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小册子」_科学管理原理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管理 > 科学管理原理 > 一本「小册子」
张小国 科学管理原理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4-04-09 13:04:35

一本「小册子」

记得在《常识》的序言里,梁文懂说他一直向往西方一种以畅销为荣的「小册子」,比如托马斯•潘恩的那本同名作品。这本《科学管理原理》篇幅仅百十来页,也可归入「小册子」的分类中;再就影响力而言,泰勒应该比潘恩更有名,大概没有哪本管理学课本在提及这一学科的历史时会忘记他。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印象中有一张考过的试卷上说,1911 年他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现代管理学的诞生。广义的管理自古便有,又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那么为什么直到20世纪初才发展成一门科学?若依照中学历史的答题套路,或许可以谈谈经济背景、机械设备、生产力状况之类的,只不过这似乎也容易流于空泛。

对于科学管理为何没有出现在之前的历史中,本书中亦有提及,并作出相关解释。遵照「适者生存」法则,工作方法本应逐步演化趋于完善。但在旧式工业企业中,工作方法和知识,常常只是通过口头传授,或者不自觉的亲身观察而得到的,缺乏系统化的整理和分析;同时,管理者或企业所有者,对一线工作的相关知识就更加不熟悉了。所以那个时代的领班和监工——他们明白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比起他们属下的所有工人的知识和技能的总和来,要差得很远——认识到自己的职责就是促使每个工人充分发挥其「积极性」,而调动员工积极性的途径在于提高薪酬、改善工作环境、快速提升等一般企业没有的「特殊激励」。(p25)

这就是泰勒提出「科学管理」之前,西方社会公认最好的管理模式,「积极性加激励」的管理。它的问题在于,管理者的控制不足,把企业效率提升和增产的希望,几乎完全押注在一线工人的积极性上。现实中,这种愿望常常实现不了。(p27)

为此,泰勒发明了一种新的管理制度。他相信,运用这种科学的任务管理,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生产率,从而「永久地实现」雇员和雇主财富的最大化,乃至提高全国效率增进全社会的福祉。(前言,第一章)

作者认为领导者者应该转变过去的管理方式,承担新的任务。这些任务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
第一,提出工人操作的每一动作的科学方法,以代替过去单凭经验从事的方法;
第二,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成才,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由工人选择各自的工作,并各尽其能地进行自我培训;
第三,与工人密切合作,以确保所有工作都按照所制定的科学原则行事;
第四,管理者与工人的工作和职责几乎是均分的。管理者应该承担起那些自身比工人更胜任的工作,而在过去,管理者把几乎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职责都推给了工人。(p28)

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方面跟后人提出的管理学的四项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是互相呼应的。在泰勒的观点下,管理者和工人,似乎就是「劳心者」和「劳力者」的区别。最后一点中,所谓管理者承担起「比工人更胜任的工作」,大概是要管理者充当组织中的大脑,而工人是身体,管理者必须对企业环境要有清醒的认识,并对属下的工作做出指导安排。如果是之前那种「积极性加激励」的管理方法,那么工人就像只受到脊髓和脑干、小脑驱动的身体,没有大脑皮层理性思维的参与,自然未能达到效率的最优化。

科学管理借鉴近代科学的研究办法,通过反复实验、观察、归纳总结,最后得出实现最大化产出的工作方式。管理者将此行为模式分配下去,要求下属依照这种方法展开工作。最后产出比原先多了几倍,并且工人的工作时间无需增加,也无需消耗更多的体力,仅仅是工作方式的改变。企业家获得更多的产出,工人也可得到比原先多出一半多的工资。

同时,科学管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除了理解其原理外,还需要一些「术」的层面的东西。比如工厂为铲运工提供 8~10 种铁锹,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即便是铲运煤、沙等不同物质时每铲都控制在 21 磅左右。作者经过研究,每铲重量 21 磅是最优化的铲运方式。还有,管理者分配任务给工人时,要一个个地进行分别谈话,沟通方式也是因人而异。

泰勒的结论,跟他对工人的细致观察不无关系。泰勒从工厂学徒做起,对身边工人们通过「磨洋工」与公司博弈的体会显然比其他人更真切。科学管理原理的提出,目的在于同时增加工人与雇主的财富,如果要加个期限,泰勒希望是「永久地」。

也一些人认为科学管理是对工人更严重的剥削,理由是工人工资增长,远低于产出的增长。不过他们似乎没注意到在这种新的管理体系下,工人的劳动疲劳并没有增加太多,产能增加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制度与工具的改善。蛋糕分配不公可以再议,做大蛋糕总不是坏事。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