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思维 | 牛人的人生真是吃饭睡觉打豆豆?_游戏化思维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商业 > 游戏化思维 > 游戏化思维 | 牛人的人生真是吃饭睡觉打豆豆?
twotwo 游戏化思维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5-08-31 14:08:31

游戏化思维 | 牛人的人生真是吃饭睡觉打豆豆?

我认识两个学霸和一个学渣,三者的共同点都是非常爱玩游戏。在我们上学那会儿,学霸A和学渣除了上课就是在玩游戏,不同的是前者的成绩稳居前三,后者则一路下滑。作为学渣和学霸A的死党,我可以打包票说,这俩人对待游戏和学习的态度并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学霸A真的非常聪明,所学的东西都可以在课堂上消化得妥妥的。而我们大部分人,如果选择了学渣“死也要玩”的命运,当然逃不过“玩就得死”的海扁胖揍咯。

而真正让我觉得匪夷所思的是学霸B,此君对游戏和学习有着同样的热情,玩得痛快也学得痛快。我一直搞不懂他是怎么把这二者相提并论相互协调的,很多年以后他告诉我一个概念,叫“游戏化思维”——哦,原来“边玩边学不是梦”还真的不仅是培训班的常年广告词啊!凯文·韦巴赫和丹·亨特所著的《游戏化思维——改变未来商业的新力量》就详细论述了这个观点——但我并不想着改变世界,能够改变自己就好咯╮(╯▽╰)╭

                                                                                                                                                         一、游戏里面有什么?

这本书提出了一个观点,即游戏可以构建起一个“魔环”,将参与者与外界世界暂时地隔离开,参与者在游戏过程中服从于一个暂时的社会系统,这个系统的规则仅适用于游戏过程中。
而当年,学渣与学霸B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学渣被束缚在了游戏的“魔环”之中,而学霸B则跳出来,实现了虚拟时间和现实世界之间的“破界”:把学习也当成游戏一样,利用游戏的思维、框架、工具,来吸引自己去学,满足其目的。
二、游戏里的四大核心问题?

普通人玩游戏只是觉得好玩而已,而在牛人眼里,游戏其实也是一系列规则与意义的整合,不过是以更隐蔽、更有趣的方式去展现罢了。
 
1、动机的问题,如何从被激励的行为中获得价值呢?
 
大家都知道,内心渴望要比外在要求更具有激励性。而“内在动机”的达成往往有三个方面的内容:能力需求,意味着积极处理与外部环境关系的能力;关系需求;自主需求,是人们天生的使命,是有意义的,是与个人价值观统一的。
 
一款合理的游戏基本上都满足了这三个方面的需求,参加者选择伙伴和项目,体现了自主性。HPMP等值体现了能力需求。而与朋友分享、共同刷副本等则体现了关系需求。试想,为什么如此多的人喜欢利用手账、社群打卡的方式来达成自我的梦想呢,因为不论是创造性工作、事务性工作还是行为改变,用情感交流、独特技能、创造力以及团队合作的方式,来激发自己的动力,比不自觉地听从外界的命令要有效得多。
 
2、有意义的选择:你设置的目标活动都是有趣的吗?
 
我最近在玩某一款网游(不打广告( ⊙ o ⊙ )),发现此款游戏让人欲罢不能的原因就在于非常有意思的任务模式:即N个目标明确、奖励诱人的等级任务+X个神秘的未知任务提供你搭配选择。事实证明,有意义的选择意味着给玩家更多自由以及明确而合理的结果反馈。
 
对日常生活而言,一个严苛的计划表会把人逼死,而总是做一个没有反馈的任务会让人心生沮丧。因此,牛人的GTD清单上虽然是密密麻麻,却不是一成不变的任务表,满足不同兴趣的切换,对于自身行为加以反省,反而是更重要的事。
 
3、结构:预期行为可以被固定的程序模式化吗?
 
虽然说利用攻略打游戏是可耻的行为,但事实上,并不存在一种无法用攻略总结的游戏。因为“游戏化需要量化体系来衡量游戏的质量和用户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爱玩游戏,是因为游戏总是规划好升级、打怪的路径,可以让我们迅速适应节奏,满足自我的掌控欲。
 
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是在毫无计划的情况下一厢情愿地做事,自身的精力、脑力能否迅速适应一份任务,那可真的就只能拼天赋了。而现在诺特伯格的“番茄工作法”之所以那么流行,就是充分利用条件反射的力量,通过执行一套相同的动作和贮备程序,可以使大脑自我调整,进入执行某类事务的最佳状态。
  
4、潜在冲突:游戏可以避免与现有激励机制之间的矛盾吗?

这一点指的是奖励的挤出效应,你必须找出现有的针对目标人群的激励方式,并考虑现有机制该如何与游戏化机制协同运作。有时候一直上不了排行榜也是一件忧伤的事情。不过这部分内容偏商业一点,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翻看。(我会告诉你是我懒吗?(*^__^*) 嘻嘻)

最后,我想要附上摘录的一些经验教训,大家在利用游戏化思维规划自身时,也要注意这些:
 
1、外在奖励会显著降低玩家的内在动机,虽然奖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激励,但高原停滞期会随之而来,从而失去外在动机的力量。因此不要盲目将外在动机附在内在动机上。
 
2、协调你的反馈:A.用户需要意想不到的惊喜:信息反馈可以提高用户的自主性和自我报告的内在动机;B.用户希望在他们“表现得如何”的问题上得到反馈,例如游戏中不断更新的记分牌。C.用户可以提供标准调整自己的行为。
 
3、整合内外动机。外在动机可以作用于一整套行为调节活动,从融合到认同再到整合(社区的力量,当玩家认识到这个任务对公众的意义和价值时,动机就会被内化)
 
4、不作恶,不要把游戏化看做一种变相的、压榨别人或者自己的工具。
 
所以说,牛人的人生可能真的是吃饭睡觉打豆豆啊。

展开全文
有用 3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