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中国读者_时间,快与慢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管理 > 时间,快与慢 > 致中国读者
后浪 时间,快与慢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3-05-28 09:05:30

致中国读者

本书讨论的内容与速度、压力和信息技术有关,写作的动机源自我个人的亲身经历。早在20 世纪80 年代,我就开始使用计算机。到1991 年的时候,我在自己工作的奥斯陆大学,已经可以实现计算机的在线连接,一年之后就可以登录互联网。大约在同一时间,移动电话开始普及,几年之后,斯堪的纳维亚大部分人都有了一部以上的手机。计算机革命意味着生活更简单,而不是更复杂。我们本来期望文字处理软件和电子邮件能为自己节省时间。同样,我们期望自己得到的信息增多之后,就能变得消息灵通。
然而,这一切并未按照我们的意愿发生,尤其是我更没有如愿以偿。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就我个人而言,很明显信息革命产生了两个巨大的悖论:一是所有可能节省时间的技术,产生的结果都与人们的预期恰恰相反,而且与以前相比,我们感觉时间越来越少,压力却越来越大;二是到处都能得到的信息不仅没有让我们见多识广,反倒令我们更加茫然无措。
我感觉很有必要好好理解目前发生的一切,特别是信息革命带来的不可预料的后果。这就是我坐下来写作本书的缘由。
很快我就发现,信息革命促使各种与通信有关的事物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从广义上来讲,从航空运输到电子邮件、印刷品和越洋电话,无不在快速地发展。在一些领域,这种增长呈现指数级发展。一切事情都比以前更快了。我们之前能够看到的各种空当和空隙,逐渐被零碎的信息、任务和活动填满。慢速的时间正在变成一种稀缺的资源!
本书第一版以挪威文出版10年来,世界仍在快节奏地发展。10年前的短信已经很少有人再用。今天,每个人一天要发送很多条短信。所谓的Web2.0——用于通信而不是提供资讯的互联网——至今仍未出现。Facebook、Twitter、YouTube 和MySpace 是最近的发明,不在本书的讨论之列。目前,写博客的人已经很少了,每十七个挪威人中只有一个人还在坚持写博客,我就是这十七分之一。
本书的观点不是要我们返回计算机出现之前的世界,也不是要我们恢复使用手写的书信而不使用电子邮件。然而,我的确相信我们的生活有必要更慢一些,用更多时间专心思考,并按照我们自己的节奏做事情。当任何事情都在快速推进时,一定会失去一些重要的事情。
非常高兴看到本书的中译本面世,本人深感荣幸之至。西方社会的每一个人都注意到,多年来中国在经济和技术上取得了令人钦佩的进步,中国正在向超级经济大国的地位迈进。当然,中国在这个过程中,也会与西方国家一样,面对许许多多的挑战——污染、环境退化、压力和“专横的时间”。尽管在本书所谈及的许多问题上,中国与西方社会之间会有差别,但也有很多相似性。尤其重要的是,东西方社会都要面对本书中讨论的难题。
因此,我期盼中国的读者能通过阅读本书,找到与中国相关的问题,就像西方国家的读者一样,清醒地看到技术革命给人类带来的本质后果。最后,我要感谢几位优秀的译者,特别是现在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工作的周云水博士,他为本书作翻译甚是劳苦,还要感谢诸位编辑老师,他们为本书中译本的面世,付出了辛勤的汗水,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托马斯·H·埃里克森
2011年夏季
挪威奥斯陆

展开全文
有用 3 无用 1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