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伏牛堂的15条札记_伏牛传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管理 > 伏牛传 > 理解伏牛堂的15条札记
夏夜飞行器 伏牛传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7-02-27 14:02:36

理解伏牛堂的15条札记

下午翻完《伏牛传》,读书笔记先发一下。

【值得关注的点】
1、可以一读,没有太多装神弄鬼的东西,对social经典理论的消化与思考。案例部分还算真诚。
2、把自己亲笔撰写的文案,做了一次梳理,这些原汁原味的梳理,还是可以仔细琢磨的,看一个聪明的创业者是如何“心机婊”地(此处无贬义)经营自己的个人品牌的。
3、对于项目的冷启动,张天一提出了2000个核心用户的寻找和积累,通过“湖南+北京”的标签在微博搜索,试吃、体验、沟通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基本盘面,这个是一个笨办法,当自己创业的时候,就会花一些时间到笨办法上,如果是广告公司服务,估计就很难。与种子用户对应,张天一很注意到头部用户,也就是那些能引领消费潮流的用户的注意,这其实是《引爆点》的基本理论之一,因为自媒体的发达,这些人的价值也因此变得格外重要,少数人定义了基本面,所以,试吃和试吃传播环节在餐饮这种体验式的消费中,变得格外重要。
4、有相对自觉的反思习惯,对于50万人微信发布会的思考,就比较实在,主要失败在技术上,直播当场的人估计10万不到,很多人是通过志愿者或者事后二次传播的。
5、政委制度,这个不是那么清晰,但敏感地感觉到了创业企业中,员工的压力和缓解的方式。尤其是餐饮企业,员工流动过快,导致整体服务体验下降是常有的事情。海底捞就有一套系统专门解决这个问题。
6、将游戏引入公司管理,通过游戏积分——牛币的兑换,很好地解决了娱乐,参与,以及绩效激励的问题。
7、发动众包,以情怀和品牌、吸纳了很多外围的潜在员工,活动组织者,设计师,以及那些自媒体撰稿人。这是现在和未来,企业能否成功的一个核心组织要素,众包和威客,加上固定的全职员工,才是一个合理的人才结构。我也做了一年多企业,最近思考得比较多的问题就是这个,如果员工和我说人手不够,我们要招人,我第一反应是:是不是你的能力跟不上?或者是你不愿意做多一点事情?第二反应是:如果确实现在人手不够,怎么在线上线下找到可以众包的人来?
8、跨界合作,成为了伏牛堂的一种基因。目前跨界合作,越来越难引流,但总体上来说,对于企业品牌的打造,也是十分有帮助的,让有趣的有影响力的品牌和自己一起玩,也让用户感知到:我使用的这个品牌很有江湖地位,很有品位。跨界在北京比较多,比如烧虾师,经常玩跨界。还有全季酒店,跨界也是挺多的。目前跨界最多的是电影,但一旦跨界得过多,就显得普通了。《伏牛传》对跨界还是写少了点。
9、事件营销基本上比较贴近产品,并没有过分营销,比如吃辣椒大赛,然后打地图炮,进行排名。同时在不同媒体进行报道。这是与对辣椒的打造有关,他分享了一个故事:太清淡的时候,很多人都吃完了,但是说不好吃。但每天增加一勺辣椒,很辣,很多人吃不完,但说这个正宗,好吃,辣,很湖南。


【问题】
1、总体还是一本PR书。主要用于自我表扬。
2、似乎能看到华与华的影响,比如开篇借陆权国家与海权国家竞争的话题导入,对霸蛮这个“超级符号”的提炼。
3、有些最核心的信息当然没有披露。比如,对于牛肉粉产品的核心要素,一笔带过,只说是两件上市公司生产的。还有一个重要得不得了的问题,张天一一直说有20万微信社群,这个社群,在这么一本最核心的书里面,他也只谈了一个非常大概的轮廓,细节什么的都很少。这些人是怎么来的?基本面貌的数据统计,分类,以及基本群规,语焉不详,让人看不清楚。
4、伏牛堂的电商怎么样?谈了开局的京东众筹,但对后续,交代不清楚,因为社群最核心的未来是那些“卖粉敢死队”。
5、我不是特别喜欢那些0元做成了几个优酷首页的效果的说法,意思不大,任何事情都是有成本的,成本
6、对《毛泽东选集》的膜拜。这正是张天一思想资源上的暧昧不清之处,还需要观察。在伏牛堂的门店,此类红色形象或者成功学的形象,也是混沌模糊的。当然,他作为一个六年的老党员,说这些也正常。我们不能过于苛求中国企业家的“政治正确”,但这可以作为日后判断的一个参考理由。

最后,科普一下:
估值上亿,和财产上亿,是两件不同的事情。湖南的老同学,尽量不要找张天一去借钱。创业者基本上都很穷。

展开全文
有用 1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