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决策、组织决策详尽周到_决策是如何产生的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管理 > 决策是如何产生的 > 个人决策、组织决策详尽周到
Krall 决策是如何产生的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7-30 20:07:33

个人决策、组织决策详尽周到

通常人们认为传统社会缺乏物质和人力资源,不缺乏时间。与此相反,现代社会却充满激励和机会。不停冒出来有意思的想法,做点什么的欲望总比有时间能完成的事情多,注意力总是不够用。如今,人们对“信息过载”,“负荷过大”有很多抱怨。时间压力与日俱增,计算机,智能手机等设备的使用,不仅没有缓解压力,而是增加了信息承载量。
华章经典管理的这本《决策是如何产生的》,初读颇感翻译拗口,进展缓慢,读到后来,渐渐体会翻译已如译者所言尽心尽力。本书前半部围绕单个决策者决策过程讨论,解释两种类型决策者,第一种把决策看作以选择为基础,经过有意的理性计算,根据偏好对结果进行评估,在备选方案中作出选择,纯理性和有限理性选择都具有这一共同点。此类决策以偏好为基础,决策行为取决于对当前行动所产生未来结果的期望。各备选方案也由预期结果来解释。属于追求结果的逻辑。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第二种类型是适当性逻辑(logic of appropriateness),决策学习者遵循一定的规则和程序,进行决策时,必须考虑“处于什么样的情境”、“我是什么样的人”、“像我这样的人在这样情境下会如何行动?”以规则遵循和身份确认为基础的决策在现代社会非常普遍,有些规则遵循学习者把理性选择看作是与决策者身份相联系的规则遵循的一种形式,即理性也是一种规则,还是一种普遍规则,这样的概念体系下,规则遵循是基础,理性则是由规则遵循派生的。
个人的决策是否是理性的计算过程?还是按照某种规则为基础的?对这些问题的学习过程本身就受到认知限制、注意力以及原有经验影响。本书后半部分讨论了“决策是由于清晰和一致更具典型还是模糊与不一致更具典型”以及“决策是工具性活动还是解释性活动”,在人类对智慧、承诺和美的追求中,有时候绝望诱惑我们放弃决策,有时候,自尊让我们不知何去何从,对决策如何产生的学习和理解亦如对智慧的思考,虽不能透彻,但对这种复杂、跨越学科界限问题的理解,让我们独自面对世界时,更有了意义。

马奇并没有说哪种决策理论更好,在他的《马奇论管理》里中有一篇文章专门陈述了这一观点,如果说《决策是如何产生的》不能读懂,可以先读《马奇论管理》这是本难掩优美文学气质的理论书,不要被名字吓到。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