。当然,也有一部分人,如我,是刚刚开始意识到这些。然而,不管此书怎样的畅销,大多数人最终还是会靠感觉去做事,在人们英雄主义的情怀中,清单这种事显得太笨拙了,有哪位大侠在高手过招的时候把剑谱拿出来看一看呢?人们总觉得自己脑子可以记住全部,应该记住全部,但是知也无涯,人类的大脑即便再聪明灵巧总是存在局限的,难免出点小差错。那么,为什么不把清单这些工具用起来呢?荀子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老子说“大巧若拙,其用不敝”。连小时候政治课本上都学过,制造并使用工具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特征。有好用的工具,有什么道理不用呢?
                                                                 2013年9月8日 星期日 凌晨

展开全文
有用 1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