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必须反复咀嚼的书—《看板方法》 读后感_看板方法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管理 > 看板方法 > 一本必须反复咀嚼的书—《看板方法》 读后感
lily 看板方法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4-08-11 10:08:25

一本必须反复咀嚼的书—《看板方法》 读后感

首先我必须向《看板方法》的翻译作者章显洲老师致以深深的歉意。在今年年初本书即将上市的时候,面对素未谋面的热心读者的请求,章老师非常热诚地答应赠书给我,并在邮寄之前还专门向我核对地址。今年三月我收到了章老师的赠书及赠言:上善若水、大道至简。收到书后,我开始研读。因为过完春节后工作调整,异常繁忙。而我不是一个很善于利用碎片时间的人,所以读完一遍觉得不够,直至现在读完第二遍,才能上交这样一份读后感。

《看板方法》是一本讲述全新方法论的书,但是既能讲清楚理论,又能提供清晰的可实际操作指导,这是我看过为数不多的书之一。

我在开发团队中担任过产品经理、项目经理的角色,开发团队人数规模在10人以下或10人之上均有,全本地化团队或异地团队也有,因此遭遇过各种困境。在看书的过程中,每每看到有关这类困境的讲述时,顿时心有戚戚焉。比如:公司高层部门直接指定或要求承诺未知(完全是不合理的)交付时间;负责开发的员工为了赶工超负载工作至无法承受而离开团队;初始开发质量低下导致后期返工增加成本,造成巨大浪费;产品涉及多个部门协调成本很高,导致具体需求悬而未决;交付缺乏预测性,交付节奏差导致客户抱怨频繁;各种需求前置时间过长,多次无意义排序导致项目推进缓慢。

如果你所在的团队也存在这些情况,那么我很郑重地向你推荐《看板方法 科技企业渐进变革成功之道》。

启动看板方法的关键要义是,变化要越少越好。“你必须要抵制住改变工作流程、职位名称、角色及其职责,以及当前在用的具体实践的诱惑。不要试图去改变团队成员与其他合作伙伴、参与者、干系人的内驱力、专业自豪感和自我心理,主要要改变的是在制品的数量、与上下游业务间的接口及交互方式。”

有过公司或团队变革失败的经历,我非常看好这种渐进式的变革。在阐明如何使用这种方法好处的同时,书中还提到保障这种渐进式变革实施的措施。1、精心设计的工作项卡片;2、每日站立会议;3、服务类别的设置;4、用数据说话的运营会议及会议把控;5、各类成本的控制;以及其他措施。这些指导让我在打算尝试看板方法的时候,信心倍增。

看板方法有两条基础性的原则:一是限制在制品数量,另一是仅当有可用产能时才通过信号卡传递机制来拉动工作的流动。围绕这两条原则,书中详尽地阐述了看板方法中的各个环节,比如,如何建立良好的交付节奏(高风险或高价值的工作项,全按时交付而且,交付活动还在以可靠的节奏持续进行。);如何建立良好的输入节奏(进行优先级排序的事务成本越低越好。);如何设置在制品限额(为工作流中的在制品限额选择合适的大小。千万不要为了一味追求敏捷性或质量而牺牲可预测性。)。在这些环节的讲述中,书中还通过事例来形象生动地说明,比如用SR-520公路车流量的例子来说明瓶颈问题,让整个书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

其实看板方法,真的就是一个方法。当你遇到困境想要寻求解决方法的时候,不妨把这本拿出来再认真看看,又可以得到新的启示。正如本文标题所说,这是一本值得反复咀嚼的书。

最后,特别赞一下本书的编辑和排版,字体大小合适,段落清晰。每个章节有总结,有专业词汇的索引,非常实用。

  《看板方法》读者&章显洲老师的粉丝:Lily
二0一四年八月八日

展开全文
有用 2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