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学会生活
《OFF学 会玩才会成功》读后
格式不是很好,原文链接 http://user.qzone.qq.com/75096315/infocenter#!app=2&via=QZ.HashRefresh&pos=1352036328
来新之后,完整看完的第二本书,便是日本智库大前研一的《OFF学 会玩才会成功》,今日之中国,无疑就是昨日之日本,经济发展,技术日益迅猛的提升,身为白领前线的IT人士首当其冲,做事很赶,很激进,虽说谱写了类似华为、中兴、腾讯等等优秀的大公司,但是也将白领们的生活过度的压榨,导致很多人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工作,而且都很急。原本可以循序渐进的做好的事情,也会不知道什么原因,被搞得很急很乱。说实话,我在离开网易之前的半年乃至一年的时间里,整个人真的不开心,回到家里经常垂头丧气,有好几次老婆也被搞得气死,想起那段日子,自己都不堪回首。
最近有机会看完了大前研一的《OFF学》,才明白些之前为什么生活得会那么的不痛快。虽说不排除一些客观上或由他人造成的因素,但个人觉得最主要还是那时候自己老是带着工作的心态在生活,带着生活的心态在工作,导致真正该生活的时候,没有得到放松心情,充分的休息,而工作的时候,觉得很累,老是想着能够逃避出来该有多好啊!?可以说没有休息好,也没有工作好,幸好那段时间已然过去,否则目前还在浑浑噩噩的混着日子。好了,还是进入《OFF学》的主题吧。
整本书,从组织架构上来说,我觉得组织的并不好,不知道日文版本,日本人看得怎么样,反正我看的中文译版是陈柏诚译的中信出版社版本,让我感觉整书的架构错乱,从头看到尾,真的不够延续性,不过总的思想在于启示人应该放松自己的身心,培养自己的兴趣,充分拥抱自己的生活,营造充实而富有的人生。由于我觉得全书架构混乱,所以我抽出我目前所理解的大前研一在这本书中阐述的若干问题来概括小结一下
工作与休闲的问题
工作是为了生存,从小孩的角度来理解,工作是为了获取零用钱,虽然这是两个不同需求,但是他很好的解释了工作对人的重要性。我们无法不工作,只不过有一部分人是为自己在工作,而大部分人看上去是为获取报酬替别人在工作(其实也不能说不是在为自己工作)。
工作就会疲劳,人不是机器,何况机器也是不能长期运作的,如何消除疲劳、保持工作时的充沛活力呢?
答案是充实的休闲生活。从而引出了工作和休闲的关系,工作和休闲是人生活的两个方面,彼此相辅相成才能促进生活质量。
那么怎么样才算是充实的休闲生活呢?
是不是周末昏天黑地睡他个醉生梦死,然后起床了,慵懒的看个电视或玩个电脑游戏呢?其实很多人周末都是选择这种宅生活方式来度过的。结果发现这几乎不能让人得到休息,反而感觉周末过得比上班还累。
书中提到休闲生活的两个准则:
自费的享受,玩够本。投入了时间和金钱,就应该彻底的享受;
到真正休闲的地点去享受。一生能够尽情享受休闲生活的次数毕竟是有限的,所以更应该去真正一流的地方,尽情品味休闲的真味。
在上述两个准则的前提下,充实的休闲生活,是在兴趣的驱动下,人们制定计划,充分享受兴趣的生活。比如有人喜欢打篮球,那就酣畅淋漓地区打一场球,然后舒服地睡一觉何尝不是一种充分的休闲生活。
我没有兴趣怎么办呢?
其实很多上班族都或多或少有这个问题,感觉自己对什么都没有兴趣。我以前也是如此,自己都觉得自己是个无趣的人。
其实兴趣是要培养的,兴趣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且兴趣世界是一个时间投资与快乐程度成正比的单纯世界。书中还提到,从享受音乐开始,培养一生的兴趣。先培养边缘参与型的兴趣,聆听音乐;然后尝试直接参与型的兴趣,自己用乐器去演奏音乐。
另外收集物品,其实也是一种兴趣,寻找有价值的梦想名品,就好像是在追求自己的梦中情人一样。如果能够被自己坚持收藏的珍品所包围,就会觉得自己的人生是富有的。说到这个我插点自己的体会,我在国内时,经常买书,碍于经济,买了些便宜的垃圾书,自己也有点不好受,而且95%以上的书,我买来了,自己都没有看过,但是我觉得买书就是爽,这大概也算是一种兴趣吧,不过那阵子在家买书,也被妻子和母亲嗤之以鼻过,甚至讽刺我不是文化人,硬充文化人,唉,我宁愿少买件衣服,也不愿放弃多买几本垃圾书的念头。
什么时候培养兴趣最好呢?
培养兴趣当然是越早越好,但是人生的任何时期都可以培养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多种兴趣。书中提到已故的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60岁打网球,65岁开始滑雪,67岁开始潜水。人家退休之后都能培养兴趣,更何况精力相对充沛的年轻上班族呢?
没有时间怎么办?
兴趣的培养,首先需要时间,我没有时间怎么办呢?
书中提到,只有工作的人生和只有家庭的人生,都是无趣的。总是去公司,总是加班,正是对时间的浪费。书中有一节提到增加休闲时间的三种方法,是从工作角度出发的:需要沟通的事情,自己先要清楚的传达事情和结论;为一个议案提供三种提案;上班前完成杂务,提升工作效率。我对书中所说觉得不太尽如人意。如果是纯体力或纯计时的工作,那还好说一些。像我们这种更多从事脑力劳动的工作,有时候真的也说不清楚需要多久能完成,今天心情好,反应快,可能以往两三天的工作,一天投入下也就完成了,如果心中有事抑或心情很糟,那么一天下来身在曹营心在汉可能一件事也没完成的情况也很可能。
管理时间,不浪费时间,真的是一门学问,我从书上能够学到的就是一种良性的工作和休闲之间的循环——周末的时间分配术:周五晚上是享受周末的助跑时间,Thank Goodness!It's Friday,到下班那一刻,工作就此打住,别再提工作了,已经自由了;周六是活动的时间,可以安排一些体力型的休闲活动;周日是身心充分休息的时间,周日晚上是下周工作的助跑时间,在晚餐之后作为周末休假的休止,要为下周的工作梳理下安排,但是避免做实际的工作。过好了周末的休闲,才能斗志昂扬地投入到高效的工作中去。
如何达到这个良性循环,不仅考验员工自身素质,也考验领导水平,更是在考验一个公司是否成熟。华为缔造了很多的辉煌业绩,国内目前也谱写了辉煌的现代化诗歌,但是国内如同书中的日本一样,底层抱怨的声音很大,大家工作并非真的很快乐。
这个话题跟具体的工种密切度很大,书上所言也未必尽然。管理好时间达到良性循环,是需要每个人去努力实现的。不过书上对消除疲劳减压、家庭管理和育儿教育方面的论述还是挺让人收益的。
如何消除疲劳和减轻压力
书中提到有两种每个人都可以采用的方式喝酒和享受美食。
虽然酒对健康有一定的影响,但是酒能消除一天的疲劳。如果工作上有压力,在回家之前突然想去喝酒,那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去喝酒只是为了放松身心,一个人去就可以了,不建议带同事一起去,否则难免抱怨或者无法充分放松。
至于美食,用餐时间是非常重要的休闲时刻。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享受美食的时间,总是幸福的时刻。那么如何去营造美食呢,书中提到的就是要找到自己熟悉的餐厅。熟悉的餐厅将是放松身心不可或缺的“藏身之所”。
说真的,我始终没有发觉喝酒有啥好的,一如抽烟一样,也许是自己真的还没有体验过喝酒抑或抽烟的乐趣吧。不过美食减压,我觉得倒是可行的,美美的饱餐一顿,然后满足的小憩一下,醒来之时,精神会很抖擞的,不过自己也没有上升到去熟悉的餐厅放松的境界。
如何管理好家庭,让家庭融洽呢?
家庭是工作的大后方,后方不稳,如何能够冲锋陷阵呢?
书中提到的家庭管理术,大致如下:
1、家庭定期检查
夫妻可以每周抽一个晚餐时间,两人在外用餐,定期检查家庭内外的问题:
何为家庭内部问题,比如孩子教育问题,在孩子面前,父母必须拥有一致的观点,否则孩子会很困扰;
何为家庭外部烦恼,比如工作上的问题,邻居朋友间的问题等等。
定期检查时,家庭内部问题,尽可能充分交换意见,达成一致;而对于家庭外部烦恼,尽可能倾听对方的诉说,因为外部烦恼发泄出来就好了,并不需要什么实质性的解决方案。
2、善用佣人及保姆,忙碌的工作之余,不用操心繁重的家务。
家庭原本就是上班族放松身心的场所。有些人假如兴趣在于收拾家务还可另当别论,否则还是要想开点,关于这一点,是我来新加坡之后才体会到的。
3、撤除孩子的房间,确保父母的活动空间(书房)
日本和国内一样,都是过分重视儿女了。并不是说我们不要那么重视儿女,而是换个思维逻辑。首先需要确保家庭经济主要来源的需求,无疑夫妻双方的需求比孩子需求更重要,一方面父母拥有自己的活动空间,可以放松心情,可以安心学习,增强工作能力;另一方面让孩子看到自己学习的样子,告诉孩子学习是终身的,以此作为榜样促进孩子的学习。
4、不看电视,多搞活动
看电视是家庭融洽的最大杀手。吃饭时,绝对不可以看电视。降低对电视的依赖,是促进家人之间沟通的第一步。
一年之中,家里面成员的生日,家庭纪念日本身就不多,通过庆祝这些日子,可以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和彼此珍视,这一点,书中的日本,现在的中国家庭相对都还不是很重视。
5、夫妻有各自的空间,才会有更多共同的话题
中国家庭夫妻之间个人时间是很少的。个人时间,并不是一个人生活的时间,而是不受打扰,尽情思考工作与生活的时间。由于个人时间少,往往冲动多于理智,不能做到合理的换位思考,从而酿成不少悲剧。所以夫妻之间更应该给彼此自由和权限,远离中年离婚。多点时间沟通,比花钱送礼物实在,爱情是以时间来衡量的,如果能够实践这一点,就可以建立稳固的信赖关系。我的房东跟他老婆一周七天差不多才一两天时间是住一起的,不过每天老婆都会早早地给老公送早餐(其实也很简单,是外卖的早餐不是自己做的),周末一起出去就跟初恋情人一样,不过将来生小孩了,估计就不能这么浪漫了吧,但是这个例子也足以说明给点时间和空间还是必要的。
上面这些就是书中提到的家庭管理术。
如何育儿
其实育儿是家庭的内部问题,由于这个问题太大,书中就单独罗列一章花大部头来介绍作者的育儿理论。大致是以下一些观点:
善用丛林法则,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不要过度担心孩子的危险,让孩子自己觉察危险,面对危险时由孩子自己承担责任,决定应对的方法,这就是丛林法则。另外跟不认识的人相遇,交往的勇气,是丛林世界生存的必要条件。
要认真投入的陪孩子玩,孩子是敏感的,大人是认真地玩,还是勉强地玩,孩子都能觉察到。孩子面临烦恼的时候,父母应该言传身教而不是一味地说教。谈话时要尽量采用肩并肩谈话的方式,避免面对面的压迫式交流方式。以过来人的身份,与孩子分享自己与朋友的经验,并且给予建议,这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善用寄宿学校和寄宿家庭: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距离产生美,让孩子更深切地感受父母的爱和家庭的温暖。
要深味学术聪明和街头聪明的区别。学术聪明的人是学习成绩很好的人,这些人才的专长在于能有效地完成别人交付的工作;街头聪明的人士是在街上,道路上现场经验丰富的人;现在的学校是培养学术聪明型人才为主,所以家庭更应该肩负起培养街头聪明型人才的重担。毕业于好的学校,进入好的公司就能够生活幸福……这是30年前的想法了。世界上并不是只有“从好学校到好公司”这一种生活方式。
让孩子统筹家庭活动,锻炼孩子的领导能力。比如吃饭时,可以让孩子搞家庭演讲;休闲时,可以让孩子主办家庭休闲活动。
从取消零用钱开始,对孩子进行金钱教育:让孩子具备独立生存的能力,比让他们掌握过多的数学公式与英文单词更重要;对于中学以上的孩子,应该帮助孩子建立起零用钱是工作报酬的概念,由此进行金钱教育;如果家人认同孩子的专长,并且给予报酬,孩子不仅会更有自信,也会更努力地强化自己的专长。
让孩子知道,只要做自己喜欢的事,就能成为专家;对自己的孩子大胆地说出“自己的人生,只有自己能够负责”也是一种爱。
关于退休
人们不可能工作一辈子,如何规划退休呢?
首先,要培养终身兴趣。
如果超过40岁,要拥有退休之后可以持续的兴趣。而且这种兴趣最好是能跟不同年龄层朋友一起享受的兴趣,比如陶艺。另外还要选择有表现机会的兴趣。
其次,要有正确的资金观念。
退休之前,就要学会理财和运用资产运作方式。不要想着为子女留下什么遗产,生前给予孩子生存的能力就是最大的遗产。好好地使用金钱,尽情享受退休生活。
最后,要有公益心。
退休后的人生要更加的积极健康。要热心公益事业,回报社会;参加义工,不要做闲人。
后记:洋洋洒洒,码了四五千字,并非一气呵成,所以这么冗长的文章,不免显得枯燥,而且也才读了一遍大前研一的书,认识肯定还是不够深的,权当自己学习的小结,书不错,还是很值得一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