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微信思维》_微信思维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商业 > 微信思维 > 读《微信思维》
猪豚豚 微信思维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4-12-27 23:12:24

读《微信思维》

随意翻几页,那种朋友圈链接文章的气息就扑面而来,只不过这一次是纸质版,微信思维果然是微信出品,带着强烈的微信基因,用纷至沓来的案例演练着一二三四的“干货”。不确定这样浅尝辄止的罗列到底算不算思维,微信二字倒是满篇都是。淘宝、京东饰演大反派角色,马化腾、张小龙偶尔出来跑跑龙套,祖奶奶是腾讯,亲妈是微信,微信思维即使先天不足地孱弱,也会因为尊贵地位让人多看一眼,年度最有身份畅销书可以拿到提名。

 

找这本书来看,只是图个新鲜,这年头不主动向微信靠拢好像就跟快进坟墓的糟老头一样,一个年轻姑娘为了紧跟时代装扮新潮,晒这本书跟美美姐炫包包一个心理,差别只有价钱和长相。说实话,当我看到作者名字的右边写着“主编”二字的时候,就有些丧气了,主编嘛,你我心照不宣。

 

全书的马屁痕迹很是明显,有的是拍亲妈腾讯的,有的是拍高层领导的,一副恨不得拯救全人类的雄心伟业,更在书中直言不讳地写道“如果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方法能够改变百货业的商业模式,让百货店脱胎换骨摆脱痼疾,或许那就是微信”,“甚至出现了一宣布跟微信合作,便能在股市上多日涨停的事情”,在这样威武不屈的句子后面紧跟着提到一些微信团队对企业互联网化耳提面命般的亲切指导和友好支持。读到类似的段落,心里总能窜出些大逆不道的真心话:如果不是有钱赚,真没人愿意当孙子。

 

这样一本站在浪潮之巅的书籍更适合专业的营销人员前来顶礼膜拜,对于我这个充满铜臭气的伪文人和没有大野心的小奸商来说,万物互联,欣欣向荣,看着一乐,该干嘛干嘛。站在一个用户的立场看这本书,惊得我一身冷汗,当下决定一定要看好自己的钱袋子,冲动消费、面子消费、奢侈消费,大把大把的票子就在不知不觉中木有了,真真是声嘶力竭一声吼,擅做嫁衣为他人。

 

这段时间要么是利用众筹代付等手段的营销模式甚嚣尘上,要么是砍价做任务类的转发亲朋广而告之,即使是不那么喜欢的东西也可以买回来,反正出钱的人数被分散了,温水煮青蛙,大家都无感。

 

诸如之前的众筹柳桃链接,两盒送家人,一盒半送朋友,自己还剩下2个,硬梆梆地挺立在宿舍,一个月过去了依然是金刚不坏之躯。其实,吃或者不吃已经不重要了,它最吸引人的爆点在众筹购买的时候已经完结了。如果说,淘宝所代表的商业模式在收到快递之后兴奋感就偃旗息鼓了的话,那么以众筹代付为模式的微信则在成功下单之后就燃烧殆尽。从传统的穿上新衣兴奋几天到现在的下单即止,商业营销对消费者的撕抢越来越往源头上靠,下一步,应该是在看到自己预定的鸡肉刚刚成为被母鸡生下来的鸡蛋就欣慰地结束吧。

 

做为一个已经被微信牢牢绑定,没有一天不打开它的人,多谈这些已然无益,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唾弃还是欢喜,它俨然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微信营销,微信营销,一夜之间,风起云涌,几乎是所有人都在谈,每天都有新花样,但是真正有几个是可以被信任的。当新鲜的好奇浪潮逐渐褪去,谁没穿底裤立刻就显现出来。所有人都在追逐呐喊的时候,我总在不断地提醒自己:少数英雄趋虎豹,多数英雄趋狗。为什么后来者越来越难做?可能是先入者沉淀的先发优势,也可能是原本高质量的客户被过度消费了信任,赶上你的时候,他该审慎会迟疑了。

 

一年多前,我在朋友圈转过一个集赞送书的活动,虽然帮忙点赞的朋友数够了,但他们其实没几个相信这事。集赞活动演变到后来,成了全民集赞换购的蔚为壮观。也并没有兴旺许久,就因为多数是假消息而臭了大街,现在谁要是还在朋友圈发这种链接一定会被大家认为是傻叉。为什么?点赞的信任生态被破坏掉了,企业只好改头换面玩起四川变脸,不集赞来砍价来点击,总之每一个想要占便宜的参与者都得摆出怡红楼小姐的身段,丢着手巾,媚态盈盈道“来嘛,来嘛”。

 

说起微信营销可能还有些不接地气,但说起朋友圈代购,大家就会会心一笑。屏蔽代购的大有人在,厌恶之声也是此起彼伏。我不禁要问,为什么会讨厌朋友圈代购?也许,是它从本质上侵蚀了我们自由选择的权力。我忽然想买个水杯,在淘宝上搜来找去,想买什么都是个人的自由,甚至淘的过程也是一种享受,比较哪个更好看,哪个更优惠,乐此不疲。而朋友圈代购突兀的呈现,直愣愣地占据着位置,并不一定是我想要的,我完全处在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喜欢了可以考虑买,不喜欢了只能不喜欢,被动的无助感总是我们心底所厌恶的。微信的基因是社交,因为强烈的社交属性纷纷被企业盯上,而朋友圈的代购则使得原本感情化浓烈的朋友圈变成了喧哗的大妈舞广场。朋友圈的代购不是微信营销,不过是从淘宝店换到了微信店,还加上了主动骚扰的恶名,需要时的主动查询比被动的无端骚扰要好一点。

 

尽管有诸多沉疴,终究还是瑕不掩瑜,微信毕竟给我们带来了诸多便利。在微信上成功运营的企业真的应该好好感谢微信以及腾讯,一方面是它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生态系统,另一方面,在微信上的一系列营销活动都跟传统的营销不同,它被披上了创意和新潮的外衣。所以用户在积极转发的时候,不仅仅是为了产品本身,不仅仅是因为游戏好玩,这还成了自我标榜与时俱进的潜台词。能够营造出一种文化,一种氛围,一种心境,持续、缓慢而又方方面面地波及,看来微信团队的营销才是最佳营销,放眼企业界,并没有几个做到了这个段位。

 

关于APP与公众号、服务号的差异化生存,几乎是每个企业都要考虑的问题。既要防止资源的重复投入,又怕错失了良机。大家的选择无一例外的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精耕细作自给自足,另一方面广修栈道四处开花。街町在纠结,汇添富在纠结,泰康在纠结,本质上说都是要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对微信深度依赖丧失下一轮讨价还价发言权的惶恐。

 

微信做为横向定位平台,与传统公司的内部系统功能上并没有多大区别,只是加入海量用户这一重要变量,就焕发出特别的模样。以前是企业内部自己人跟自己人不痛不痒地照例寒暄,并不直接创造收益,现在是全员上阵与海量客户一来一回地热情对话,立刻就能看到订单。

 

书中的诸多案例总结出的法则也好秘诀也罢,对于一个习惯了阅读社会学心理学等人文学科的人来说,只不过是些花样百出的技法。传统企业以及传统企业的领导人都在恐慌,面对互联网,面对微信不知如何是好,其实如何做好是第二个话题,要不要做才是首先面临的问题。你可能会好奇,现在不是人人都喊着要拥抱互联网吗,怎么还会考虑要不要做的问题。当我刷着朋友圈的状态,看着微信群的动态,真的以为全世界都如此这般,万物互联,欣欣向荣,可是接触了一些传统组织的企业家却让我非常惊讶,他们一方面在积极参加各类互联网会议,一方面在午餐时间摇身一变又扮演起传统商人人情练达的角色,配以对自身产品的充分信心以及互联网并不能把他怎样的气势。

 

写这个故事在这里,无意于批判这类企业家,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说,我赞赏他们的坚守。人类总是自大轻狂地以为能够预见未来,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我们对未来的预判错误永远大于正确,否则就没有了不确定性,未来也就不再是未来,只是当下单调的重复。更大的意义在于提出一个疑问,我们总以为转型很复杂很困难,但究竟是因为事情本身的难度还是我们的潜意识里从未真正想要转变。确确实实放下已有既得的荣光,打乱重来,从零出发,当真放得下吗?工业革命中间也有大量机器设备改进了工艺,但并没有在它的诞生地英国大面积得到应用,而是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花团锦簇,是英国人意识不到吗,是英国人不够聪明吗,显然都不够让人信服,做一个类比的话,这不正是传统大企业的写照吗?!

 

不再去做生疏难堪的事情是容易的,尝试去做新鲜好玩的事情也是容易的,最困难的是放弃原本已经驾轻就熟甚至炉火纯青的技艺,转而去做一件做好了理所应当,做差了千夫所指的事情,谁愿意承担这个风险。

 

虽然这本书并没有多么深刻,但至少保持了起码的真诚,真诚得在有些地方都有些粗糙。一言以蔽之,如果你想通过微信发财,并且有切实可行的资料后备,这本书可以看看;如果没有这类打算不避舍近求远看这本书了,毕竟,多刷几次朋友圈,商业传奇在身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6848890102v6ng.html
http://blog.sina.com.cn/jrong

展开全文
有用 4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读《微信思维》”的回应

银色的鱼 2015-01-22 14:24:30

写的不错,但对微信的态度很纠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