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得起书名的《金融投机史》_金融投机史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金融 > 金融投机史 > 对得起书名的《金融投机史》
苏霍1 金融投机史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4-03-24 13:03:46

对得起书名的《金融投机史》

不管是文理科,对得起书名的书其实都很难。

其实做研究就是这样,对得起题目,就是选了一个课题,是否能做到充分和有说服力。

这本书是从没有去过国图的我去年5月份跟东旭去国图朝圣的产物。

当时没带纸笔电脑,把好的段落都用手机照下来,回来总结成了word,现在再整理出来。如果时间不够,看完这篇文章就不用看书了。虽然这本书的精彩程度,远超过小说。

我一贯的说法:历史的戏剧化程度远超过戏剧

故事从当年荷兰的郁金香炒作开始讲起,说起类似的炒作,中国的兰花、普洱、赌玉石等也各种笑而不语。最近的比特币又是新一轮。

“郁金香狂热还有几个特征也是后来的故事狂热所共有的:谣言煽风点火;期货及信用票据让杠杆迅速放大;投机者炫耀性地挥霍浪费,价格暴涨之后就是无缘无故的恐慌;政府起初消极不为,等到干预时已太迟”

这部书不错是总结的非常好,经济学视野也宏达而淡定,不像一般提起投机就只介绍最耸人听闻那些一地鸡毛的热闹了。

“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得注意到,投机狂热通常发生在新产业或新技术出现的初期,因为这时人们会高估潜在的收益,而投资过度。”

“詹姆斯·巴肯所说,投机者的愿景毁于他们靠不住的时间观念:‘故事中的大多头试图把未来浓缩成短短几天,把漫长的历史进程打折, 把整个未来折成现值收割。‘ 然而事实证明,未来不像投机者所希望的那样听话”

上面这两句话,当年的互联网泡沫,前几年的团购和这两年的大数据各种中枪。

投机的狂欢属性:“狂欢节故意破坏了教会的权威,而投机狂热则颠覆了资本主义开出的各种灵丹妙药,比如职业风险、诚实、节俭以及吃苦耐劳。跟狂欢节一样,它只能带来暂时的释放,一旦狂热退去,这些价值会进一步强化”

“笛福告诫人们不要购买价格高于其内在价值的股票,理查德·斯蒂尔爵士则详尽阐述了抑制希望和恐惧进行反向操作的投资策略。他们的忠告合在一起,差不多就是20世纪被誉为“证券分析之父”的本杰明·格雷厄姆提出的“价值投资”。如果说300年来投资者的观念和行为都没有显著的改变....”

上面这句话总结的非常好,让我觉得这本书真的不错,好书就应该是深刻、渊博,广而深。

事实上, 现在有专门的金融心理学,行为金融学等就是研究这方面的,还有诸如《超越恐惧和贪婪》等,都是研究如何做到“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别人贪婪时我恐惧。”

关于这点,结合浪潮之巅阅读,看里面介绍谷歌当年的行为。

在互联网行业最兴盛的时候,手里握着大把的现金,财务稳健,并不疯狂投资并购,不迎合华尔街,在互联网泡沫破灭后,大量收购廉价的资源,接收AT&T等的研究员,接收那些宝贵的研究人员。

实在是高级操作。

当然,不迎合华尔街这点不容易,主导权的控制是一场博弈。

巴菲特传里面,我读到的就是巴菲特如何严格控制、约束、对投资人进行筛选和培训,这自然很难,需要结合巴菲特的各种优势,且不表,可以看巴菲特传。

至于客观利用泡沫这一现象,这就是唯物主义世界观教我们的认识世界,把握规律,改造世界了。

下面这段话,感慨人性:“人们常说投机永远不会变,因为人性始终如一。戴维·休谟在18世纪写到:’贪婪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欲望,随时随地影响每一个人。‘我们也可以再补充一点,那就是害怕损失、跟风效仿、盲目轻信和赌博心理也同样普遍存在。不管是早期的股市还是后来的股市,左右其走势的都是希望和恐惧。在投机狂热期间,这些情绪被释放了出来,它们.... ”

文章提到了十九世纪的南美采矿热潮:英美对南美概念股进行了爆炒,泡沫最后也破灭。

2013.05的我写到“这个让我想到,朝鲜改革开放后,按现在国内经济发展的阶段和风气,难免不发生类似的事情”。当时,关于朝鲜改革可能性的新闻不绝于耳。其实更应警惕的是近日泰国克拉地峡运河项目开启传闻可能发生类似当年南方的“北部湾开发骗局集资案”。这个且不表。

“跟一个世纪前的英国的投资热潮一样,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牛市也是从南美债券的泛滥开始。当进入萧条期以后,这些借债的南美国家全部开始拖欠债务。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美国海外放贷的紧缩加深了全球经济的萧条。

20世纪90年代美国牛市也伴随着投机性的放贷和投资,对象也是南美、远东、以及前苏联的成员国等新兴市场。这些海外投资者背后的动机和19世纪20年代英国的投资者类似。那时,英国的投资者把货物、资本和技能运输到了刚刚解放的南美,打算帮助那里完成现代化。在极度兴奋中,现代的新兴市场投资者就像19世纪20年代的英国前辈一样,也忽视了自己国家与投资对象国在政治文化和经济文化上的深刻差异。

在20世纪90年底啊,从智利到孟加拉,偏远地区发生了次数空前的股市泡沫。一位投资策略师说,对进入新兴国家的投资者来说,挑战在于正确的把握泡沫冲浪的时机——坚持才能获利,但是还要在泡沫破裂前及时脱身。投资者为了获得高回报而进入海外的股市和债市,但是一有风吹草动就要提心吊胆。从一个国家逃离的投资者也会摧毁邻国的信心,由此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让国际社会进入了新的动荡时期,重演20世纪30年代各国竞相贬值本币的乱局。在1998年年中,当新兴市场债市行情看跌时...."

这段话我觉得非常值得阅读。中国在21世纪初,无论是投资还是向海外投资,少不了类似的动荡。

“按照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的说法,每次虚假繁荣的种子都是前次危机期间埋下的:危机中的信贷清偿会导致资产价格严重下跌,变成真正的便宜货,随后,价格的急剧上涨又会导致投机的重演。每次危机过后,金融市场总会忘掉过去的蠢行和损失,带着乐观和轻信的心态面对未来。用白芝浩的话说,资本会变得”盲目“”

只能说巴菲特是冲浪高手。毛主席所谓的弄潮儿,会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华尔街和硅谷联手为虚拟世界打造了一套投资行话:魔魔股,拉高出货,障眼法,跳空高开,惊慌的资金,折磨,摇摆股,以及噪声。20世纪末的虚拟市场非常像三个世纪前交易胡同的咖啡馆:前者有打压者(类似空头)和拉抬者(类似多头)后者有吹泡者、骗子和沙子。人物和伎俩一直没变,只是语言和技术换了花样。


上面这段话是我最喜欢的历史书口气,一种略带嘲讽的沧桑感。

读史使人明智。自英国人开始的全球化两百年,很多历史经验值得学习总结。

这本金融投机史有利于大家看清人性,了解自己,了解社会,并且明白什么是”读史使人明智“

这本书旁征博引,立意深刻,语言精准但又十分顺畅,很像一位饱学之士在夏日的傍晚在度假村吃完冰镇西瓜后写的。

展开全文
有用 2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对得起书名的《金融投机史》”的回应

天火烛照 2014-05-28 14:47:06

只提一点,比特币己经炒了五年了,想知道其它的所谓郁金香泡沫有没这么久。另外,比特币可能还会炒个几百年,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