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是读后感_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科技 > 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 > 其实这是读后感
何呵呵Hola 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4-08-03 20:08:56

其实这是读后感

一.
《娱乐至死》,英文为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尼尔波兹曼的作品。
不得不承认,当初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个中文译名。娱乐至死?是怎么的一回事呢,难道是一个娱乐圈的小说,还是对当今娱乐生活的一种抨击?
原来都不是。
不去细看这本书的人很容易会误解作者的观点,至少当我每次在读完几章,试图为这书找一个中心观点的时候,下一章节的内容往往又会将我的前一个观点推翻。有点类似于寻宝,总以为找到的就是宝藏,殊不知只是些小喽喽,大boss总是最后登场的。看到本文的最后一章——赫胥黎的警告,书的观点终于是水落石出了。
书的撰写以两本书下的两个观点引入,一个是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另一个是奥威尔的《1984》,两个皆为对未来世界的想象,相对应下,观点分别是文化、信息受到政府控制,真理被剥夺,另一种是文化成了庸俗文化,人们在海量的信息中变得越来越自私被动。奥威尔描述的世界没有到来,相反,世界越来越趋于赫胥黎预想的。波兹曼在后文用了十一章告诉我们世界怎么变成了赫胥黎描述的。群众里掀起爱娱乐的热潮,我们能在电视里找到各种各样的乐趣;政府官员的选举像是一场表演节目,选民们总会被吸引其中,政治会从而走进他们的生活;教育日显科技的先进,电视媒体为我们提供了远程教育,有趣的电视节目能吸引学生之余教导学生知识,这正正是家长和学校都希望看到的;我们的新闻播报员给我们播送来自世界各地的第一手的新闻,在家里可知世界事的愿望很简单就给实现了。
这是一个繁荣的世界。我们不得不去承认。我们也非常地满足,我们生活的多样。
可是,当我们沉迷于新技术带来的乐趣时,似乎也忽略了一些东西。波兹曼这本书,就是把我们忽略的东西摆出来,恨恨地给你清醒的一刀。
新媒介,也就是电视、电脑的出现改变了我们传统的话语形式——即印刷机下的话语形式。传统的话语形式是严谨的、认真的、连贯的,由于印刷技术的出现,文化享受在群众间得到普及,我们可以有小册子的宣传,也可以获知当天的新闻,即使是一务农也可在休息日到集市上听辩论赛。白纸黑字的印刷品让我们养成了严谨的习惯,所成之物也必是经过充分论证的结果,那时的我们追星不以样貌而以才学为主。电视、电报的出现开始改变这个世界。没有电报前我们只能得知当地的消息,其他地方的往往是滞后得知,但电报网络的普及就让我们也及时知道其他各地的消息了。慢慢电视不再是黑白的,彩色的画面一下子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再接着是丰富多彩的娱乐节目,炫丽的画面、浮夸的表演、得体的着装、姣好的面容以及是风趣的话语,怎么能让我们不喜欢呢。接着话语形式就改变着,比起严肃认真的思考我们更喜欢看不用大脑的电视,谓之说话不经大脑成了越来与多人的通病,我们看了一整天的电视但能想起的内容很少,能让我们有时间深刻思考的更少(因为电视节目是接连不断且节目间毫无关联);我们的话语也不是很连贯,一篇文章可能有5或6个主要观点,我们能接受的信息也越来越短……更甚者,我们的政府越了解表演的艺术,他们能通过外化包装成观众喜欢的摸样,说大家爱听的话。我们的媒体工作者都是身材高挑,面容精致的人,打着为观众服务的幌子在拉低道德底线,弄虚作假以追求爆点的路上越走越远。我们在宅在家里获得可知天下的快乐,但我们越来越不懂得怎样去与别人相处……
所以,电视文化应当被排挤,科技的进步是不好的?我曾误以为这就是作者的观点。事实是,作者非常清楚地明白排挤电视是不现实的,问题也不是什么娱乐文化、电视节目,而是我们自己,我们要怎么去看电视,才是中心。
“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我们难以察觉,“在一个科技发达的时代,造成精神毁灭的敌人更可能是一个满面笑容的人”,我们本来严肃的公众话语变成了幼稚的婴儿语言,人民退化成了被动的受众。是的,我们是被动的,我们在无形受制于各种毫无意义的信息,沉迷使用自相矛盾的,毫无逻辑的语句,被训练得对外貌长相视重。我们在被娱乐控制着,却还在自娱自乐。
二.
这本书的矛头指向的更多是我们的媒体工作者,他们控制着我们的广播台电视台,我们接收到的很多信息都是出于这里,他们的话语都会在自觉或不自觉中的影响我们。当今的媒体做新闻追求的是时效,最新的消息可能未经验证就早早出街,稿子写得不严谨,语法也不好;做节目追求的是爆点,求的是收视率,他们也深知让观众看得舒服的一个办法是简短信息和少用脑,于是,结果和效果都昭然若揭……
怎么做媒体,这不知道波兹曼是否有见解,更不知道,我们的媒体工作者是否擅长。
三.
学历史至今,从古代到现代,从国内到国外,没有一次的暴动不是没有策划过的,而策划这些的人,在我看来要不是疯子,就是神人。
非常诚实的说,我很崇拜这些人。类同与娱乐控制下的社会,那些隐藏在背后的大Boss也在控制着群众的思想。用什么来控制呢?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情绪。情绪是带有感染力的一种东西,而且非常容易传染,传染面也可以很广。整个社会很容易因为一点情绪的点燃而引起社会情绪暴力。举一个简单例子。文化大革命就是对资产阶级仇恨的极端化引发的一场灾难。在这里的幕后推手是四人帮吧,他们才是这个历史剧的导演、投资方,而毛同志是被推上风头浪尖的主角,整个社会群众是兴奋异常的群演及主角粉丝。群演们大多没有自己思想或应该是思想被控制了,被主角控制了。主角呢,看到的是一个被改了的剧本,在被众星拱顶起的银幕里看不清真假,成了制作方的木偶,接过导演的一个火把,就点燃了整个社会的愤怒。
你说这是怎样的力量呀!是群众的力量,是群众被情绪点燃的力量。当今的群众情绪有多么容易被点燃呢?之前吵得纷纷扰扰的钓鱼岛事件直戳国人对日本积累的历史愤怒,国内日类产品被打砸烧抢;微博上几起城管的暴力案件让社会对城管行业抱有歧视,视城管救人为炒作火弄虚作假;光棍节各大B2B商的促销加之微博的宣传使得光棍节前后订单数目惊天……很多很多的案子,如果你把它们看做是案子,你就会发现,那些涌在一起,叫着口号,的人是有多么的可怕,他们要不危害社会安全,要不会创造出你我也无法想象的辉煌,甚至,我觉得更可怕的是,你无法判断得到,你自己是否也在这人群中央,更不知道会引致怎样的后果。
有时候我在想,那些当年文革中的红卫兵,那些在六四期间在示威游行抗议的学生……他们有没有在回头看看曾经的自己,看看,到底自己当时的面貌,看看自己引致的怎样的事件?
以上,我仅想强调,社会情绪是一种非常具有能量(且不定是正负)的东西,其爆发力是你我不能掌握的。
娱乐在当今很大程度上的控制着我们的社会情绪。作为一名营销者,我认为更加应该懂得怎么去控制娱乐,从而掌握群众,让群众为你的产品而疯狂,让社会爱上你的产品。
如果是鸦片是通过生理对神经的蚕食而产生的依赖,那我们要做的营销,应该就是从心里层面的占领,让产品成为一种情结,利用娱乐将这种情结放大化,渲染化,从而,达到产品的营销。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