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码农的角度展开的一些思考_The Goal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管理 > The Goal > 从码农的角度展开的一些思考
Youyou The Goal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5-04-18 01:04:13

从码农的角度展开的一些思考

当初购买这本小说,是因为在Cornell选了Business School的operation课,而此书是课程的必读书籍. 兴致勃勃的听了一节课后,却决定退课,因为害怕增加其他工科的课业负担.毕竟计算机才是正经事. 当然,一念之间,决定不退这本书, 隐隐想着有朝一日可能会拜读下.毕竟这个连教课书都不是必读的时代,竟然有一门课,将一本小说作为必读和考察重点,自然让我对这本书的价值有了挺高的期待.

年初,终于鼓起勇气翻开此书。两个月的拉锯战,断断续续的翻看, 终于,今天早上把故事的部分看完了。

故事梗概:一个厂长的中年危机。。。事业上,工厂业绩下滑,面临将被关闭的困境。家庭上,妻子对自己超时工作,让自己独守空房的不满, 且看他如何逆袭。当然,作为一本充满的硬料的教科书式小说,大部分篇幅还是集中在怎么改变工厂管理,扭亏为盈的部分。于是这个总结,自然也就枯燥的focus在这个方面了。。。

在面临工厂被关的危机,厂长的第一个逃班思考的惊世骇俗的结果就是:
公司的goal是赚钱。
乍看之下,这个结论实在鸡肋. 当厂长冥思苦想公司的goal是什么的时候, 我心中一直默念着不就是赚钱吗.当然,所谓一叶障目,跳出了剧情设定的我得出这个结论自然是轻松许多. 但是,这多少也是很有启发的结论. 要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 首先要明确的便是目标. 只有把目标把握正确了,之后的一切才有意义.

第二步,是改进衡量标准. 目标明确之后,便要有一套实用的方式去衡量现在的情况. 书中的厂长便是从赚钱的目标出发,改进了公司关于生产效率的衡量标准. 虽然表面上, 新的衡量标准听上去稀松平常. 但是, 他的重要性在之后的篇幅中有了巨大的体现. 每当有人对新政策有所质疑,厂长便会祭出这个新标准的神器,可谓洗脑必备。

第三步, 在这套衡量标准的基础上寻找可改进的地方了.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部分,是说影响工厂产出效率的两个因素:

1. dependency: tasks之间的关系
2. statistical fluctuation 完成同一件task所需要的时间不是恒定的,而是或在平均的时间左右波动

因此,一个project总是会比平均时间多有延误. 一个task的延误,会连带的导致之后的task的延误,反之,当一个task提前完成时,却会因为之前的task尚未完成而受到限制, 而无法利用解决下来的时间.

这看似关于工厂生产的结论, 其实对于我们也很有启发. 在码农界,我们工作中做project其实也有类似的情况.
和胡桑关于怎么消除dependency, 和statistical fluctuation 带来的负面影响, 进行了一番讨论. 大致结果就是从这两个角度出发. Dependency: 尽量消除dependency, 比如要加新的feature, server, client之间先define interface, 这样server和client之间就可以使用mock interface独立开发. 同时,对于被很多process depend的task,要 给与重视,提高priority,优先完成它. 其次, statistical fluctuation. 就是尽量消除fluctuation. Scrum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尽量去细分task, 保证每天都有deliverable, 就可以控制完成一个task的时间误差.保证task能在预计的时间没完成.

回归到小说, 接下来厂长就开始寻求提升工厂效率的方法.
在高人指点之下, 他认识到, 在工厂的生产线上,会有一些机器是bottle neck. 这些机器限制了工厂的生产效率, 决定了公司的throughput,也就是公司赚多少钱. 要提高生产效率就是要确保这些bottleneck的机器能够以最高的效率工作. 于是,他们制定了一系列的优化政策, 以确保bottleneck能为了资本主义的繁荣昌盛而没日没夜不眠不休的劳作着.

把这个改进的细节和原因想清楚,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渐进的思辨的过程. 比如平衡非bottleneck和bottleneck之间的关系, 在bottleneck前建buffer, , 把buffer维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 这个过程种少不了”报告老板大事不妙” “不, 这不是大问题.你再想想我们的理论, 试试这样,这样还有这样””啊,果然好了”一惊一炸的设定.

这其中关于contraint的思考,以及由此衍化出来的以constrain为导向的一系列思考方式很有意思。

其实如果将一个project中task 和他们的dependency , order 用graph表现出来, 这其实是一个maximum flow problem, 在每个task各有constraint的情况下,找到最高的output.
于是,不得不说, 这个理论的现代应用应该配以计算机simulation, 那边更可以事半功倍了. 这着实让我想到了之前所学的heuristic optimization的课,simulating加上一些heuristic optimization,感觉连思考都可以省了. 突然有一种计算机拯救世界的感觉. 当这本书写作的时候, 计算机尚未普及,书中的确有位搞技术的员工在厂长的指导下倒腾着computer, 但是时代的限制, 并没有让他的computer program做出巨大贡献. 如果有simulator, 有optimization, 想来之后半本书的关于”报告老板大事不妙”的篇幅,都将被”老板,我跑了几个optimizaiton的算法, 根据她的结果,我建议我们应该这样,这样这样”而代替.

当然,抛开种种时代限制, 书中人物的聪明智慧还是令人钦佩的. 在自己习以为常的观念里找到错误, 并且重新建立认识,颠覆传统观念,是相当困难的一件事。于是,这一系列的改变在书中也是由高人指点完成。高人是一位物理学家,拥有的特质,是科学理性思维。感觉此书有些神化科学研究的方法。 对于关键的突破性的信息,一概由高人指出。但是信息的由来被巧妙的隐去了。当然,作者也指出,科学研究就是提出一个假设,然后在假设是正确的基础上继续推导出。至于怎么提出这个正确的假设,没有明确的方法。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天赋异禀的天才科学家提出的完美的不科学的假设,然后带领着高富帅厂长绝地逆袭,我们凡人本就望尘莫及,能分享研究他们的结果便该感恩戴德鸟。

展开全文
有用 2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