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没懂微信思维,是因为它跟内容运营没有一毛钱的关系_微信思维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商业 > 微信思维 > 你没懂微信思维,是因为它跟内容运营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影启缘末 微信思维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6-22 17:06:16

你没懂微信思维,是因为它跟内容运营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作为一个服务号的运营者,《微信思维》是我最近看到的非常不错的一本书,虽然没能第一时间拜读,但是依然可以延伸出很多思考。到豆瓣上一看,发现评分比我预计的要低了好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观点认为:这本书基本上就是企业的软文合集,对于个人运营的号来说基本没有任何帮助。我不同意这种看法。

微信公众平台的价值,不在于提供了一个新的内容生产平台,而是给企业提供了一个低成本可接入的CRM系统。

如果你是一个做内容的人,其实对你而言并不存在传统媒体平台和新媒体平台。平台只是改变了内容的呈现形式,而对于好内容的核心:一个优秀的故事,是完全没有改变的。不管这个故事是用文字还是用音频,也不管阅读它的人是在纸上还是在手机上。所以你会发现,一方面,订阅号的阅读红利期很短,现在基本上打开率在5%左右徘徊就算是平均水平了。这一轮大潮退去,比当年传统媒体的势头还要快。另一方面,在红利期内能获得成功的,相当比例的人是传统媒体出身。即便媒体人一直在唱衰自己,但是最后有能力将内容变现的,还是这一群媒体人,而从来不是所谓的新媒体原住民。

微信公众号最大的价值,是提供了一个系统,让运营者可以便捷的查询到菜单的点击率,图文的打开率,转化率等一系列与自己运营相关的指标。这一套系统,原先必须是要企业自己花大力气去开发的。这是基于这样一套数据反馈系统,微信公众平台才能真正实现“再小的个体都有自己的品牌”。微信思维其实是产品思维和服务思维的一种,而完全不是内容相关的思维。不认识到这一点,就没法好好的去理解这本书。

一、微信思维与互联网+

关于什么是互联网+,什么是+互联网,有很多的讨论。看完《微信思维》之后,让我有了一个新的理解:将终端互联网化,只是实现了+互联网;而将渠道进行互联网化,才算是实现了互联网+。作者在联想的那一章对于这个观点有详细的叙述,联想的公众号最大的价值不在于将卖货的平台搬到了线上。而是在于将微信这个工具下放给各个渠道商,让这些渠道商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对于自己的用户进行维护和管理,同时还能进行一体化的监控。

而目前很多企业,对于微信的态度还停留在“反正别人都在做,要不我们也做一个,不然显得跟不上潮流”。所以你做出来的公众号就只能推推活动预热,线上大转盘,当然就理所应当的没人看。用作者的话说:“把渠道互联网化是品牌商的核心使命,比自己玩公众号,自己去淘宝京东卖货更有意义。”

二、提供服务:你真的有必要做微信公众号吗?

基于以上的讨论不难得出,一个微信公众号具有生命力的核心是它具有提供服务的能力。当然,如果你非要较真,提供内容确实算是一种服务,但是这条路拥挤不堪非常难走。尤其是在信息免费的大环境下,免费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等同于服务质量一般。我猜,这可能也是罗胖一直在呼吁和践行优质内容收费的原因。

在做公众号之前,我们都应该问自己一个问题:我的这个平台究竟能给用户提供什么服务。想明白了这个问题,就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开发工作,因为你的用户对于你根本没有那么多的需求。甚至你会发现,你根本就不需要做一个公众号了,因为对于某些领域,你的用户可能根本就不是在微信上聚集。比如你做一个精准的中高端理财产品,微信就不见得是比雪球一类的财经论坛更好的选择。

没有想明白提供什么服务的另一个表现,就是不重视!因为不知道拿来干什么,核心指标是什么,所以就没有指标,或者按照大潮流随便制定一个指标(比如有多少粉丝,BTW,把后台用户叫做粉丝本身就是一个low到爆的行为,因为你根本没有把人家当成是你的用户)。既然没有指标,自然也就没有资源支持。而在书中介绍的以营销著称的小米,“社交媒体部是一项战略性投入,团队规模有70多人。……这个部门由黎万强亲自带队,管理扁平化,讲求一步到位。 需要指出的是,要真正玩好社会化媒体运营,组建团队的周期非常长,成本的投入是非常高的,而效果可见性却又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综合几个案例来看,我总结下一个武断点的结论:对于小企业来说,公众号的核心指标在于拉动销售;对于大企业来说,公众号的核心指标在于客服分流。除此之外,我还真没有想出什么其他的合理的微信KPI考核标准。

三、黏性VS节制

插坐学院的创始人何川在总结的时候说过一句话,叫“做好核心服务,其他的一切节制,节制,再节制”,深得我心。现在很多企业,不是服务做的不行,而是把自己看的太牛逼。一方面觉得用户浑身上下都是痛点,需要自己一个功能一个功能的去拯救;另一方面觉得用户对于自己的信息如饥似渴,恨不得今天老板开会表扬了一下你都要让自己的用户知道。过多的功能和过多的信息一样,除了取关,什么都带不来。

在某种程度上,节制就是和黏性截然相反的两种思路。我们不妨都反问自己一下:我们真的需要用户黏性吗?让用户每天花很长时间停留在你的平台有啥价值吗?这个在顺丰那一章有很好的论述:“什么是服务,需要的时候召之即来,不需要的时候挥之即去。”其实雕爷也有过一个类似的说法,叫好的产品就是用完就扔。在我看来,用户的静默下单,迅速成交,比每天挂上上面做社交而不买东西有用的多。所以如果是这样,我们真的在上线类似于签到的黏性功能时,思考过这件事本身的价值吗?

比服务节制更深一层的,是对于用户渴求的节制,换句话说,我们真的需要在后台积累那么多的用户吗?尤其是通过线下地推过来的关注,本质上跟花钱到淘宝上买粉丝没有啥区别。这些人在你的后台,除了影响你对于后台数据的判断之外,起不到任何作用。在这一点上我特别欣赏和菜头,对于留言区跟自己价值观相悖的用户,他会劝说用户尽早取关,有时候还会主动拉黑用户以“帮助”用户完成取关的操作。

反正我觉得《微信思维》算是我最近看到的还不错的一本书。不过鉴于我的判断很大多数人相悖,所以我以上所说的基本上都是胡扯,你千万不要相信。

展开全文
有用 1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你没懂微信思维,是因为它跟内容运营没有一毛钱的关系”的回应

西北偏北 2016-06-23 10:29:59

这本书刚出的时候就买了,觉得还是软文多过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