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的岁月,读后感_沸腾的岁月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商业 > 沸腾的岁月 > 沸腾的岁月,读后感
艾葳 沸腾的岁月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0-03-06 10:03:55

沸腾的岁月,读后感

周复一周,月复一月,两个时期(艾葳注:是指和1929年那次崩盘的比较)新的相似之处不断出现。1971年,尼克松不断否定由政府直接提供工作机会的计划, …… 省略 …… 当1933年美元失去与黄金的兑换能力的旧事于1971年8月重现时,距离1970年大崩盘只有一年。 (艾葳注:看了索罗斯前段时间的发言稿,似乎在描述着同样的事情<从结果看,而不考虑引发这一问题的结果的话>。1970年的崩盘来自于资本市场的非理性繁荣,而这一次由次级债引发的问题,更多成分可能来自于对金融衍生产品的无节制的创新以及其规模膨胀的不可控要素。)

历史,从经济的角度看,似乎变成了不断重复的噩梦,而美国就是不能从中醒来。(艾葳注:似乎没有一个经济体能从中醒来。记得香港市场上在两年前还对1万7千点的恒指心存畏惧<这是90年代金融危机时的高点,索罗斯等人的杰作>,在这个心理阴影下徘徊许久后,于2007年完全摆脱了这一禁锢,而扶摇直上3万点。)

[书中原文片断]

正如个人危机股后会有悔恨,公共危机过后则有改革。 …… 1971年仲夏,破产经济公司的大约1.8万客户仍在等待他们的股票和现金。到1972年,差不多每个人都被保全了。(艾葳注:1970年12月,由证券业出自成立了证券投资者保护公司Sipic,用来保护破产经济公司的客户,减少它们的损失,限额为每人5万美元。实际上,2002年之后中国证券业也出现过类似的问题,我想很多人都应该还是记忆犹新。不知道如果下一轮泡沫破裂后,如果类似中信证券一类的公司出现问题,面对目前规模如此巨大的证券资产的损失,普通老百姓是否能得到保全?就像当年日本银行业破产时,每个储户以1,000万日元为上限提款,当然这是优先保全穷人的做法。可中国会是怎样的呢?是会先保护有钱人还是先保护穷人呢?)

[书中原文片断]

客户或者说小投资者,这些华尔街的“消费者”又如何呢? …… 首先,几乎没有疑问的是,他们是20世纪60年代股市的大输家。不幸正巧于1970年7月股市跌入谷底的时候,纽约股票交易所公布了最新全国股民调查结果。我们已经看到,总股民人数达到3,100万,每4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股民。这意味着股民人数自1965年以来上升了53.3% …… 因此,毫无疑问的是,近1,100万人是在道琼斯指数接近1,000点的1965年和大约650点的1970年之间首次进入股市。1969年~1970年的股市崩盘中总共3,000亿美元的帐面损失 …… 人民资本主义已经使至少1,000万美国投资者,或者美国全体投资者的1/3,比原来更加贫穷,而且贫穷了至少数十亿美元。(艾葳注:实际上,即便让美国人深刻反省的1960年到那一次泡沫,也可能要比如今A股经历的泡沫要小很多。我没注意过2007年进入股市的新股民有多少。实际上,不管过程如何,即便股市上涨到万点,最终多数股民可能还是难逃一劫。在A股市场上,变得更加贫穷的比重可能会高出很多。)

如日中天的Go-Go:年轻人的缺点在于不宽容,年轻人统治则使华尔街一直尊崇的品质——年龄和经验遭到排斥。再不可能有什么社会变迁能够更加深刻地摇撼传统的华尔街。那么,价值观的突然逆转是如何发生的呢,这是 …… (艾葳注:实际上,不管泡沫大小,每一轮泡沫的形成过程似乎都有着同样的情形 — 也就是“打破一切传统”“这一次与以往完全不同”“让那些经验论者见鬼”“新股民会对老股民说:你已经落伍了”一类的氛围。最终被证实,一切都都将回归最为朴素的逻辑。)

[书中原文片断]

自相矛盾的是,使美国股市第一次成为由机构主导而非个人主导的市场的基金,重新赋予个人以权力和名外。而至此已经消失了30年的华尔街明星时代,即将再次到来。新的明星将是投资组合经历们,他们为共同基金进行投资决策 ……

那年秋天,华尔街反复出现这样的言论,那就是基金终于使“人民资本主义”从口号变成现实;通过投资于基金,小投资者可以获得专家建议,实现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这是凭个人的有限资源无法实现的 …… (艾葳注:怎么说呢?原本公募基金的初衷可能是由专业人士来进行投资,可按目前的状况来看,这些基金经理个个都成为“破坏价值”的高手,或许是他们也有难言的苦衷。最终走向崩盘时,基金投资者会比股票投资者好多少呢,难以下结论。如果没有记错,当时多数对冲基金的下跌幅度大约是70%。如果中国石油从20几块跌回应有的价值8块钱以下时,不知基金净额会是怎样的一个数值。)

 

[书中原文片断]
 

于是,在一种美妙的美国式矛盾中,儿童式的单纯每天会在华尔街的水泥峡谷底部出现两个小时。与此同时,在高空的办公室里,人们被困在成人交易中,种种迹象表明灾难即将来临,而灾难的原因恰恰是他们脱离了具体而单纯的世界,脱离了快乐和好奇。(艾葳注:还好,我最大兴趣爱好之一依然是看动画片,从早期的七龙珠、幽游白书到NARUTO、死神、海贼王 ……)

爱是人类唯一始终拥有的力量 —— 爱的缺乏可能令一个人毁灭。
和平是爱的终极结果。
华尔街,它的手跟随金钱的声音而动。
你在大通曼哈顿或许能够找到魔鬼。
(艾葳注:投资不是生活的全部,投资,来源于兴趣爱好,它能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但他不是生活的全部,愉快的生活才是我们所追寻的,为何人们总会忘记这些,或许因为在曼哈顿找到了魔鬼。)

 

贴上在SINA网上的介绍原文(实在懒于用自己的文字来写出读后感,见谅)。
 

20世纪60年代,美国股市狂飙突进,崩盘与兴起并存的10年!《财富》推荐语:其自信的商业写作手法,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本书讲述了美国金融史上一个关键时代的故事。那是属于年轻人革命、增长和绩效理念、投资快抢手和共同基金的10年,见证了新股风潮、创造性会计、投资明星层出不穷以及联合企业的10年。关于20世纪60年代有许多著作,但很少有作品能抓住这个关键时代在华尔街真正发生的事情。

多数内容还是自己体会较好吧~ 对照当下的中国股市,或许多少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

[本书的一段简介]本书是关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股市牛市的经典著作,为今天的投资者讲述了整个20世纪60年代趋势股票价格上涨、把许多人变成百万富翁的人物、事件、市场因素和时代趋势的令人警醒的故事 —— 直道1970年不可避免的崩盘。

艾葳注:这个年代也是巴菲特在投资生涯中唯一一次全数清盘的年代(具体时间应该是在1968年左右),之后即便美国股市也经历过数次较大规模的泡沫时期,巴菲特也没有抛空过股票。

[书中原文片断]

如日中天的Go-Go:年轻人的缺点在于不宽容,年轻人统治则使华尔街一直尊崇的品质——年龄和经验遭到排斥。再不可能有什么社会变迁能够更加深刻地摇撼传统的华尔街。那么,价值观的突然逆转是如何发生的呢,这是 ……

联合企业,和妓女一样,从一开始在道德上就名声不好,因此需要一个委婉的称呼。在它们最繁荣的几年里(1966~1969年),有人说它们代表了一种着眼于未来的企业形式,摒弃了传统企业的经营刻板 ……

滑铁卢前夜的狂欢:如果说在股票市场历史上有一件事情确定不移的话,那就是新股狂热永远是危险繁荣的最后阶段 ……

1970年的大崩盘:一年半内3,000亿美元的损失分摊到3,000万投资者头,这就是沸腾年代酿成的后果 ……

展开全文
有用 4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