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必学习巴菲特_不落俗套的成功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金融 > 不落俗套的成功 > 我们不必学习巴菲特
beck 不落俗套的成功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09-06-23 10:06:50

我们不必学习巴菲特

    手中的样稿书名叫《不落俗套的成功》,是中国青年出版社即将出版的美国投资界的传奇人物大卫•F•斯文森(David F.Swensen)的杰作。关于投资主管、价值80亿美元的耶鲁“财神”斯文森,在好多人看来,其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恐怕是他所主管的“耶鲁捐赠基金”令人乍舌的业绩:20多年来,创造出16.1%的年平均回报率,其他大学无人与他匹敌!而在我看来,这部来自于他的经验总结的著作,比他主管的基金对于投资者、对于人类的贡献要大得多得多,所谓“授人以鱼,勿如授人以渔”是也!
    读他的书让我想到不能让我私自独享的更多东西。
    最近怀旧的倾向似乎有所恢复,不经意间再一次复习1986年买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亚当•斯密之无人能望其项背的地位是我再读以后再一次强烈感受到的。他对赖以决定经济模式的人性的深刻剖解、他雕塑的那只“看不见的手”,今天依然指导和左右着不仅仅是伦敦、华尔街的人们的生活,就像当前的金融危机不可理喻地不仅仅影响到老爷、太太,也影响到家庭保姆的生活一样。但亚当•斯密并不是天然就坐上了“自由经济灯塔”这个显赫的宝座。大到整个实体经济的走向,小到证券交易所的交易,关于这只“手”到底能不能看见,能见度到底多少,一直是投资界争论的焦点,于是在经济、投资学说里,就有了“市场效率理论”。“市场有效论”者认为,市场在“看不见的手”的魔法下就像人们随机漫步那样让人不可捉摸,所有当前的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足以引起投资标的价格变动的信息,短期的市场是不可预测的,人们不可能从昨天的价格预测明天的价格趋势。而“市场无效论”者则刚好相反,典型代表是崇拜“择时交易”策略的技术派——我们非常“敬仰”的冠冕堂皇坐在电视台演播厅高谈阔论日均线、“金叉”、“死叉”,机构资金净流入、净流出,告诉你压力位在哪、支撑位在哪,多少价位可以买入、多少价位又可以卖出的股评先生(他们中极少数智者偶然也谦卑地调侃自己不过是“小股评”)。
     我们有千万个理论和几百年的实践来否定“市场无效论”,但通过斯文森提炼的结晶,我们只需要列举这么几条:1、从古至今,除了对市场的操纵和举建“老鼠仓”等卑劣的手段,我们几乎没有看到采取“择时交易”策略的伟大投资家。2、如果大家都知道十字街头可以拣到百元钞票,那钞票就很快早就不在了。同样的道理,如果有一种策略能够让大家知道某只股票能涨,那这只股票因为没人会卖掉,所以交易本身就不存在了。3、我无意拿名人来唬人。但在看亚当•斯密的时候,我很容易地想到了他的忠实信徒,那位自由资本主义的卫道士,第一个站出来谴责伊拉克战争纯粹是石油战争、在位长达18年的前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先生。这位虽被人调侃说了一辈子“废话”的主席,他的话却曾经差点成为华尔街的《圣经》,甚至连他仅仅装了几个热狗的公文包都成为记者判断美国经济走势的“晴雨表”。但十分讽刺的是,这位看似料事如神的长者在他2007年的著作《我们的新世界》里用赞赏的口吻引用美国前财长巴布•鲁宾的话说,“第一,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明确知道股市是高估还是低估。其次,你无法对抗市场,因此,谈论市场根本发挥不了作用。第三,你说的任何话,很可能会倒打一耙,伤害你的信誉。大家就会知道,其实你没有比其他人懂多少。”我理解他说的意思是,如果预测模型总是有用,那么就没有经济学家,而只剩下统计学家了。在《先知预示的未来》一章中,他说,“也许有一天,投资人有能力度量何时市场偏离理性转向非理性,但我很怀疑。人类天生从兴奋摆荡到恐惧,再摆荡回来的倾向似乎永远存在:数代的经验似乎无法磨练这种倾向。我同意我们从经验中学习,而且从某个观点看,我们的确如此。”但“突然发生的恐惧或兴奋是无人可以预期的现象”。凭良心说,即使“市场有效论”不能解释市场的崩盘现象,作为主流思想,“微弱式有效市场”总是站在胜利领奖台上。
     就“市场有效论”的胜利来说,很多人将华尔街教父本杰明•格雷厄姆看作里程碑式的人物,但很遗憾的是,即使你不看他的《证券分析》和《聪明的投资者》,仅仅看他的回忆录,你就会发现,就一般投资者的有限知识准备情况而言,他们是不可能学得了格雷厄姆的(更何况就当前金融危机暴露的内幕看,就连国际上最著名的金融机构也往往会做出业余赌徒做的傻事啊)。虽然沃伦•巴菲特自称坚守“买入并长期持有”的投资策略,但作为格雷厄姆的嫡传弟子,他又说:“在我的血管里,80%流着格雷厄姆的血……”因此,同样的道理,我们因为学不了他,所以不必学他。
     纵然我们知道“市场有效论”的正确,但我们却学不了巴菲特。无奈之下,我们知道做一个成功的投资人的最俗套的想法,无疑是买入主动管理的基金,然后长期持有。然而,这事情也许同样困难。就我们对基金的观察来看,到目前为止,有迹象表明,“风水轮流转”是对基金业绩的最好诠释,基金业绩的稳定性远远有待验证。我们以前很少知道个中原因。我们很幸运,我们有大卫•F•斯文森先生的《不落俗套的成功》让我大开眼界。他不单单告诉你“市场有效论”的正确,最值得推崇的是,在“普通投资者所面临的障碍几乎是不可逾越的”困难面前,斯文森用大量理论和实证的资料给我们给我们指点了迷津:他与一般泛泛的投资建议的最大区别在于,他认为只有超凡脱俗才能得成功。所谓超凡脱俗就是,回避主动管理型基金,选择诸如先锋集团(Vanguard)、美国教师保险及年金协会(TIAA-CREF)等对投资者友善的非盈利性投资公司。我不得不佩服他超凡脱俗的神奇建议。
    我愿借用先锋集团的创始人兼前任首席执行官约翰•C •伯格(John C. Bogle)(中国青年出版有其著作《伯格谈共同基金》)的一段话结束这个《序》:
    “共同基金的管理人和推销人不会喜欢大卫•斯文森缜密而睿智的个人分析,即由于基金业‘对投资者的系统性剥削’而会遭遇‘惨败’。大卫•斯文森是美国最成功和最富有正义感的理财经理之一,这本书集合了他的思想与智慧,他将会改变你对共同基金的看法。你早就应该听从他在这本好书中提出的那些极为简单的投资建议。”

                                                傅 慎

展开全文
有用 6 无用 6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