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 社交红利_社交红利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商业 > 社交红利 > 书摘 社交红利
零度 社交红利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3-12-20 13:12:13

书摘 社交红利


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改变。
 
未来的世界一定是数据的世界,未来企业都将会是“数据驱动的企业”。大数据终将形成大变革之力,需要创新求变的思维与之相适应。
 
商业环境形成有几项要素:社交网络、技术(科技手段)、方便性、成本。

不管是传统还是线上,社交网络因为共同需求而建立,群内成员有特定的商业需求希望得到满足,若能掌握社交网络特质,设计出方案满足他们的需求,各种商业机会就会呈现在不同的社交网络中

商业目的无论是提高效率还是减低成本,最重要的还是增值,增值来自于持续的改进与创新。
 
社交网络带来的红利,分别以更海量的流量和用户获得更快速的发展速度、更低廉的获取成本、更优先进入用户视野,以及更好的用户黏着留存、更高的收入。
 
数据总是能揭示许多令人困惑的问题,越是复杂的问题,越指向简单的答案。
 
如果我们将这些数据和优秀案例一一排列出来,哪怕是粗略统计,也会发现业界核心理解与认识都可被归纳到几个基础的原点中来,它们即“信息”“关系链”“互动”。
 
信息被用户通过各种方式汇聚到这些社交网络中,又以各种自然的方式被分享出去。细微的分享动作正在改变当下的互联网。每一个细微的分享动作汇聚起来时,将形成庞大的洪流,而社交网络承担了“汇聚与分发”的平台作用。
 
诸多成功的案例指向活动策划亦有规律可循:“简单、有趣、免费、透明、可累计、可兑现”是其中六个关键法则。
 
热点事件因此而起,人们围观参与令自己开心或愤怒的事情,也由此产生了许多无聊的“自娱现象”。
 
高雅各有不同,低俗却惊人的一致”,面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与事物,精英人群与草根用户没有本质的不同
 
越是在工作和现实中煎熬的人们,对于能激励或逃避一时的内容需求就越大,心灵鸡汤和语录满足的是这个需求。无聊的自娱提供的是廉价的自我娱乐,哪怕这些内容没有产生价值。

企业总是希望每条被用户分享或评论、转发的消息给自己带来四种结果,它们分别是:带来高质量的转发互动、带来口碑、吸引目标用户群(追求更多粉丝)、吸引用户点击链接或购买。
 
我们建议许多企业官方账号在社交网络的重心,不是单纯地发布信息或给自己背上一些任务,如获得流量、获得用户等,最重要的工作是互动,协助用户解答、解决问题。
 
信息就是应用或服务本身”将会是一个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这一趋势已经不可避免。
 
方便别人随时找到自己,这句话解释了为什么很多用户用隐身的方式挂QQ,本质还是害怕自己被他人遗忘。在社交网络中一样,人们习惯刷微博、看朋友圈的原因,是希望自己了解世界,掌握更多信息,在和友人见面时有共同的话题。
 
信息从自己收听的或强或弱的好友、账号中流动(发布或者转发)而来,呈现在自己面前,它们将占据自己的视线,吸引自己的注意力。而除此之外的信息,就像根本没有存在过一样。
 
现在大家谁都不缺信息。作为一个资讯媒体类的用户订阅者,绝不是仅仅告诉用户发生了什么,更多要告诉用户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情,对他的生活、工作、价值观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一些比较有深度解析的、带有独特视角的文章大家会很喜欢。
 
在社交网络中,弱关系的结网需要满足人们的某一种需求,专业的内容是获得信任赢得关注收听的最主要原因。
 
真实用户分享到不同社交网络的信息越多,所带回的用户回访流量就越大。目前,腾讯微博、QQ空间的“一键分享”按钮已经部署在数百万个网站上了,微信也开始加入进来。
注: 我就很不喜欢多看阅读现在的这个分享到新浪微博的界面。
 
在社交网络中,互动(包括评论和转发)本身就是结果,即在信息与关系链的双重作用下发生的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行为,验证信息是否已经具备了引起用户关注的因素。当具备时,即使是很弱的关系链,也足够让信息开始在不同用户群体间扩散,其中的差别是流动的速度与覆盖的范围,好友数量越多,扩散的速度就越快,覆盖人群相应也就越大。而当好友数量稀少时,则流动缓慢,覆盖的人群显著下降。从这个角度看,有效的互动数据是衡量信息质量的重要参照。
 
微信这种的推送型网络也许更加适合于所谓的精华网络。意思是:不要频繁推送低价值、无意义的信息,要遴选最合适和精彩的信息进行摘要、编辑,然后进行推送。这其实是对信息的一种减法,类似于媒体编辑这一过程。精华网络相对于泛信息网络,有自己独立存在的价值。
 
社交网络是一个基于信任机制的网络。人们关注的任何节点和账号都代表了对其提供的内容和服务的期待,但人们还是会犯错误和被误导,会结识一些无聊的好友或偶尔有价值的账号。等到很多低质无效、凌乱骚扰的信息涌来时,人们就会失去兴趣,甚至可能直接离开这个网络。
 
社交网络上,就有不同的理解诞生,腾讯微博走向“信息即服务”、QQ空间强调“关系链即服务”、微信或又带来“互动即服务”。其他网络中,新浪微博强调“微博就是媒体”。不同的理解吸引着大量商家和企业进入。
 
碎片化而又充沛的信息,令社会化中的人们越来越难以保持独立的思维和判断——这件事情正在变得越来越难。这可能会导致社会中自我失去一代的出现,但人们又在这种潮流中挣扎地希望保留着自己。纠结的现象会越来越多地呈现在不同的社交网络中,衍生出许多不一样的现象。

现在的营销,建立在展示和搜索之上。未来的营销,建立在传播和影响力上。在自媒体的兴盛下,每个人都是巨大的节点,都能深刻地影响着自己的受众。
 
只有彻底浸泡在产品里,才会充分理解信息与关系链、互动的细微处。到那时,平台的任何支持与资源释放,都能被迅速转化,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展开全文
有用 1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