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还是心理!_艾略特波浪理论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金融 > 艾略特波浪理论 > 心理!还是心理!
行者 艾略特波浪理论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09-12-30 22:12:30

心理!还是心理!

作为人类文明一种反映的股票市场有着自身的运行规律,这规律实质上是群体心理的描述。“每一笔交易,在即刻将成为一种结果的同时进入市场组织,并通过向投资者们传播交易数据,加入到其他投资者行为的原因链中。这种反馈循环受制于人的社会本性,而且既然人具有这样一种本性那么这个过程就产生了各种形态。因为各种形态在重复,所以它们就有了预测的价值。”这些形态以波浪的形式出现,而在股市前进中的“波浪产生斐波纳奇数列的事实揭示出,人类总体表达出的情绪锁定在了这条自然的数学法则上。”

斐波纳奇数学、黄金比率以及黄金螺线在大自然直至宇宙中处处存在,这本身就说明了它的普遍性和神奇之处,因此在应用波浪理论的时候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艾略特波浪理论适用于反映群体心理的股票指数,这与《股市趋势技术分析》一书中阐述的很多分析方法不同,后者主要是用于个股。

书中介绍的理论不难理解,我们只需记住正确数浪的前提是基于形态,时间因素的考虑也要与模式相适应。同时要根据市场的发展不断调整对波浪的研判,然而“要精确辨别一个正在发展中的波浪—尤其是处于一波新浪起始位置的子浪—的浪级是不太可能的。浪级不是基于特定的价格或时间长度,而是基于形态。精确的浪级通常与成功预测无关,相对浪级才最要紧。后来的各种事件总能使浪级清晰明了。”

在第8章中,作者将论述的范围从股票市场拓展到整个人类社会,最后有这样一段话:“当那些被依附着的生产者消失的无踪或消耗殆尽时,仍然依附于他人的人就会失去他们的生命维持系统,自然法则就不得不被耐心地重学。”这使我联想到当下欧美国家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对金融系统的改革,改革的一项内容正是对相对于实体经济而言过于庞大的金融系统进行“瘦身”。我们国家当前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呢?或许农村还没有,但是在一些大城市,由于大量银行、保险和证券等机构的涌入,行业内的一些恶性竞争手段已经不是秘密了。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心理!还是心理!”的回应

行者 2010-03-06 21:14:33

转自财经网
观察中国股市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相关性,并没有一个固定结论,即股市对实体经济的反应,有时是顺周期的,有时表现为逆周期特征。2009年与2010年1月份,就提供了两个相反的样本。

  2009年,一旦看到信贷数据高企,而经济复苏的态势继续得到确认,股市就上涨;一旦看到信贷数据走低,股市就下挫。可是2010年1月情况就截然不同。各方面的信息表明信贷数据较高,但股市作出了剧烈的负面反应。

  之所以会有不同反应,原因在于政策变量对实体经济与股市的互动机制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上述三者之间环环相扣,互为因果:宏观政策的变化既来自于对实体经济状况的判断和反应,也参考了股市、楼市等资产价格状况;股市既反映实体经济的现状,也要对政策可能的变化有所预期;实体经济当然会因政策调整而产生波动,同时跟股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行者 2010-01-25 21:59:21

确切的说是心理和预期。

行者 2009-12-31 10:13:13

有关系,但是心理是主导,这是该理论的主旨。

公路电影演员 2009-12-31 01:38:50

作为人类文明一种反映的股票市场有着自身的运行规律,这规律实质上是群体心理的描述。
-----------------------------------------
什么意思? 意思是其实股市涨跌完全是炒股者的心理在影响, 而和生产消费没啥关系?

这个似乎在不懂经济理论的人看来, 也是不靠谱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