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作非为》:揭开金色铁幕不为人知的秘密_胡作非为:人性之本与金融暴行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商业 > 胡作非为:人性之本与金融暴行 > 《胡作非为》:揭开金色铁幕不为人知的秘密
红警苏红不懂爱 胡作非为:人性之本与金融暴行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10-13 14:10:25

《胡作非为》:揭开金色铁幕不为人知的秘密

《胡作非为》:揭开金色铁幕不为人知的秘密

金融的铁幕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壁垒森严。而且,这个铁幕还是镀着一层金色的光泽,看上去,那一层反光,就足以让人眼花缭乱,目炫神迷。马克•吐温有一部小说《镀金时代》比较形象地点出了这种表面光鲜、内部黑暗时代的表里特征。正是因为金融所特有的表里不一的复杂性,所以金融类的作品大多浮于表层,或者流于恶趣,真正能够烛照入微金融内幕的,几乎是凤毛麟角。

金融类作品不好写的原因正是在这里。因为金融没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刀光剑影,一切都属于暗战模式,所以,看起来,实在没有什么动作性,可视性基本没有,写出情节来自然没有吸引力。《子夜》、《钱商》这类中外描写金融题材的作品,大多在涉及到金融细节的时候,令人感到索然无味。而中国作家程乃珊所著的《金融家》本来意图写一部系列三部曲的,但也在写了并不如人意的第一部之后便偃旗息鼓了。同样,金融战的成败结果,也令人众说纷纭。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四大家族的代表人物宋子文,现在有一股为其翻案的势力,认为他并没有贪渎行为,这有他移居美国后并没有多少家产为证,可以看出,金融后面的真相,今天实在已经难以考究得出符合历史事实的结论了。

但却有人迎难而上,这就是荷兰记者乔里斯•卢因迪克,他企图一探2008年的金融危机的前世今生,前因后果,便亲赴拥有金融城之都的英国伦敦,对金融业的相关领域进行了一番细探深查,写出了《胡作非为:人性之本与金融暴行》一书。他的目的是明确的,就是打开金融业的铁幕,但他的困难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他介入到的是一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而这个战场中,还用的是莫名所以的武器,一场血光淋漓的博弈后,留下的也是无法确定胜负的扑朔迷离。在调查中,他碰到的最为奇葩的困难是无法深入到金融业内部进行刨根问底。金融业的员工都有着天生的良好的保密素质,对记者调查能够采取一种三缄其口的应付态度,在这一派不约而同染上“打死我也不说”的金融人士面前,你记者还有什么招数?

可以想象到作者在了解真相的征途上所遇到的困难所在。但是,这种在金融业调查真相所碰壁的难度,恰恰可以窥测出金融业的光亮背后,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为什么金融业不敢让自己的职业透明?为什么员工都要签署保密协定?为什么金融职员的收入要遮遮掩掩?表面上看,是为了金融业的安全,但另一种可能,就是金融业本身隐藏着众多的匪夷所思的见不人的东西,不敢拿到阳光下去露出底裤。

《胡作非为:人性之本与金融暴行》一书作者抱着“越是艰难越向前”的态度,还是打破了金融铁幕的一角,窥视了经过金融风暴之后的当下金融业的依旧华丽外表下的累累败絮。作者得出的结论是,导致金融危机发生的诱发因素一如既往,丝毫没有改变,现在看起来的所谓金融安全,完全是一种自欺欺人的麻醉品,获得的是一种众人皆醉的新一轮狂欢。作者的调查虽然艰难,但还是借助旁敲侧击,套出了金融界从圈内人士到边缘人士的“口中表白”,这些金融界里的成功者、失意者以及中立者出于各自不同立场而接受采访的表白中,作者看到的金融世界,犹如可怕的一架失控的飞机,在空荡荡的空气中茫然不知所措地信马由缰。作者揭出的事实,不可谓不触目惊心。我们看到,导致金融危机产生的各类金融衍生品,今天依旧活跃在金融城里的各个创新头条上,至于这些衍生品的内涵所在,我们本以为金融圈中人能够明晓它的价值与意义,但出人意料的是,这些金融衍生品,创造它的金融上司搞不明白,管控机构搞不明白,社会监督机构也搞不明白,于是,这种五花八门的金融衍生品便在市场上横冲直撞,称王称霸,一旦有一个风吹草动,这些产品的先天性的缺陷便会引发多米诺骨牌式的倒塌效应。书中作者用一个有趣的事例,来证明金融衍生品的莫名其妙的特质。在回答一起金融风险是如何给银行造成的巨大损失时,专家分析了操作过程:“卖出远期利差,买入防止目标价格收窄的对冲头寸,利用指数和现持的仓位,就一些很可能发生违约的凸性‘部分’做多风险头寸,在HY和Xover交易平台上买入对冲性的价格压力指数,以把仓位转化为货币化波动率。”(P133)“什么意思?”。世界上风险管理做得最为出色的银行之一摩根大通的风险管理经理也“没有人能够准确作答”。可以看出,这种没人知道的一笔糊涂账的金融行为,必然隐伏着同样不可预料的风险,因为明显的,一项所有人的都搞不懂的交易发生在人类的经济生活中,那么,它的危险性岂不是一目了然的吗?

对于这些隐性的决定着金融胜负与盈亏的金融交易,作者从一个外来者观望的角度,显然是无从作出公正与量化的判断的。绕开这些涉及到数理模型的高等数学解析,作者更多地把它的视角与目光投注在金融人的身上,通过他们在金融业的匪夷所思的遭遇,包括他们的危在旦夕的履职生涯,他们从业中对道德准则的弃守,在发生危机之后他们的内心的无辜感,都显现出这些决定金融业大厦的核心关键人物,也是一盘散沙,缺少基本的支撑金融稳定的凝聚力与职业操守,依靠这些心怀异心、趋利忘义、拿着高额薪水、根本没有职业精神的一帮金融“寄生虫”、“冷血动物”,能够维护金融航班的稳健与安全吗?答案根本不用我们作出,我们就已经感到一种寒气森森的毛骨悚然了。

作者在整本书中给出的答案是不容乐观的,正如标题所标明的那样,“胡作非为”绝不是一个什么好的定性,但是这份对金融业的剥皮抽筋,却可能有助于我们认清金融业所面临的危机重重的现实困境。我们至少知道,金融这架航班,已经处于没有一个飞行员掌握的失控状态,这比我们仍然做着天下无忧的美梦要重要得多。至少面对这架失控的依旧看起来能够正常呼啸在空中的巨大机器,我们能够保持一份警醒,采取更多的应对办法,去尽力维护这架飞行器的安全,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讲,至少要让它“安全着陆”。

展开全文
有用 1 无用 1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