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本在理念和方法论上都有亮点的书 但是没有解决关键问题_杠杆阅读术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管理 > 杠杆阅读术 > 是一本在理念和方法论上都有亮点的书 但是没有解决关键问题
炎さま 杠杆阅读术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8-24 10:08:01

是一本在理念和方法论上都有亮点的书 但是没有解决关键问题

岛国畅销管理书作者本田直之通过这本“杠杆阅读术”说明了两个问题:

一个是思路的问题,就是读商业书籍,纠正通读的思路局限,走入跳读/选择性的读的方式来体现价值。文中反复提到以一本1500日元的投资,获得15万日元的收益。嘛,这是励志的话,信多少由你。但是有一点很肯定的是,你对待读书的态度。如果阅读文学是一种放松、娱乐或者提升自己对人生的态度和对世界的认知;那么阅读商业就变得比较功利,读→即可利用,简单粗暴直接。(但这里我觉得只是针对一部分的商业书,所谓实践性商业书;但学术型的或者经典的商业书,还是需要去咀嚼的)
在认可这种思路之后,第二个则说明了一个方法论,就是如何这样读书以及怎样使这样读书获得效果。

比起第一章花了40P笔墨来告诉读者为什么要把读商业书当成投资来速读,从第二章开始,内容可能就更趋向于我们读者所想获得的本质。因为如果一个读者已经接受了“商业书需要速读”理念,其实你花40P去说服他根本就是多余的,读者只想知道,我怎么做到?
当然,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其实用的也是速读法,很简单,因为作者本身的措辞就很容易,所以可以扫读一下段落,然后找出扫一下貌似看不懂的章节,再逐句去读,即可。(在卡壳的地方聚焦一下视线)。

这里的方法论显然有很多是有益的,也有一些是因人而异的,有些做法因为个人习惯和条件限制,不一定适合每个人,所以也未必需要全部看进去。
不过,有一点,作者在一开始就说的很明确,我也很赞同,那就是——先要搞清楚你读这本书的目的。目的决定了你读书的方式以及迫切性,自然而然,也会影响效果。
如果很想学以致用,那么笔记的方式则非常重要,然后,读后活用也变得很迫切,这是最好的方式。如果是抱着增长商界职场社交的谈资,那么读最新的商业畅销书以及泛读,读主题意思和引用部分精华则显得更加有用(我们是多么功利啊)
这也是为什么我不那么赞同“彻底的读同一类型的所有书”的观点。这要看情境。如果我研究一个话题,一个case,比如我在研究谈判技巧,那我可以把市面上各类谈判书籍通读,找到共性;但如果我只是为了谈资,那就需要把所有话题里最有名的一本集大成者(被公认的)经典拿出来读一下即可。

另外作者也在本书中提出了一个“断舍离”的观念——就是,这只是商业书,快消,没什么不舍得的,20/80法则即可,看看觉得是烂书,无需强迫自己读下去,赶紧扔掉。这个理念其实对很多强迫症是很颠覆性的。比如是我,曾经就很难做到,感觉如不能做到”有始有终“,则显得很不踏实。其实这样的心态来自于我们从小被长辈教育”不可浪费“导致的。但是我们必须要明白一点——如果对你没有用,你去读完它,那么你虽然不浪费书籍的内容,你却浪费了自己的时间精力;而浪费时间精力的代价,可比浪费一本书的代价,大的多了——这点我们必须要权衡利弊。

全书的第4章给我的启发比较大,它主要讨论了一个“追踪”的问题。如何使我做的事情发挥效力,而不是打水漂,这是在我们学习任何一种知识的末尾,都需要探讨而且往往不知道答案的话题。带着“一直不明白”这样的心态去读,会发现其实是有方法的——就是要把后续的追踪做到系统化。
1. 记笔记是非常关键的。这一点我自己也在实践,这是一种过程积累法,可以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和作者所讲述的内容发生的每一个互动,都原原本本记录下来——包括作者的关键点(让我认可并觉得有价值的部分)以及我的感想,而这个互动是引发我此后采取行动的trigger,触发点。当然,记笔记的形式很多样,我也很赞同作者所谓的“自己买书,任意利用,随便划线,打圈,折角”,但如果条件有限,书是借来的,当然也可以利用岛国强大的文具力,通过MT胶带,彩色标签,各类易移除划线纸等,来实现在书页内的实时记录。
2. 把笔记知识累积起来,输入电脑。
这个idea和我平时的惯用做法很不同,因为我喜欢用画图的手写方式来整理思路。但是后来我发现,作者提倡输入电脑的根本目的并不是电脑记录比手写在内容上更胜出,而是,电脑记录后,比较容易复制和保存。那么其实在我们拥有扫描工具的现在,把手写记录扫描到手机或电脑上,然后根据需要缩印出来备用也是一个能达成复制和保存效果的好方法。
3. 随身携带笔记,有空就多读几遍。
这里涉及到两个步骤。
步骤1是要把整理到电脑里的重点缩印出来,随身携带,看完丢掉也无妨(因为还可以再重复缩印同样内容)。这个和单词卡片是一样的,等到真的丢掉不需要的时候,就说明你已经把这条要点记住了。
步骤2则是说明一个碎片时间的利用方式。作者本身是不太倾向于碎片时间利用的。他更加建议设定固定的时间,配合自己的习惯去阅读。比如,设定早上泡澡的1小时,读完一本书。这种设定显然对于很多人而言是不现实的,特别是家里有小孩的人,碎片时间实在很多。我觉得这也是一种能力的锻炼,如果你能做到“给我十分钟,我赶紧眯一下,补充能量”那么我也能试着去做一下“给我十分钟,我赶紧看几页”。我是赞成碎片时间的,只要你有迅速集中精神的能力。
4. 把自己记录学习到的内容,分享给别人。
这个idea居然是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的,而我在多年前就早已悟出这个道理,感觉真是窃喜。当你试图分享,传达甚至说服别人你学到的内容的时候,你自己必须仔细消化这些知识,把这些知识首先变成自己的——这显然对于我们自身掌握知识有着根本性的促进作用,并且有助于保持长效记忆。
5. 实践和活用。
这是一个废话其实。但是我们不得不把这个和读书之前的目的联系起来。如果你的目的就是学以致用,那就说明你必将有很多在商场职场上活用的机会。但是,因为工作职位和权限的限制,很多自己很想学,并学来的做法,是不能让自己在工作中马上活用的。也许特别积极的人会通过一些模拟的手段去实践,但是如果当条件有限的时候,怎么去活用,我还真没在此书中得到一个答案。
而这个答案真的也许是我们从读书投资这个行为中得到报酬的唯一关键方式——很遗憾,我没有得到答案。我希望能有人告诉我答案。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