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部讲述货币史的作品《钱的历史》里,远及人类所知最早的支付记录,近到当今的无现钞货币。它带我们穿越历史长河,看到人类对货币的态度随着货币形态和功能的演变是如何变化的,让我们理解“货币的真实历史其实不在统计数字和货币学中,而是在人们的态度与行为中”。
人人都能读懂的货币史
1997年1月30日,大英博物馆汇丰银行货币展览馆向世人开放,展现全世界的货币历史,与此同时面世的还有由大英博物馆出版的《钱的历史》英文版第一版。时隔十载后,大英博物馆对本书修订后再次出版。本次修订增补了最新的货币历史,补充了货币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大英博物馆货币勋章部长乔·克里布说:“本书与展览馆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为了能让国内的读者不越洋跨海就欣赏到这些独一无二的历史遗产,中央编译出版社购得了该书中文简体版权。经过长达3年的翻译、编辑工作,终于在今年出版。
“展览馆和本书的共同目的是促使业余的访问者与读者了解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方面货币的历史。”克里布在前言中写道。
因此,撰写这本书时,作者们除了关注内容外,也很注重其可读性,努力让读者在一个个故事中,在看到了历史的同时也学到了经济学的知识。如针对现代早期以前的贵金属(金银币)时期金币上头像和建筑物的变化问题,以各个不同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来解释;在针对一战后奥地利通货膨胀的问题,还特别转述了当时的相关报道,甚至引用了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自传《昨日的世界》中描写这一时期的文字,来反映当时货币崩溃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了什么程度的干扰。
“无论是普通读者,抑或是钱币收藏者,这本书都十分值得读,也十分值得收藏。”该书责编张维军说。首先,这本书具有权威性。这点从创作者身份就看出,如该书作者凯瑟琳·伊格尔顿与乔纳森·威廉姆斯是大英博物馆的专业馆长,分别精通现代货币以及罗马与铁器时代硬币。而从《致谢》部分可以看到原著的协助创作人员都是相应时期、相应区域的硬币与纸币的行家,他们负责管理陈列博物馆的收藏品,搜集新的重要的藏品。
其次,大英博物馆收藏的藏品齐全,珍品较多,因此根据展览,书中配有500多幅硬币、钞票图样及地图等。有此书,读者们不用越洋跨海到大英博物馆,就可对货币展览窥见一斑。
该书译者徐剑说,《钱的历史》为钱币收藏者系统地提供了纲领性指南,也是参观上海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的必备工具书。
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货币
当今,在西方社会观点里,“历史上的货币不仅仅是买卖的工具”,这些货币背后暗藏着独特的历史,支持并解释了货币功能与物质形式那令人眼花缭乱的多样性。大英博物馆试图通过《钱的历史》去解释这点。如历史上曾经有过这种情况“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也并不是万万不能的”,因为现代早期以前的贵金属(金银币)时期某些情况下,当时的人们即使不用货币也可以进行最低水平的交易,并对以物易物以及小规模贷款冲抵的方式习以为常。
通过审视历史上货币,我们能以一个全新维度一瞥人类历史。而《钱的历史》正是这样一扇窗户,因为该书不仅关注货币本身及其历史变迁,还关注当时的历史人物用金钱来做什么,他们的金钱观念以及金钱对他们的影响,涉及了货币在不同文化中引起的道德、政治与宗教等问题。如在公元前二世纪~前一世纪,罗马军队在征战四方过程中,获得巨额财产,与此随之而来的是罗马世风日下,道德水准下降,信任支离破碎,贪婪剧增。再如为了让人们在拥有金钱的同时保持道德准则,宗教尝试着调整金钱对人们的诱惑等影响,《古兰经》中明确禁止放高利贷。在战争与革命时期,发行的货币,既是经济混乱的产物,同时也是政权更迭的标志。
“人类历史上没有什么像金钱一样受到经久不衰的关注,激发众多道德与宗教的谴责,货币发展与波谲云诡的政治、草菅人命的战争等等息息相关,一切经济社会发展都离不开货币。”徐剑说,《钱的历史》是在审视货币的发展历史,加深人们对金钱的认识,也许这将有助于更加妥善地利用这一伟大的发明,根除货币的祸害。
揽世界货币史之全貌
货币史研究源远流长,仅仅回顾中国研究货币史的发展脉络,就不难发现,从中国南朝《钱志》、《钱谱》算起,迄今为止中国货币研究已走过了1500多年。“传统钱币研究主要包括图谱、钱录和钱币考等内容。到20世纪,钱币学科已经形成,近年有陈新余著《中国钱币学基础》(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等著作问世。”徐剑说。因为货币主要由国家发行,所以货币史以国别史为主,例如汪圣铎著通俗易懂的《中国钱币史话》和中国著名货币史专家、钱币学家彭信威(1907~1967)的煌煌巨著《中国货币史》;而钱币收藏与投资界工具书汗牛充栋,既有综合性的《中国钱币大辞典》(中华书局,2007年版),又有《中国古钱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古钱币》(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2005年版)、《中国银币图录》(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等图谱钱录,便于索引和收藏使用。
而这本由大英博物馆出品的《钱的历史》自有其独特之处。大英博物馆的专家们撰写此书时,放弃了人类学和经济学手段,而采用历史学方法,努力将视野置于广阔的经济与社会背景下,仔细考查了世界范围内的货币历史。
徐剑说:“《钱的历史》一书从世界货币发展史上,以文明兴起区域为主线,从美索不达米亚、埃及与希腊开始,横贯罗马世界、欧洲、伊斯兰地区、印度与东南亚、中国与东方、非洲与大洋洲,摆脱了西方中心论等以邻为壑的划分方式,纵横捭阖地展现了世界货币史发展的全貌;又以时间为副线,采用编年体形式,从"新金银,新世界"、"国家、硬币与通货膨胀"讲到纸币、货币主义一直到信用卡,涉及了货币史发展与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每个角落,窥大英博物馆藏品之一斑而见世界货币史发展之全貌。”
黄金石榴石盎格鲁萨克逊胸饰十字架,中间是赫拉克利乌斯苏勒德斯以及赫拉克利乌斯君士坦金币(公元613~632年),出土于诺福克威尔顿。这一挂件沿袭了异教徒在珠宝中使用硬币以表示皈依基督教的传统。
《科学时报》 (2011-07-14 B3 社科 视点)
作者:杨新美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1/7/246520.html?id=246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