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有所明鉴_还有多久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金融 > 还有多久 > 读史有所明鉴
liz 还有多久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3-07-26 13:07:55

读史有所明鉴

正巧在办公室翻阅书籍,看到一本名为《还有多久》副标题为“金融危机的前世今生”。咱们办公室来一本金融类的书籍,出乎我的意料。平时研读经济类书籍的我出于习惯,顺手翻开这本书,大致游览了一下目录,从荷兰郁金香事件开始说起,一直到近期的欧债危机。为什么要从郁金香事件开始呢?因为是荷兰人发明了金融游戏,世界上第一个证券交易所就是荷兰人成立的——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这个曾被誉为“海上马车夫”的强健国家,却因为一种美艳夺目的花而引发金融危机,就此经济不振,商业衰退。

    关于郁金香事件的述说,却是一个十分巧妙的方式。述说故事的人叫弗兰克•布莱尔,2008年他从华尔街失业了。弗兰克打算回到新西兰老家,在那片蓝天白云、碧海连绵、风景如画的土地上度假期。也许,他暂时不会回到华尔街了,弗兰克每天坐在咖啡馆里关注华尔街的新闻。有一天,他遇到了斯宾塞博士,一个地道的澳洲人,刚从悉尼过来,打算在奥克兰小住。老教授答应给文学系的大学生讲一次“容易听懂的金融学的课程”。我不禁笑起来,给文学系的学生讲金融,他们能理解吗?不知道这位教授有多大的本领,能够把艰涩难懂的金融学知识讲得通俗易懂。

    然而,他确实出色地办到了。当然这也少不了弗兰克对每一期课程的整理,编辑。当你在看这些历史上著名的金融危机事件的时候,压根不觉得这是关于金融的。你仿佛在阅读一篇文字优美、叙述简洁,但逻辑清晰的小故事。读起来如此引人入胜,这对于没有金融学知识的初级者来说,是最好的教材了。恐怕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本以写故事的方式叙述金融危机简史的书本了。尽管我对经济学理论颇为熟悉,但读起来还是爱不释手,让人有着一口气想读完的欲望。其实这是故事中的故事,真正的作者,是李铁峰,一位在资本市场身经百战的“马前卒”。这是他一贯有的自嘲方式,但作者的智慧和经验、以及对经济规律的考察与理解,都被一个个小故事诠释出来了。

    以国家信用为担保,发行纸币,央行垄断发行权的做法,可以追溯到1716年的法国。当时法国正处于国家财政崩溃的边缘。在东征西伐后,法国有近30亿的利弗尔巨额债务,每年需要清偿的利息就达9000万利弗尔,约占财政收入的56%以上。法兰西摄政王奥尔良公爵想不出什么办法可以化解这场债务危机,有人建议干脆就赖账吧。好歹是法兰西王国,怎么能抵赖呢?奥尔良公爵迫不得已采取了一种较为卑鄙的做法,降低金属铸币的重量,比原来轻了20%。这无疑是一种侵犯财产权的做法,政府偷偷摸摸地减去铸币的重量,形同偷盗。与此同时,法国加重了赋税,横征暴敛反而激怒了当时的国民。

    其实奥尔良公爵的做法并非个案。在西方世界,减低成色在17世纪以前一直是通货膨胀的标准形式,它广泛而不间断地存在于古罗马和几乎所有中世纪基督教王朝的历史之中。1066年至1601年,英国的银磅成色减低了1/3,也就说500年跨度的时间里,英格兰国王竟然膨胀了货币供应量的0.3倍。这些国王的做法实际是在铸币中掺假,这种行为无疑是在伪造货币。为了方便自己,他们将发行权垄断,即所谓的法币制度。伪造货币从此成了政府的特权,通货膨胀一发不可收拾。

    可惜这种办法无法瞒过老百姓,真币假币是能够被鉴别出来的,哪怕你就是不降低成色,分量的减轻也很容易被手感识破。看来,这终究不是一个长远之计。一个从苏格兰潜逃在欧洲的罪犯约翰•劳,向奥尔良公爵推销他的“纸币说”,央行独自拥有纸币发行权,而政府为其纸币做出担保。很快,这一招采用后,效果不错,大量低息贷款增加了流动性,刺激法国经济走出低谷。约翰•劳认为,一国的实力和财富,与人口、军火和外国商品的数量有关。这些东西依赖于贸易,而贸易又依赖于货币。他认为在经济萧条就业不足的时候,发行纸币可以增加货币供应量,这样就可以刺激经济增加产出。看到这里,我脑中浮现凯恩斯勋爵的头像,他意味深长地捏着自己的两撇八字胡,似笑非笑地看着我,而我不禁打了个冷颤。

    原来,约翰•劳就是凯恩斯的前身啊,或许后者从前者那里得到了灵感也未定。凯恩斯经济学在20世纪初的流行,毫无疑问地为罗斯福新政的财政策略提供了理论支持。通胀不仅仅是政府在赤字上东墙补西墙所必须的手段,同时通胀还需要一个强大集权的政府。这真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到底是通胀导致了集权政府的出现,还是集权政府需要通胀?总之,史无前例的“罗斯福新政”,所谓的“罗斯福新政带领美国走出大萧条”的美丽承诺背后,却是一双力大无比的手——政府干预经济的有形之手。

    正如,约翰•劳死后的墓碑上如是写道:“这里安息的是一个著名的苏格兰人,他是独一无二的算术家,并且用自己的代数学法使法国人民倾家荡产。”而凯恩斯留给我们的遗产是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全球的央行法币制度,所有的央行都在发钞为财政赤字背书。我们的钱变得越来越不值钱,购买力每况愈下。

    要维持财政收支平衡,在今天看来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一项任务。赤字扩张在欧美国家成为常态,尤其岌岌可危的“欧猪五国”所在的欧元区,更是一片狼藉。没有德国佬的支撑,欧元区是否还会继续存在?这是令人值得怀疑的。默克尔被希腊人民描绘成一个可恶的“法西斯女头目”,仅仅是因为德国坚持原则,不容许希腊继续堕落下去。西班牙每十个青年当中,就有六人处于失业状态。可是,经济似乎没有好转,失业的人群跑到街道上抗议,他们要工作,要牛奶面包,还要各种补贴,养老金,甚至度假津贴……人们索要的如此之多,政府已经承担不起,哪个执政党不同意,就把哪个执政党换下来。南欧,出现史无前例的混乱,一切都扰乱了,欧债危机重重,我们似乎看不到任何希望。

    本书对于欧债危机的解析还是颇为到位的。政治首脑与民众都成了这场危机中的输家,民众恼怒地赶走政客,政客一次次地背叛民众,可是经济怎么也不起色,欧猪五国越来越伤不起。作者认为,欧债危1机至少有四大原因,如下:

1、欧债危机是华尔街金融风暴的延续,全球金融危机的新阶段。
2、欧元区设计缺陷使得欧债危机不可避免。
3、欧盟各国之间的结构性失衡。
4、欧盟国家的福利政策导致债务危机。
    
     我还想加上自己的一个理解:货币统一了,但财政没有统一。欧债危机会促使欧元区瓦解,还是欧盟在政治和经济上全面走向统一呢?我认为前一种的可能性更多。

    欧债危机的爆发,对当今中国的警示在哪里?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一个问题:金融本身是否有错?也许错的是人性当中的贪婪。原本,为了方便交易、促进投资的信贷体系,慢慢演变成复杂的游戏场。身在其中的人们,发明出各种金融衍生品,各种杠杆工具,对冲基金、投资组合模式,制造投机泡沫……居心不良的人在无穷无尽的欲望下编织千奇百态的庞氏骗局,举不胜数。有人指出,所谓的金融危机,就是深藏华尔街的大佬们精心策划的骗局。高盛作为这样一个典型代表,早已为巷头街尾的寻常百姓家皆知。

    然而,金融危机到底是华尔街干的?还是政府干预所致?从这本金融简史中,我们能够找到答案。中央银行、发钞权、法币制度都成为政府资不抵债时用来巧妙躲避债务的手段。这一系列被发明出来的国家层面的金融制度,使得老百姓手上的钱变毛了。早期虽有节制而勤勉的银行家,但也不乏越来越多贪心不足的银行家,他们与政府勾结,共同设局,在资本市场上买卖内幕。

    也许我们早已对金融失望彻底,也许我们早已被一次又一次的金融危机所麻痹。眼看着手中的货币购买力每况愈下,作为一个平头老百姓,还能指望通过什么途径来保值呢?就连中国大妈近期都被黄金一波波凶险的下跌套牢,还有什么是可值得信靠的呢?我们还要被金融危机折磨到什么时候?从奥地利经济学的视角解读,正如哈耶克所说,政府才是制造危机的罪魁祸首,因为它们扰乱了商业周期,通货膨胀加剧了贫富差距。我想,只要政府有形之手不放,那么经济规律也很难被调整到原有的频率,而扭曲将一直存在下去。

by 刀劈三观荔枝

展开全文
有用 10 无用 1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读史有所明鉴”的回应

桃花仙人 2013-10-28 22:01:23

通俗易懂!

Romeo0552 2013-08-03 08:28:03

通俗易懂,赞

文子 2013-07-29 10:16:26

生动有趣易懂的金融类书籍!赞!

枫林仙 2013-07-26 14:19:29

得顶一下老婆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