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和郎咸平观点一样_全球风口:积木式创新与中国新机遇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商业 > 全球风口:积木式创新与中国新机遇 > 转,和郎咸平观点一样
Lavita2009 全球风口:积木式创新与中国新机遇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11-21 01:11:13

转,和郎咸平观点一样

现在人人都在谈产业转型,但转向哪儿,如何转?

除了自主创新之外,通过对外投资, 与世界上的中小创新公司合作,结合我国的庞大市场及大规模制造的优势,与世界科技创新的源头形成全面深入合作,这就是积木式创新的核心意义。

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 科技创新往往都是由大公司来完成的。 这是因为大公司有自己的庞大研究机构,有充足的经费与人力资源投入。仅是贝尔实验室, 就推出了像晶体管、激光器、太阳能电池、数字交换机、通讯卫星、蜂窝移动通讯设备、长途电视传送等等一系列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的产品。

但是,近来这种趋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中小企业成为了创新转化的主体。这些变化最早起源于美国1980年通过的支持科技成果转让的拜杜(Bayh-Dole)法案。 该法案规定:高校的研究机构转让科技成果后可以继续拥有知识产权, 而且可以继续利用自己的科研成果进行非营利的研究;而企业可以独家享受科技成果产品化的收益。 受此法案影响,美国高校科研成果转让给中小企业进行产品转化的速度大大加快。

最近, 笔者有幸参加了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组织的对美国高科技小企业的考察。 亲眼看到了大量的的美国小企业从高校科研机构获得专利授权,并陆续把大量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产品投入市场。今天具有产业洞察力的小企业家们已经成为了开放式创新浪潮的主导。

但是, 我们同时也看到, 由于这些小公司天生的缺陷, 他们很难独立完成产品开发的全部工作。 他们往往是利用自身创新优势,大量与优秀的外部公司合作,形成群体加速的创新环境。

这种创新的分工模式留给中国企业大量的合作机会。

但是, 要抓住这些机会谈何容易。我国为世界大企业配套的制造大多是以代工的方式完成, 对如何与国外中小企业进行深度的国际合作依然缺乏经验。 另一方面, 国外科技创新型的中小企业对中国市场不了解, 由于资金的限制, 他们也没有能力来覆盖中国市场,更何谈在中国设立合资企业。 更加上我们对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措施不力, 我国制造业能与美国高科技创新的中小企业达成深度合作的可能性就比较小。更何况各地政府的招商引资都是以吸引国外大中企业为主, 而对吸引国外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并没有很多特别有效的特殊政策。

那么,中国企业如何才能抓住这些新机遇?

对于美国的中小高科技企业来说,当产品研发基本完成,在产品面市前后这个阶段,恰恰是他们资金最紧张的时候,容易以理想的价格投资进去;他们没有能力来占领中国市场,但需要他们的额外投资,帮他们开拓中国市场,他们是欢迎的。 最后,在中国制造可以使美国产品的成本大大降低。 但是, 美国中小企业缺乏对中国的了解和信任,担心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不敢在中国生产。当我们投资成为股东后,能建立一定的信任关系,帮助他们在中国找到制造的合作伙伴,降低成本。

因此, 中国的强大的制造能力,巨大的国内市场,以及雄厚的资本能力,是我们融入世界创新体系的三大砝码。如果能够充分发挥我们的制造优势,配合我们的投资资本以及宏大的国内市场的优势, 更好地为全球的科技创新企业服务,我们就有可能在世界新的科技创新环境中占据不可替代的一环。

欲知你的城市、你的企业, 你本人应该如何抓住这些新机遇?更具体的,这堆“积木”应如何玩?去看看这本书吧!

作者为国务院参事 汤敏

展开全文
有用 1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