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约这本书的时候,我的着眼点是在“战略”两个字上的。因为所处部门的原因,所以我觉得这本书应该可以拓宽思路,在编制经营计划或者中长期规划上有更好的借鉴作用。
拿到书看到目录那一刻,我知道我选对了!本书从战略是什么开始讲起,到战略与业绩的关系,然后从外部、行业以及组织三部分战略进行分析,到后面的制定业务单元战略、制定全球战略,最终归结为公司的战略制定。从第1课到第10课,短短的10节课却从架构安排上清晰的告诉读者战略制定的流程顺序,说明了“战略是什么,战略有什么用,怎么做战略”。
忽然想就起2013年公司新来一个台湾的行业资深顾问,在带领大家做公司2014年的经营计划时给大家讲解的业务计划框架。他以公司背景、经营现状检讨、公司资源以及外部经营环境分析为基础,扩展到2014年各业务单元要实现的战略目标,再到实现各单元实现目标的经营策略。当时因为在这方面经验不足,所以对于他提出的这一整套的东西接受态度还是不积极,总认为怎么这么多啊,全做下来那么厚的一本。外部环境分析有那么大用吗?形势政策一直在变,指标定好了就行,这么长篇大论有什么用啊?能指导下一年的业务开展吗?
虽然当时有诸多的不解和排斥,但是还是执行了,从后期的执行情况来看,基本还不错,因为毕竟是第一年开始做,所以战略计划对于整体业务推进的把控、调整还是有一些效果。现在当我看完这本书,我完全理解了那位资深顾问的做法。他所做的正是书中所讲的制定战略过程所围绕的三个问题,即:当前进度如何?要达成什么目标?如何达成目标?
战略计划是方向,代表着想法、代表着要采取的行动,它不是站在单个的业务单元上看问题,它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它更需要站得高、看得远,他需要归纳、总结、展望,才能在竞争中有明确的目标市场定位、良好的产品、服务优势以及良好的运营方式。
在本书的10课中,最让我深有感触的就是第1课战略是什么中,作者说的那句最让人深思的话:“有效的战略开发就是决定不做什么,以及致力于选择哪些行动”。这句话对于制定战略的人来说算是一句警言。做企业战略计划我们总想大而全,总想把所有的业务都做好,即使有时我们也承认这样容易顾此失彼,对于企业来说无法打造精品,成为标杆。但是我们仍然无法割舍,仍然坚持在战略制定上把每一项都当成重点去对待,并且深信可以做好。
事实上,企业在战略制定中,当考虑到不做什么的时候,也就基本确定了要做什么,要把什么当重点。这是一个指示性、方向性的决定,一旦确定,也基本决定你后期的行业分析、外部市场分析等等工作的方向和重心。这不是一时的取舍分析,也不是你短期的得失计划,它是整体发展环境的分析,是趋势发展的预测,所以说这才是战略制定最基本也是最重中之重的一部分。
反思我们在公司中长期规划制定中的想法和计划,忽然有了很大的启示。以往总觉得公司现有的四大板块业务,在不同的负责人手下,只要领导者选对了,执行力上去了,那么每一个版块都可以做的风生水起,每一个都可以成为“明星产品”。但是我们忽视了人的精力毕竟有限,选对领导人能大幅度提高业绩,但不是一定就能将此版块打造成我们期待的“明星产品”。
书中在第2课也提到:“公司从优秀到卓越往往不是把很多事情做好,而是把一件事做的比世上的其他所有人都好。”正如书中所说:“达美乐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坚持做披萨;微软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致力于做软件”。同样是联系到我们公司,在顺利度过生存、保底、盈利的阶段之后,刚刚迎来了大发展时期,公司从最初的一个版块业务突增到四个。在公司现有的四大板块业务中,各个版块负责人都觉得自己版块是最重要的,自己的版块将成为公司外出宣传的“明星产品”。但是,要想在行业内“扬名立威”,更具备竞争力,并且迅速占领更多市场,是需要我们做出选择的,不是选择都做,而是选择不做什么。
只有你做好了有效的战略开发,才能让企业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在行业竞争的路上越走越顺,越走越强,才能最终成为本行业发展中的“达美乐”、“微软”、“苹果”……
家乡有一句俗语说:“行内看门道;行外看热闹”。但这本书我觉得不管是行内、行外都可以看。对于企业的管理者看了肯定更有启发,对于我们普通员工来说,可能不是全部都有用,但至少我们可以了解什么是战略,战略的作用是什么?,就这两点也足以让你反思企业、甚至反思到自己的人生战略,何况此书不仅不学术化、不枯燥,还通过大量案例告诉了你方法。
对于我来说,读完之后在战略制定上的架构更加明晰,同时对于战略和业务的关系有了更多的想法。最开始不管抱着怎样的心态、什么样的想法,读完之后忽然发现收获蛮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