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卸载APP开始与囤积作斗争_你体内的囤积欲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管理 > 你体内的囤积欲 > 从卸载APP开始与囤积作斗争
大可爱和小可爱 你体内的囤积欲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7-11 15:07:11

从卸载APP开始与囤积作斗争

昨天看完电影《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还看哭了,这得是多么痛的领悟啊。

在此之前,我看过这本同名书,还有《断舍离》以及改编的电视剧《我的家里空无一物》,还有豆瓣上很多关于极简的文章,然后,生活继续。

当尿不湿囤到了第10包,我终于发现自己的主要问题不是整理的关键词“扔”,而是陷入不停的买买买,容易囤积“将来很快”能用上的消耗品。

我有时会把新买的东西直接藏在柜子里,等老公不在时再拆包,到现在他还总拿我买的从未用过的缝纫机开玩笑,我还买过模特,布料,任何可能会感兴趣的东西,先买回来再说。

新来的公司前台是怎么认识我的:就是那个快递最多的人。我接到电话宝宝就会问:是快递吗?老人的朋友来家做客问:你家是做快递的吗?

老公说不要再买牙膏了,家里有12个了,我会说家里人多啊,很多喜欢囤积的人总是说,东西并没有很多,是房子太小了!这就是问题好吗,放不下还买!所以要认识到:不囤货是关键的第一步,其次才是整理(尿不湿你又扔不掉对不对)。

《你体内的囤积欲:如何过上更快乐、更健康的整洁生活》讲到一点:我们为什么更喜欢囤积消耗品?因为拥有比所需更多的东西,会让人有安全感。比如多买一瓶洗发水备在家里,这样就不用担心某天会用完。一些人类学家相信,囤积可能给早期的人类带来了一些进化上的优势,但是我们现在生活在物质文明丰裕的社会,所以这种本能就变成了一种适应不良的行为。

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戴维·伯恩斯博士指出了强迫性囤积症的常见认知扭曲:

1.我没法扔掉任何东西,这就是全或无思维(all-or-none thinking),用非黑即白的方式看待事物。
2.过度泛化:一个单一的消极事件,就认为自己会进入永无止境的失败模式。比如扔不掉一件东西就说自己果然是无法做到扔东西这件事,极端做法就是贴标签。
3.贬低积极的方面:否定积极的经历,认为它们是由于各种原因,不能算数。
4.预期性焦虑(anticipatory anxiety):他们预期如果丢掉了某样东西,会发生一些不好的事,严重的会把它灾难化。

医学上主要通过认知治疗,普通人也需要了解,因为所谓的“症”只是程度不同罢了。指出认知错误后,鼓励患者逐渐丢弃他们所“珍视”的物品,并直面随之而来的焦虑,这叫暴露(exposure)练习。

我最先扔掉的是什么呢?各种购物APP!

先后卸载了:

唯品会(跨品牌活动始祖)
贝贝(靠卖宝宝服装异军突起)
小红书(没事就被中个草)
京东(618买完书就卸载了)
当当网(只留了亚马逊用来买书,不用比较,价格其实差不多)
艺龙、去哪儿(既然都被携程收购了,留携程就行)
1号店(购物习惯转向天猫超市)
丽芙家居(曾经为了凑运费,买了多少卷垃圾袋,汗颜)
即将卸载天天果园(这个运营很厉害,活动让人欲罢不能,去年一个夏天就买了4000水果,现在里边还有300元储值!!!)


接下来,怎么控制买买买大总结:

1. 进来一件,出去一件,并且立刻执行。

2. 设想应用场景。没有无家可归的东西,你必须先想清楚会在何时何地、怎样去用。

3.有瑕疵不要。如果它需要先进行某种修理,那就不要带回来,除非你要搞创作(比如二手旧货)。

4. 锻炼。当你想去购物时,试试跑步,它可以帮你降低过剩的肾上腺素,提升大脑中让你感觉良好的化学物质水平。或者练瑜伽,它可以让你镇静下来。

5. 设定期限,比如三天就要买一次的东西可以适量备足半个月的,把你容易囤货的消耗品列出来,然后规定自己每次买的上限是什么。如果不是易耗品,请不要重复购买,比如白衬衫,普通人你真的不需要十件。

6. 去咖啡馆、书店或回归自然。比如我在南京,最好的周末活动就是去先锋书店,有书有咖啡有甜点,完美。

7. 学一门新技术,用你本来可能花在购物上的钱。我最近买了本绘画书,每天练30min,加油啊少女,咳咳。

8. 避免常见购物花招:免运费,双十一等,它的氛围会让你买下比需要更多的东西(重要提醒:双十一那天记得关机!!!)。如果一件物品你现在或近期都用不上,那它就不算一笔便宜买卖,更讽刺的是,这将会让你更难买下那些你真正需要的东西!

9. 学习理财:我突然买的少了其实是从学理财开始,总是提前囤货实际上也是财务损失,通过记账发现已经从每月花费过万到有时一个月只花费2000元。

第二步开始整理:

1.准备三个箱子:垃圾箱、捐赠箱、保留箱。

2. 从最容易清理的房间开始(怦然心动里建议按类整理而不是场地,这个要根据实际情况,比如衣服太多,要花费很长时间,可以按场所先整理一部分)。

3. 设定时间段以及目标,不要超过你的容忍限度。

4. 几个重要设限方法:设置数量上限,比如只保留3个购物袋;设置高度上限,比如书堆到什么高度;用储物容器来设置上限,一旦它填满了,就需要扔掉一些。

5. 应用俄亥俄规则,即物品只经手一次。如果你捡起了一样东西,就必须把它放到其中一个箱子。不要把它放下,以后再决定。因为这个决定并不会因为拖延而变得容易。

6. 任务没有完成,不要离开你正在工作的房间,否则容易中断。

7. 避免陷入“搅拌”行为,仅仅把东西从一个房间挪到另一个房间。我的经验是,千万不要当着老人面收拾,他们会把你扔掉的东西捡回来!

8.最后,把垃圾箱和捐赠箱封好,立刻拿走。保留箱可以先放着,直到空间清理出来。

9. 承认已取得的进展,赞赏自己,并奖励自己。我整理出的衣服卖了21元(要知道是3毛一斤啊),可以买很多电子书了,哈哈哈。

囤积会形成恶性循环,混乱的思维和心烦意乱的感觉会让你不去整理自己的生活空间,接下来,凌乱的生活空间会增加失控感和烦乱感,最终无法实现整理。

《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术》里有句话:舍弃是与暂且的战斗。

什么是暂且?包括:以后会用到和先放着以后再说,这才是整理的两大头号敌人!

暂且用不到的就先扔掉或捐掉,最坏的结果不过是,需要时再买一遍。丢弃一件象征了巨大成就的物品,是否会让你过去的成功缩水?应该不会。你的生活经历属于你自己,不管是否有个实体的物件来提醒你,整洁有序的房屋和心灵,价值远远超过了那些物品本身。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为什么加入人生二字,原来是这个道理啊。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