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2%的人_智能时代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商业 > 智能时代 > 成为2%的人
李寅初 智能时代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9-20 17:09:23

成为2%的人

我的公众号:断指洪七,欢迎添加。

中秋在家读完了吴军的新书《智能时代》。用一句话来总结这本书的核心思想就是:大数据和机器智能正在全方位的改变人类社会,新的科技革命已经开始。面对这场革命,无论对于谁,国家、企业,还是个人,只有两条路可选:要么加入浪潮,成为2%,要么被淘汰出局。

之所以读《智能时代》,是因为罗辑思维的推荐。今年8月的时候,偶然在网上看到罗振宇的这一段话,他说:《智能时代》是我们2016年到现在为止,推荐的极其重要的一本。强烈建议马上买,立即看。这本书在我心里的分量,和凯文·凯利的《必然》类似。若就其现实意义而言,甚至超过《必然》。《必然》告诉你未来可能的样子,《智能时代》则告诉你怎样参与这样的未来。

当时刚好看完《必然》不久,满脑子都是未来社会。不得不说,罗振宇的这番话很有蛊惑力,立即就预订了一本。看完了《智能时代》,平心而论,罗的推崇有点言过其实了。吴军的书向来口碑不错(《文明之光》、《大学之路》、《浪潮之颠》),这本“智”也依然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但却远没有达到“《必然》告诉你未来可能的样子,《智能时代》则告诉你怎样参与这样的未来。”这么牛的地位。

照吴军的说法,智能革命将比过去历次技术革命来得更深刻,对社会带来的冲击将是空前的。在智能时代,很多今天看起来很高端的职业,都将被机器改变,甚至替代。与很多人想象不同的是,机器替代的工种,也绝非仅是“低水平重复性劳动”,许多看起来很有技术,很有智慧的工种,也难逃殒命。

吴军举了很多被大数据改变的梨子,比如写作,许多财经新闻,都已经采取机器人写作。比如医生。在美国,影像科医生拥有非常高的收入,因为培养一个合格的影像科医生要十几年的时间。但是,在大数据驱动之下,机器判断影像,分析病情的能力已经比一般的影像科医生还要高。你说,未来,还需要那么多的医生吗?

我觉得,这本书,对于我们80后、90后这一批人来说,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这种现实意义,不仅在于昭示未来社会的变革,更重要的是一种警示:不上位,就滚蛋。

每一次变革,都伴随着强烈的阵痛。变革之初,受益者是非常少的,新技术将取代大量工种,一大部分人被历史抛弃。这种负面冲击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才能消化。

我们对未来有一种单纯的乐观,却常会忽视其暗黑的一面。就像我们回看工业革命,看到的是蒸汽机的发明,看工业革命,看到的是电灯、电话的发明,大家欢呼人类生产力的飞跃,但却常会忽视那些因为技术变革而被淘汰的手工纺织工人、马车夫、电报员……智能革命亦将如此。

吴军认为,在智能时代,只有2%的人能够脱颖而出,其余98%的人将成为鱼腩。那时,大量的工作岗位消失,大量的人被迫离开熟悉的环境和生活,费解于社会的巨变,陷入命运的颠簸。

如果2%是真的,那么15亿中国人,只有3000万人可以笑到最后。如果不重视,不早做准备,你我很可能就会成为失业大军中的一员。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答案简单,也不简单。从我读这本书的感受来说,我也只能说,面对时代的变革,我们首先能做到的是态度的端正:与其抱怨,不如接受现实,争取加入这前2%的行列,不被淘汰。

无论你现在做得是哪一行,哪一业,不要再想着“稳定”这回事了,要永远保持开放的心胸,保持一颗好奇心,始终孜孜不倦的学习。每隔一段时间都应该问问自己:我学了什么东西,我有什么能力,我的市场价是多少?

这种自我追问,很累很崩溃。但是,不如此,则当你按部就班的朝九晚五时,一项新技术的出现,一次行业洗牌,一次公司重组,也许就会成为你的灭顶之灾。唯有自我追问,不懈学习,那么也许即使进入不了前2%,至少,也能让你的路不会越走越窄,不在老境颓唐之时悔意暗生。

对于我们这一代来说,最不应该相信的一个词是“稳定”。我看见多少人,听从父母一辈的教诲,在试图寻找一个稳定的工作。对不起,这样的时代已经没有了。今天看到和菜头公号里的一段话,抄录一下,送给“稳定派”:

三十年前,把孩子送进工厂,算是保险箱了吧?正式工,铁饭碗,还不够保险吗?现在呢?批量下岗的时候还保不保险?二十年前,把孩子送进银行,算是保险箱了吧?金融饭,大国企,够不够保险?现在呢?没有升职还在一线的话,几轮刷下来,还有几个人在岗?十年前,把孩子送去做公务员,算是保险箱了吧?吃皇粮,人上人,够不够保险?现在呢?十年领工资下来,没有福利分房,能交得起首付了吗?每年能出国旅行一次了吗?孙子够交择校费了吗?哪一样不是当时的父母觉得最安全最保险的?三十年下来,又有哪一样真的安全真的保险?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