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沸腾十五年》_沸腾十五年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商业 > 沸腾十五年 > 读《沸腾十五年》
peter 沸腾十五年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5-10-19 19:10:42

读《沸腾十五年》

背景:
1.课程读书报告。有一定的敷衍了事。
2.写的时候没读完,准备后面kindle再补。


《沸腾十五年》一书,林军通过对1995年以来中国互联网的亲身经历和仔细观察,以纪年和人物叙事交叉的方式,给我们展示了中国历代互联网公司的起源发展,当然还有失败倒闭,描绘了一幅关于中国互联网产业蓬勃兴盛的宏大画卷。

用林军的话说,这本《沸腾五十年》记录了一群在中国创造属于自己历史的人以及他们的故事,从海归(海外归来的创业者)到本土技术爱好者(极客),再到商业价值发现者(商人),他们在互联网的浪潮下,创造着自己的价值,也推动这个国家——中国的历史。今天,对于我们耳熟能详的这些名字:马化腾、张朝阳、李彦宏、雷军、周鸿祎、张小龙和马云等等,以及还有不少曾经叱咤风云但是已经转型或赋闲退休的名字,他们都在1995年,中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的那个年度,开始在信息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通过自己的打拼奋斗,一步步走向商业和历史的舞台,成为顶立浪潮之巅的弄潮儿。

读完本书,第一,无论是作为学生还是老师,而是在现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有创业意愿的人,都能够在林军的叙述下,了解到互联网这个产业是怎么诞生的,怎么在中国发展起来的,怎么茁壮长大的。同时,林军以他对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丰富经历和深厚人脉,更通过一个个经典案例的剖析,为我们展现了这种产业中最优秀的公司是怎么做起来的,这个产业的领袖,马化腾、马云或者李彦宏他们是怎么催生出来,他们有着什么样的背景经历,他们有着什么样的能力素质,他们又有着什么样的经历和幸运,他们的内心丰盈,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第二点,本书跟我们介绍了互联网这个产业的发展由来,中国的互联网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来的兴盛蓬勃,互联网的重要性已经无须赘述,它对经济的贡献,对人民生活的改变改善,对国家未来变化趋势的影响变革,都需要我们格外的关注。阅读本书,回顾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开端、成长、发展、繁盛,也了解世界中的纷繁变幻,我们对这个每天都在变化的世界能够有更为深刻的思考与认识,也对这个祖国的崛起和强大有更为清晰的认识、更为理性的盼望。

第三点则是关于我们的认知和思考。读完本书,我们了解了互联网带来的网络游戏、网络沟通、网络安全和网络商务等等,从邮箱,到QQ,从淘宝到搜索引擎,从杀毒软件到电信网通,等等这些,林军都在他的文字里告诉了读者他们的来源和形成。这些都是我们现在身边经常用的软件产品,对他们的了解,对互联网的了解,也就是对我们——现在完全离不开互联网的用户的自我的了解。而且,阅读本书,观察那些时代弄潮儿的故事,将自己和他们对比分析,将自己的时代进步同他们的时代机会对照判断,思考,反省,读出自己的潜质和前程,争取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创造出自己的辉煌和价值。

令我感触最深的,是为什么这些人会走向成功。今天,我们熟悉的名字,海归张朝阳、李彦宏,商人马云,国内派极客丁磊、张小龙和马化腾,他们没有失败,而是经过十多年的历练,成为一代互联网大佬,是哪些因素嘛?

有一点,绝对不能忽略,就是他们都具有良好,甚至极为优秀的学历,成绩优秀,个人从专业知识,到为人交际,再到韧性和耐打击能力,都格外的出众。

对于张朝阳,自己在读本书前,对他的了解并不是特别多,虽然知道他是清华的,也知道他是麻省理工毕业的,后来回国后创建了搜狐。但是读了《沸腾十五年》中关于他的详细介绍后,发现他十七岁,对,十七岁就考上了清华大学物理系,而后去了MIT读了物理学博士。这背后的张朝阳的聪明过人,可见一斑。第一,他能够在十七岁就考上清华,智商已经不用多少了。他能去美国MIT念博士,并且后来还能当同声传译——给他的老师,也说明他的口才、表达等方面离专业的英语学习者和翻译者差不了太远。背后有自己的努力学习,也有自己的卓越天赋。第二,他能够在少年、青年有足够丰富的资源学习,其家庭条件也不会太差。而对于大家经常拿为学习不好,依然成为的例子的马云,读了他了故事后,则发现事实可能不是那样。马云虽然只读了杭州师范大学,但是他的英语格外出众,而且后来还当了英语专业老师,做起了翻译工作。马云为什么学习不好?是因为他数学不好。但是他的学习天赋是体现出来了的,学起英语来,如鱼得水。而且,马云当年上了大学后,他先是当上了自己的学校的校学生会主席,后来还当上了杭州的学联主席,这充分说明了马云的优秀交际能力和管理领导才能。

个人的能力,还是成功的基础。仔细看本书的那些人的故事,他们之所以成功,有世界互联网时代发展的潮流,也有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现设,尤其是互联网产业建设的背景政策,还有同龄人的鼓励带动、社会商业投资人的眷顾帮助,但是他们之所以一开始成功,并且一直坚持着,紧紧地跟上时代的步伐,引领着社会大众,不断成功,这背后需要的,离不开的,使他们自己的个人素质。李嘉诚说,取势、明道、优术,我想,对一个人而言,自己走向成功,关键是优术,自己能走到什么一个地步的成功,这就要看自己的明道和取势的程度了。

很多人问,现在是应该注重个人能力的培养,还是努力发展人脉。那么最佳的答案,我想应该是在自己的二十岁、三四十岁,努力培养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而后再考虑人脉的积累和运用。说的更透彻一点,在你稚嫩的时候,要先做好自己,不抱任何幻想,依照自己天性而去努力。先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对自己有用,对家人有用,对别人有用的,否则再谄媚也没用。有人脉,而自己没能力,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废人。就像别人说说的,年轻时,我们都会以为:人脉可以“经营”,中年以后才明白,唯一能够“经营”的,是自己的能力与实力。自己有了充足的实力和素质,三四十岁之后,就是真正发挥人脉的作用的时候,而这个自己也因为自己的“能被人利用的价值”,也成为人脉的一部分,伴着马太效应,人脉带来的益处扩展的更多。而且,现今时代,如领英Linkedin、微信和大量猎头公司的存在,认识一个人或者人脉所能带来的价值,比起自己的能力所能产生的价值的比,这个比是在下降的。古代因为交通不发达,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机制也不发达,想找到一个人通常都得有人帮忙,才能引荐。在这是比较种情况,帮人找到正确的人或者利用自己对某人的熟悉了解,然后创造价值和财富,容易的。而现今时代,一般而言,自己想找到某人的联系方式,一般网上官网都有相关的自我介绍内容,而且领英Linkedin这种商业社交工具的存在,使我们想找某个人的时候,直接去网站上去搜索就好了。熟人推荐,直接上门拜访,直接电子邮件沟通,等等方式都变得更外方便,这样,人脉的价值相对于自己能力的价值,是随着时代,在现今相对变得没那么有用了。当然我不是说,完全没有用了,只是相对。

《沸腾十五年》,一方面里面叙述从1995年以来中国互联网产业的所有重要事件,介绍了所有的风云人物,有成功的,更有失败的。回顾这些失败的,更让我们明白成功,到底需要什么。比如,书中提到的张树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虽然一开始带领公司走向成功,但是她自己都不怎么使用互联网,根本没法了解用户的需求和特点,虽然后来的营销很好,也有不错的资金来源和规划,但是最后还是走向了失败。再比如,腾讯一开始团队成立的时候,就把产权股份理得清清楚楚,马化腾掌握大部分的股份,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和决定权,这同后面一些互联网公司因为股权不清晰而拉不到投资或者因为团队矛盾而无法良好处理最后分崩离析的案例,形成巨大的反差,真实而残酷的教训。另一方面,因为本书是在2009年出版的,现在经过去了六年,这六年发生了很多变化,不少的公司消失了,BAT(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形成了中国现今互联网的三大领头企业,张小龙带领团队创造的微信,更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而我上大一时——2012年还无比火热的人人网,在大二有所消退,大三日渐萎靡,现在基本上身边人没有什么人用了。回想起来,人人网的兴起衰落,真是令人唏嘘。透过作者对过去的观察,对互联网发展和产业内人才人物的分析论述,结合当下格局的变化变动,对本书的内容意义和时代线索,可以有更深入的理解。

下回再读读《浪潮之巅》,中国和美国的对比,相信有更多的体悟。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