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路远,商海水深,目击历史是一种时代的幸运。_行在宽处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管理 > 行在宽处 > 江湖路远,商海水深,目击历史是一种时代的幸运。
格子簿 行在宽处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7-01-05 20:01:30

江湖路远,商海水深,目击历史是一种时代的幸运。

今天想聊聊读冯仑叔的书的一些感受。其实他的两本书,我从图书馆借来已久,读过也有一段时间了。这次聊感受,姑且就当来一次二刷吧。

很早之前,一直有一个模糊的意识,想要自己以后能搞一点事情。自以为自己一定能干一番大事,也许是那时三国,水浒,西游看多了吧。真是中二十足,但谁叫我那么小的年纪,偏偏遇到这些“祸害书”。

也许这样“祸害书”就算是对我“搞事”的启蒙吧。所以小小年纪,偏拉着一帮半大小子谈什么未来。还搞了什么十年之约,倒真有点冯仑叔讲的什么江湖的味道。

为什么想读冯仑叔的书呢?一是因为喜欢他对万通当年讲的一句话,叫做“江湖的方式进入,商人的方式退出”。江湖我是感兴趣的,商人我也是,所以没有理由不了解了解。二来是我是一个对历史很好奇的一个人,最近有特别好奇近代历史,因为我毕竟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而有什么历史比落在具体鲜活的个人更加真实呢?而冯仑先生的经历又如此典型而又富于代表性。

那么冯仑叔到底在这本书里告诉了我们些什么呢?

以江湖的方式进入,以商人的方式退出

他讲了很多故事,过去的江湖模式到现在的治理模式。民营企业是如何诞生?又经历了些什么?现在又是如何?具体情况我也不清楚,但我喜欢他的部分故事。

从他的故事里,我大概体会到当年的激荡风云,时代大背景下世事变迁。从前存在的东西并没有完全消失,历史是不会断层的。你一定要独立的思考,用你自己的脑子。

现在大家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确实有很多机会。让人以为这一切都是当然当的,但公司法93年出台,到现在也不过是二十多年。

历史的进程充满了故事,个人的故事尤为精彩。冯仑曾谈到过他们在创业初期,去研究过《太平天国史》、《民国时期的土匪》、《水浒的组织结构》等。现在看来,真是可敬又可爱。

冯仑叔隐约讲了一些江湖上的故事,但又似乎有些许避讳,有些谨慎。我也不是向往那种江湖风云激荡,只是特别好奇人们在没有规则的时候,到底是怎样在生活。

在江湖的故事里,他们因追求志趣相遇,齐聚万通。在那样激荡的年代里,凭借前人或自己的方式立起了自己的事业。

在商人的故事里,他们以江湖的方式进入,以商人的方式退出。也是一段佳话。

他在故事里提醒我们,上游资源放海外,下游资本要放海外。企业要采用“人机分离”的治理模式。立身实际,守正出奇。

在我看来,其实都是与环境与人的相处之道。世界是不断变化的,随机应变,守正出奇为妙。就像他说的万通后期的策略转变,像联想改制的延迟变通,以及后边提到的万科的经理人文化等。

也就是这种变通,江湖过度到公司大模式,公司法模式过度到治理模式后,他们都能保持强大的影响力。

玩弄时间于股掌之间的投资哲学

再聊聊冯仑叔讲的投资故事吧。投资是个金融概念,而金融又以套现未来价值著称。都是在玩弄时间概念。相当于冯仑叔说的玩弄时间于股掌之间。

资本,最显而易见的指代便是金钱。易被忽视的就是时间。再被忽视的就是人本身。其实本质都差不多,时间可以兑换成金钱,时间本质也是人生命的一部分。所以,投资金钱也罢,投资时间也罢,本质都是对于人自身的管理。

冯仑叔说,人的一生有三个钱包,一个是物化的现金或者资产。第二个钱包是信用,你凭信用可以支配多少资源。第三个是,心理上的钱包,你觉得你可以支配多少。

而对于人的投资,冯仑叔给我们分享了三种方法。

第一种是投资于人的才能。投资于人的才能,最典型的是投资艺术家。

第二种是投资于人的政治前途。历史上有如吕不韦,今天又有一个胡雪岩。但是投资于人的政治前途风险非常大。

第三种是指投资于人的关系。这是指投资于某个人的某一层关系,或关系网,以求寻求一个安全的作用,不一定是牟利,这是一种保险安全的做法。

当然冯仑叔也说了,投资是有是非的,正如金钱也有是非一样。除了法律政策上的是非,还有道德上的是非,这些都值得我们注意。

当然对人的投资并不是指简单的曲意逢迎。也不是只是充满功利性的与人相处。我更倾向于与人自然的相处。当你认可的人需要帮助时,竭尽所能帮助他就行。最好的方式是对每个人秉持基础的善意,顺从与自心的意愿,简单自然的交往就好。若是志同道合,就一同做一件事情。若是各有目标,就相互扶持,相互借鉴,相互助力就好。

只恋爱不上床的公关

关于政商关系,冯叔说是离不开,靠不住。关于经济结构,混搭是王,最好是能让国企,国家资本当二股东。在冯叔的新书,冯叔又聊,只精神恋爱,绝不上床。

关于关系和面子,我们90后这一代人了解的并不是很多。古典中国对我们来说,好像似乎越来越遥远。但实际上但仍然存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有时候我在想,既然金钱是国家信用的一个度量凭证。那么我在想这种中国所说的面子人情,算不算在人们互相之间自己给自己印发的信用货币呢?

冯叔在书里说,很多社会学家对面子的研究很感兴趣。比如台湾学者黄国光的《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和大陆学者,翟学伟的《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

很多人说现在是现代社会,再去关注这些东西没什么用啊。但是你要知道,从建国以来到现在,大学教育程度以上的人也不过是7000万人而已,现代化也还再进程当中。而且了解我们的过去,更利于理解我们的现实。这些还是非常值得去了解思考。

中国人把关系分为三种,一种叫做家人关系,这是最核心的一层家人关心你,权利和权益保护没有条件,而且不讲回报。

第二层关系是熟人关系熟人关系对人情的,回报有一些期待,会通融,但也有条件。

第三层关系是中国文化中最少涉及的生人文化。公事公办是生人文化的特点,生人之间往往不给任何照顾,只讲厉害,对回报和利益要求最高。

我们注重关系人情,面子有积极的一面,即便对不合理制度的突破,对不理性管理的变通,对市场中强化管理模式的反叛。但但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人也容易,导致成一种权力寻租的关系。

冯叔说这种关系在第一次交易时往往有利润回报,但如果从长期来看,多次博弈来看,撇开道德和舆论以及未来法律的风险,单从财务上看,这种腐蚀行为往往成本大于收入,得不偿失。

对于面子,人情这些,也算是中国文化中的一部分!其实也没有必要避讳。处理得当,发挥出它的优势即可。也算是一种相处之道嘛。

其实冯仑叔的书里还有很多其他精彩的故事。也讲了很多,分享了很多方面的经验,但是由于篇幅有限,今天我能介绍分享的也就到目前为止了。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翻看一下冯叔的作品,观看一下他的一些视频也都是可以的。反正从他的作品里面,对于民营企业家的经历与变化,然后中国历史的那种时代感也是很强烈。

好了,江湖和商人的故事,今天就讲到这。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