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迟暮 做贼心虚_中国赌金者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金融 > 中国赌金者 > 英雄迟暮 做贼心虚
呼吸 中国赌金者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5-06-15 18:06:23

英雄迟暮 做贼心虚

       管金生前两天参加了一个公共活动,首次公开谈他在327中的经验教训。关于这件事的新闻报道并没有吸引太多人的眼球,毕竟这不过是一件旧事,一位垂暮老人。新闻配了一张照片,如今的管金生已老矣,回忆当年上海交易所开业当天他与尉文渊、汤仁荣等人的那张合影,管居中靠前,意气风发顾盼自雄(管金生的百度百科词条用的也是这张照片),不禁令人唏嘘。


以下是管的谈话实录(中间有一段是大谈互联网思维的,与327无关,被我删掉了)——
各位朋友们大家好,感谢本次论坛的组织方给我这个机会上台发言,方志是我的学生,按照专业水平来讲,他早就青出于蓝胜于蓝,这个题目应该是他讲,他来讲肯定比我讲的更精彩,主要是让我谈谈互联网时代给我们期货投资带来什么变化,对互联网+金融投资有什么新的格局展望。
  主办方给我这个机会是希望我谈点经验教训,谈这个之前首先声明一下,今天是周末,我的发言是个人的看法,跟任何单位都没有关系,我主要是跟各位新老朋友们谈心。
  有不少人问我,很多人都问我,为什么总回避327这个问题,现在都出书了,为什么不能讲讲这个事情呢?如果直接讲这个问题,应该是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本着总结经验、教训的原则,通过总结历史来寻求历史的真相,才有可能实现社会的和谐。
  众所周知,二十年前的327事件,我并不口服心服,但是在行动上绝对尊重和遵守了法律的判决,接受了十七年的有期徒刑的惩罚。
  前几年,朋友们私下经常问我,你作为一个60多岁的老人为什么会对互联网情有独钟呢?很多人觉得是不是你学习能力超强?是不是记忆力特别好?不是的,今天给大家讲讲。
  实际上,我在上海提篮桥监狱将近八年的生活,我个人翻阅大量的全球化和互联网的英文资料,我比在座的谁都更早接触了互联网,了解国外的情况,特别是对互联网接触的比较早一点。
  当时有一个叫张志雄的朋友来看我,他说你这个脚肿的,我说天天在翻东西,动都动不了,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正是因为这个机会,使我渐渐的丰富了自己个人的知识结构,我也感谢这次机会,这是祸兮福之所倚,通过这次牢狱丰富了个人的知识结构,了解了外面的世界原来很精彩。
  像我这么一个有特殊经历的老人,怎么看待互联网给期货投资所带来的变化呢?这也是方志给我出的第一个题目。
  毫无疑问,互联网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正在改变原有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使人类社会形态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进入到了互联网的时代,或者说可以说是互联网社会。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是划时代的历史事件,因为它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把我们带进了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信息传输方式,相当彻底地解决了信息不对称,以及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知识爆炸的时代,由于互联网推动着万物互联,知识得到了极为广泛的传播。比如说期货交易的本质是什么?在二十年前可以说是一个很少有人明白的问题,今天已经不稀奇了,已经成为常识。
  但是,在二十年前,没有人知道期货交易的本质是什么。期货交易的本质是合同买卖,如果当时327国债贴息的决策者们懂得期货交易的本质是合同买卖,他们就一定会意识到贴息就是改变了交易合同的内容。就一定要在决定贴息之后迅速通知上海交易所对正在进行交易的327品种实行立即无条件停牌,这样就可以避免多空双方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之下厮杀。
  如果当时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管理人员掌握了这么一个期货交易的本质是合同买卖、这个前提,他们也完全可以在接到交易所关于停牌的正式要求之后,认真研究紧急建议是否合理,是否需要紧急报请监管部门实行立即停牌。至少不会做出空方要求停牌是因为输了钱,所以不允许停牌这样一个判断。
  如果没有这样一个误判,事情的发展可能就完全不同,但是历史没有如果,我之所以在事隔二十年之后,在今天这样一个学术性的研讨会上首次提出自己的看法,(那是因为)我们面对一群年轻人可以不说话,但是绝不可以说假话。
  经过了二十年的时间,今天又有互联网这么一个空间,时间和空间的变化,相信当年的多空双方的人们早已回复了平静,早已不再有利益的纠葛和冲突。寻求历史真相,完全不必追究历史责任,这是两回事,特别不应当追究个人的责任,应当是对事不对人。
  在327事件当中,我个人也有自我检查和自我反省,由于当时市场管理者在我提出合理化的停牌建议之后,采取了不作为的做法,有人说你一天赚钱赚这么多干什么?这不是赚钱不赚钱的问题,这个是因为突然改变贴息,突然改变交易合同的内容,任何交易所唯一的做法只有停牌,这是国际惯例。
  如果照当时那天情况继续交易的结果,一定是空方券商全部破产,没有任何一家的空方可以幸免于难,几十家的券商破产,一定会发生大规模的股民投资者上街挤兑,到证券公司挤兑,在上海这个地方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情这绝对是一场金融风暴,全世界都要震惊,完全有可能发生金融风暴。
  我没有采取不作为,我是想有所作为,想制止出现这种情况,但是我错在什么地方呢?我采取了单纯的技术处理办法,如果当时我有足够的智慧,完全应当综合采用外交和政治的手段,管理者不作为就向管理者的上级再反映,一定要停牌,没有别的解决办法。
  全球如此,这不是道义的需要,这是金融秩序的需要,一定要停牌,没有别的解决办法,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管理人员不听,我整整一个上午都在这里苦口婆心地说,就是不听,不听我就放弃,我就以为到此为止了。如果是我能够更有智慧,我继续采取一些办法,也可以向他的上级报告,报告他的不作为,比起那些始终坚持改革不动摇又能安全交易的那些企业家,我跟他们差的很远,差在智慧上。
 ****************
  互联网思维不仅是改造世界的思想源泉,而且更应该是改造自己的思想动力源泉。327事件当中,刚刚给大家讲了我的错误是什么,我是单纯的技术观念,我不懂得进行外交政治的斡旋,觉得自己不想这么做,当时不想改变自己。所以我觉得互联网思维不光是在改变世界,首先要改造自己,如果我当时没有读书人内心的清高,我会向当时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正确指出应当及时停牌,上报政府,上报监管最高当局,我提出这个合理建议之后我就觉得没事了。我只不过不是交易所的成员,向不向上面汇报是你的事,我认为我就完成了我的任务,我不能越俎代庖。
  这事实上是读书人很要命的东西,我这一生吃亏,吃很大的亏,就是没有放下自己内心的骄傲和清高。我如果当初可以克服自我,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断向交易所上级部门、再上一级部门奔走呼号,说不定真的能改变现实,能够扭转乾坤,因为当时没有报到上面去,如果往证监会报,证监会知道这个事情很大。有人提出了停牌,为什么不能做呢?说不定可以挽救很多。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但往事并不如烟,不要追究历史责任,但要总结历史教训,要使自己的教训成为别人的营养。
因此,互联网思维不应该只是改造世界的思维,首先应当是改造自我的思维,要想改造世界,打造市场的新格局,重要的支点不是市场管理者,也不是别人,只能是自己的心灵,要想改变世界,必须从改变自己开始,要想撬起金融投资市场新格局,必须把支点选在自己的心灵之上。谢谢各位。
————————————————————————

关于当年的327,这些年来网上流传的事件陈述渐渐流于同一个版本(选自百度百科)——
1995年时,国家宏观调控提出三年内大幅降低通货膨胀率的措施,到1994年底、1995年初的时段,通胀率已经被控下调了2.5%左右。众所周知的是,在91~94中国通胀率一直居高不下的这三年里,保值贴息率一直在7~8%的水平上。根据这些数据,时任万国证券总经理,有中国证券教父之称的管金生的预测,“327”国债的保值贴息率不可能上调,即使不下降,也应维持在8%的水平。按照这一计算,“327”国债将以132元的价格兑付。因此当市价在147~148元波动的时候,万国证券联合辽宁国发集团,成为了市场空头主力。
而另外一边,1995年的中国经济开发有限公司(简称中经开),隶属于财政部,有理由认为,它当时已经知道财政部将上调保值贴息率。因此,中经开成为了多头主力。
1995年2月23日,财政部发布公告称,“327”国债将按148.50元兑付,空头判断彻底错误。当日,中经开率领多方借利好大肆买入,将价格推到了151.98元。随后辽国发的高岭、高原兄弟在形势对空头极其不利的情况下由空翻多,将其50万口做空单迅速平仓,反手买入50万口做多,“327”国债在1分钟内涨了2元。这对于万国证券意味着一个沉重打击——60亿人民币的巨额亏损。管金生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在收盘前八分钟时,做出避免巨额亏损的疯狂举措:大举透支卖出国债期货,做空国债。下午四点二十二,在手头并没有足够保证金的前提下,空方突然发难,先以50万口把价位从151.30元轰到150元,然后把价位打到148元,最后一个730万口的巨大卖单把价位打到147.40元。而这笔730万口卖单面值1460亿元。当日开盘的多方全部爆仓,并且由于时间仓促,多方根本没有来得及有所反应,使得这次激烈的多空绞杀终于以万国证券盈利而告终。而另一方面,以中经开为代表的多头,则出现了约40亿元的巨额亏损。
1995年2月23日晚上十点,上交所在经过紧急会议后宣布:1995年2月23日16时22分13秒之后的所有交易是异常的无效的,经过此调整当日国债成交额为5400亿元,当日“327”品种的收盘价为违规前最后签订的一笔交易价格151.30元。这也就是说当日收盘前8分钟内空头的所有卖单无效,“327”产品兑付价由会员协议确定。上交所的这一决定,使万国证券的尾盘操作收获瞬间化为泡影。万国亏损56亿人民币,濒临破产。
1995年2月24日,上交所发出《关于加强国债期货交易监管工作的紧急通知》,就国债期货交易的监管问题作出六项规定,即:
1. 从1995年2月24日起,对国债期货交易实行涨跌停板制度;
2. 严格加强最高持仓合约限额的管理工作;
3. 切实建立客户持仓限额的规定;
4. 严禁会员公司之间相互借用仓位;
5. 对持仓限额使用结构实行控制;
6. 严格国债期货资金使用管理。同时,为了维持市场稳定,开办了协议平仓专场。[1]

——这个版本有几个重要的信息:1.是管的判断决定了万国的仓位 2.这个判读是在赌保值贴补的政策消息3.管的万国是在同中经开的财政部背景对抗,注定了失败。
在过去二十年的故事演化中,管成为了一个悲情草莽英雄,凭一己之力对抗政府背景的中经开,非战之罪,死亦壮烈。
管的发言也透露了很多信息,而陆一这本书,尽管不能尽如人意,但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具体的故事背景以及更经得起推敲的脉络。结合书中的《赌者罔道》一章关于万国证券当年的整个应对过程,对网上广为流传的版本以及管金生在演讲中透露出来的信息进行一下比对勘误:
1. 万国最初在327国债期货上的空单头寸,跟管金生其实没什么关系。本是自营部门的一手包办,只是后来越陷越深急需脱困,才有了后来的管金生来接管处置。
2. 所谓豪赌贴补政策这个做空原因,在过去二十多年中言之凿凿。但陆一在书中从多个角度对此进行了反驳。
3. 中经开从头到尾赚了不过一个多亿,万国当时亏50多亿,非要说万国输给了中经开,也实在有些勉强。

全书最精彩的故事,我认为是描述万国寻求脱困的这一段。在管金生从香港回来知道万国在327上仓位过重之后,旋即寻求解决方案——这个过程,从2.16到2.22一共七个自然日五个交易日,管金生三次变更了决策团队,参与决策的人员与一线专业人士一步步脱离。从16日作出减仓脱困的决定,到22日收盘,万国的空单持仓却从87万口上升到144万口。最终面对这144万口的天量持仓无能摆脱时,管金生才去交易所见尉文渊,提出停市/发公告,所有这些要求都是为了帮助万国脱困,而置交易所于有失公正的处境(当然那个时候的交易所也的确有偏颇的地方)。在遭到尉文渊的拒绝之后,管金生决策了可能是中国证券史上最传奇的一场豪赌——这一轮的对手不再是中经开这些多头,而是变成了交易所——赌的就是交易所是否接受容忍万国的违规/透支/操纵市场等等行为。
关于当天与尉文渊沟通的反思,管老说错在书生意气,应该放下清高,向证监会去争取。可在这本书里我们也能看到,当时的证监会和今天的证监会完全不能同日而语,而当时的交易所,的确有权力决定太多的事。也正是327之后,证监会的权利触角才得以在上海和深圳彻底延伸,直至今日成为举足轻重的正部级单位。
而在以上管老的演讲中,我们看到他对自己这番行为的自我美化——去见尉文渊是为了公正的市场秩序。关于他这段演讲中对327的反思,总结下来就是“书生意气、情怀济世”。或许他自己内心也会觉得这种自我开脱略显牵强,可对于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在迟暮之年有如此做贼心虚般的自我开脱,或许也是可以理解的吧。

展开全文
有用 1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