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连接_微信力量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商业 > 微信力量 > “互联网+”的连接
冻之梦 微信力量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10-25 14:10:37

“互联网+”的连接

       2015年,上司临出差让我帮他网购《微信力量》,我才发现原来微信又推出这本新书。书在上司赶飞机之前就到了,他匆匆忙忙接过了书就赶去机场。我也把这本书的名字纳入Evernote书单里,但最近一个月才开始看,到拖到现在才断断续续把这本书看完。
读完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连接、智慧的思维。
       而最初听到互联网”连接“这一词是在一位非互联网行业工作的友人听到的。那时我在上海参与项目,正好高中的室友她来长江三角的城市游玩,到了上海站就叫上我出来喝茶吃饭,室友也带上她的老朋友兼“导游“大路哥。大路哥是大学的辅导员,得知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工作后绕有兴致问我很多问题,工作内容啥样,加班严重吗,我一一回答。大概出于文人情怀吧,大路哥忍不住发表自己的言论:“互联网闭门自己搞一套的话不行的,互联网就是要连接,连接当下的行业,把当下行业互联网化,带动带活产业,你看教育也可以做互联网。”
       这让我吃惊,于是和大路哥讨论,我认为教育、医疗、商家都可以连接,可是不能单纯搬上来,得按照用户想要的来做,要更人性化,室友忍不住笑着打岔:“再聊下去不用吃饭了”。之后股市低迷且无回升希望,微信和支付宝的线下商家抢盘活动打响,消费随机减送红包。口碑崛起和美团饿了么抢占外卖市场,百度外卖后起加上对手强大难以发展,有谁知道最初饿了么还只是在大学推广的外卖平台。
      当然还有很多互联网大变化的事情,这些事情都在上海结束项目之前已经发生,以致刚回广州,朋友和我在花城汇相聚的时候,都忍不住惋惜要是我早点回来,就能在花城汇狂吃且花费很便宜,因为支付宝和微信就在不久之前花重金抢占花城汇的商家。
      互联网与当下其他行业连接,或者用今天时髦的说法“互联网+”已成为流行趋势。其实很早之前,大大小小的公司都尝试在做连接,甚至政府机构都在尝试,一哥们就在珠海准备做政务联网化,正与他们公司合作。还有很多年前就有的挂号网,团购,律师咨询网等。“互联网+“如此红红火火,很大程度离不开BAT积极参与。大学时期,老师反问过:”你做了产品想拉投资,投资方问你‘要是BAT也做出了类似的东西怎么去应对?’你怎么回答?”可想而知,在BAT参与意味资本的加入和该领域的扩大,竞争激烈(该领域是新的蓝海,经激烈剧烈渐渐变成红海)最终兼并成为寡头(资本和运营营销的结果)。
      在互联网与行业的连接上,除了资本,BAT还带来了新的引擎——支付、红包、LBS、iBeacon等技术与功能于一体的平台大量获客,最终依靠数据,对行业精准营销,精准优化流程,平台也逐渐适应行业的变化做出对应的优化,形成良好的反馈机制。这些技术引擎有些很早就出现了,例如2003年支付宝就推出,但技术脱离了场景,就只能成为小众的技术,难以很好运用起来。越多场景的贯穿,利用用户行为和习惯,组装不同的技术,也能成为一个好产品。基于场景,组装技术,挖掘商业价值,我想这也是中国互联网人擅长的领域。这也是为何一些应用功能差不多但也能并存的情况,因为功能和技术相似,但是面向的人群、场景、商业模式不一样,而中国移动端活跃用户高达9亿,哪怕占的市场份额不大也可以发展期贷。但如果完全复制,要想战胜强劲对手,除非产品已优化到人性化且本身极具吸引力,还需动用庞大的营销资本去抢占对方已占领的市场,这种策略一般创业是无法办得到的,就算有些规模的公司也要计算成本,不敢贸然采纳。
       BAT也寻求场景的差异,进而把自身的生态系统变得独特起来。在这本书里,介绍了腾讯引人注目的微信事业群如何基于场景搭建森林般的生态平台。医疗、停车场、百货商店、政府政务等日常生活中常见且不便利的垂直细分场景。叙述大致分为介绍场景→寻找痛点→商讨方案→推出后数据表现→再次优化(如有)→未来布局,以讲故事的形式叙说,有点像在看纪录片的感觉,看出微信方在实际执行方案或者技术的细节有所保留。书的框架编排不够清晰,一会儿的章节介绍商场商家,一会儿章节介绍医疗,之后章节又回到商场,最后章节统一列出了流程图和原型图却不拆分到前面场景的故事中并以详细方案拓展来写,很容易让初心者糊涂。
       对于互联网行业有所了解的人,这本书确实很受思想启发,给人一种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思维,提供一种做产品做平台的角度。书的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互联网的连接,实践会获得更多的经验,如果有这种机会,请绝对不要放手。也希望能亲身了解到微信互联网人更多产品故事。

      (与其说书评不如自己的读书感受,以此文纪念我的想法)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