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的帝国:以邻为鉴的反思_移动的帝国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商业 > 移动的帝国 > 移动的帝国:以邻为鉴的反思
艾回君 移动的帝国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5-05-28 12:05:17

移动的帝国:以邻为鉴的反思

《移动的帝国——日本移动互联网兴衰启示录》:以邻为鉴的反思

软银(Softbank)集团董事长孙正义对于信息产业的发展有一套“时间机器”理论,指的是美国、日本、中国这些国家的IT行业发展阶段不同。“在日本、中国这些国家的发展还不成熟时,先在比较发达的市场如美国开展业务,然后等时机成熟后再杀回日本,进军中国、印度,就仿佛坐上了时间机器,回到几年前的美国。”他根据这一理论进行投资,成功推动了日本和美国的通讯业的发展。

中国的三大电信运营商,覆盖了全国的主要通讯业务,移动通讯技术也从3G迈向4G,虽缪赞交织,但三大运营商在争议中不断成长。如果眼前有一座时间机器,可以环顾世界电信业的发展状况,可能要先看邻国日本。

在《移动的帝国——日本移动互联网兴衰启示录》中,作者对日本三大运营商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辅以中国情况的对比。正如作者在自序中所说“中日两国的信息不对等是非常严重的”,日本针对中国市场的研究一直在进行,而中国业界很少关注这个世界领先的邻国。

日本是全世界移动互联网最成熟的市场之一,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完善的体系。日本不论从技术上还是运营模式上,可以说走在世界互联网的前面。目前它和我国一样,也有三大运营商,分别是NTT DOCOMO、KDDI和软银。

2001年,NTT DOCOMO是全球第一个3G网络的正式运营者。回溯这一年,苹果公司的主打产品是ipod,谷歌刚刚开始融资。中国大部分地区还没有普及手机,等到2008年中国大陆才开始派发3G牌照。NTT DOCOMO首创的i-mode系统,是在苹果的iTunes风靡全球之前的封闭性终端系统。它通过定制翻盖按键手机的服务按钮来实现移动数据服务,比如下载音乐游戏等,从而形成基于网络和内容的产业链。我们使用诺基亚等功能机时,能够上网但网速极慢的“移动梦网”就是对i-mode的模仿。当时的我们,还并不知怎么用手中的流量。

2008年,软银将iphone引入日本,最初i-mode已经可以满足日常人们的生活服务需要。软银通过免首付0元购机、体验试用等方式推广iphone,这样的推广方式我们也并不鲜见,现在移动和电信铺天盖地的“合同购机”,原来也有先例可鉴。而NTT DOCOMO和KDDI不甘示弱,也通过主打Android定制手机来开拓市场。

2010年,4G网络在日本开始普及,并在2012年突破1000万。而运营商在流量至上的NTT DOCOMO开始向电信以外的八大领域进军,成为发展的新动力。而同一时间,中国电信也提出“去电信化”。

我们现在的4G网络也在铺开,中日之间的差距,从3G的七到八年,到现在的一到两年,可见中国通信业发展如此迅猛。但是正如作者所言,中日的运营商都同样面对这样的困境:现在只能通过互联网公司的流量获利,以前一统天下的情况已经不再,被“管道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近来总理在提“降资费”和“提网速”,暴露了现在我国电信服务资费和服务的不对等。而在日本的通信业发展历程中,三大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促使了资费的下降和服务的升级。

稻盛和夫创办KDDI的最大原因,就是想要打破NTT DOCOMO的独家垄断。1984年,日本通过法案允许民营资本进入通信业,稻盛和夫嗅到了破除垄断的契机,率先成立了第二电电会社。

08年软银将iphone引入日本,一把将原有运营商一手把控流量和手机终端的模式打破,把封闭在i-mode模式的大门打开,跟世界移动互联网的潮流接轨。这可以说是一次通讯业的新的“黑船来袭”(1853年美国舰队登陆,日本被迫打开国门)。

邻国的两次改变,给了两个启示:一个是“电信业民营化”,另一个是“与移动互联网接轨”。

书中对于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并没有更多独到的阐释,也不再深入探索,而转向OTT和O2O的介绍。这也让这部名为“移动的帝国”本应该是鸿篇巨制的作品变得有名无实,想讲的东西太多太泛,真正实打实的分析却很少。这既有体例方面的限制,更大的原因有可能是作者常年进行科技报道,疏于整体的梳理和观点的思考。

实际上,对于上面两个启示,笔者觉得非常值得深入思考。

对于民营化,与日本不同,我国三大运营商都是国有企业,虽然都已经上市接受民间资本融资,国家也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电信业,但是自有国有资本支撑,想必保证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比起用户满意度更为重要,也谈不上为了吸引用户加大广告投入,更谈不上认认真真为老百姓考虑资费问题了。

现在我国正处在3G向4G过渡的阶段,但是就笔者个人的体验,邀请升级4G短信的频繁轰炸让人实在头痛,速度提升了,流量总量没有大幅度增加,费用却增加不少,这些原因让笔者迟迟未能选择体验4G。反观日本3G和4G的套餐费用是相差无几的,加入合约计划甚至会比3G时更便宜。这种切切实实每月扣费时能够感受到的实惠,总比深夜十一点到次日早上八点的流量来得让人信服吧。

而对于移动互联网,笔者想到了最近常常提的“互联网+”,其实就是将移动互联网和传统产业相结合。但是对于坐拥宽带数据、基站等大量数据的电信运营商来说,除了常规的数据支持,并没有看到和互联网企业更加深度的合作。

在2G时代,短信是“杀手级应用”。在3G时代,手机上网则是推动发展的重要部分。而在4G时代,日本还没有找到能发挥技术特色的“杀手级应用”,但超清视频、云服务等也是运营商极力合作开发的大方向。此时,中日电信业终于到了大致相同的发展阶段,应该如何合作才能让人们感受到最新的网络技术优势,并让自身的价值得到发挥,这也许正是中日运营商们目前都不能回避的问题。

展开全文
有用 1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