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的超体_众媒时代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商业 > 众媒时代 > 新媒体的超体
便士不贬值 众媒时代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3-30 14:03:11

新媒体的超体

文/周源:知乎创始人、CEO

翻看《众媒时代》这本书时,我不自觉地把它和《超体(Lucy)》这部电影联系在了一起。

吕克·贝松的《超体》去年上映后,很多人都觉得这个“按百分比开发人类大脑”的故事设定没有想象力,但抛开这个逻辑不谈,我的确被女主角信息连接能力不断增强,肉身升华成一堆信息,最后比特流“变身”的过程震撼了一把。

一端是女主角自身飞速地进化升级,一切可连接,一切可进入;另一端则是信息、数据和内容的任意使用和支配。而在最后阶段,两端竟然合二为一,成为非人非信息的“超体”,很多影评也恰如其分地把其称为“变身为神”。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部 2014年的电影作品,算是近几年对新媒体领域最开脑洞的一部电影了。

说起新媒体,我总觉得这是一个带有误导性的词汇,因为提到“媒体”总是指向某些具体的形式,当然,形式非常重要,因为我们脑子里的“媒体”好像就一直等于某种形式的内容。一张报纸、一本杂志、一个网页、一条推送文章,甚至是一堆搜索结果。而一说到“新”,总让人习惯拿旧的东西来做对比,但“旧”到底是指什么,好像又说不太清楚。

要把这些概念理解清楚,必须要回到两种职业人群——程序员和记者。

机缘巧合,这两份职业我都干过。两者之间确实存在非常多微妙的联系,比如两者都拥有千万级的受众群体,前者的被称为用户,后者的被称为读者;前者写代码,生成程序后放在服务器上,可以变成各种产品让用户来使用;后者写文字,产出一篇一篇文章,让读者可以阅读和消费。程序员和记者的产出物都非常有价值,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大家既需要内容,也需要各种消费内容的产品。

表面看起来,他们所处的行业——科技业和媒体业——应该是两个亲如兄弟,你好我也好的伙伴。但实际上却完全不是这样,我们看到的现状是,传统媒体经营艰难,形势每况愈下,而互联网却生机勃勃,好像也没费什么力气,就从传统媒体手上拿走了他们的用户、资金和人才。

这一背景,大概也就是“新媒体”被热议的原因。我相信很多人都思考过传统媒体为什么会衰落,有说法认为是读者转移了,但这种说法可能只描述了表面现象。只站在传统媒体角度去思考,很容易陷入到媒体如何互联网化,做一个 App,还是开一个公众号,这样具体的问题里去。

我觉得,关于这个问题最重要的一个事实是,内容单纯作为消费品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内容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沟通介质。

我在创业做知乎之初,就有一位转行做投资的媒体人给我讲过一个观点——未来最厉害的媒体公司,一定是科技公司。五年过去,此话成真了。

从消费品转变为沟通介质,虽然不是突然发生的,但是它必然会发生。其实内容做为一种消费品的需求,一直在增长和扩大,而且未来还会继续增长,你可以想一想每天起床之后开始翻手机看各种内容,一直到公司都不停下的情景。所以我一直认为,如果仅仅是新闻门户竞争,这并不足以造成真正的打击。真正关键的变量是,内容一旦开始做为一种沟通介质出现在用户面前,由此产生和释放的需求,就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增长了。

拿知乎来举例,过去有一段时间,很多人都把它当一种媒体,因为知乎每天都在产生海量、新鲜和高质量的内容,用户可以把这些内容当成消费品来阅读。但熟悉知乎的人会发现,知乎本身并没有雇佣任何一个专业的写作者来生产这些内容,对于那些想解决具体问题,寻找答案的人来说,知乎充当了他们的介质的角色,提供源源不断的碰撞机会、新建内容和新建关系。某种意义上讲,知乎提供了一种还没有产生的知识和还没有产生的关系的连接能力,而这种能力的本质,就是一种介质。

说穿了,科技公司将注意力和资源投入生产新的介质,让人们重新连接和碰撞,让内容不断再组织,传统媒体在已限定的介质上生产内容。而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抽象的介质可以具体成各种他们熟悉的形式,这时,彻底的分野来了,科技业和媒体业,变成生产介质和生产内容两种在进化速度上完全不同的东西。

我想这就是我在看到《众媒时代》中描述万物皆媒时,会联想到《超体》的原因,我们过去熟悉的媒体,都在按照某种固定形式生产内容,而且我们已经非常习惯,比如报刊的开张(开本)、版面有限,所以能印刷上去的字数、图片量,以及排版方式差不多都被纸媒这一形式决定了。类似的是,按网页、屏幕大小来生产内容几乎是网络编辑们天天都在做的事。

而在科技的推动下,介质的进化速度太快了,形式变得越来越模糊,各种形式在不断地消失,我们把一页一页的纸变成了网页——还算是很像纸的东西——之后,大小的限制就没有了,而现在到了移动互联网上,我们每天刷的是信息流,至于内容的载体是网页还是别的什么,也好像不是太重要了。

这还仅是已经发生的,接下来呢?我们如何想象,当一处需要现场报道的事件发生时,一个全景摄像头可以让全球千万VR用户身临其境体验现场的情形。那时候,我们还需要发现场报道的理由是什么呢?

坦率说,介质更迭带来的媒体形式的土崩瓦解,已然是不可阻挡的事实。但在此过程中及无法遥想的未来,内容会发生什么变化,仍然未解。我每天早上可以冲着离我三米远的iPhone喊“今天天气怎么样”,但似乎最顶尖的科技依然没法解决我应该买哪辆车的困惑。这也许代表了新的机会。

在我看来,对于同时在思考新媒体的科技从业者和媒体从业者,这个机会,并没偏向任何一方。

展开全文
有用 5 无用 1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