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中国商报采访稿_资本战争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金融 > 资本战争 > 转中国商报采访稿
海滨 资本战争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08-04-17 16:04:46

转中国商报采访稿

    迟到的畅销

去年一本《货币战争》的畅销,把人们对财经类图书的关注从实用带到了历史领域。今年,一本更恢弘的《资本战争》又横空出世,在投资类图书中稳占一席。
  《资本战争》由北京弘文馆策划出版,弘文馆的总编辑杨文轩是一个资深出版人,他策划出版的数十种图书荣登全国畅销书排行榜前10名,如《致加西亚的信》、《小王子》、《张爱玲典藏全集》、《昆仑》、《人生若只如初见》、《思无邪》等 2007年荣获中国图书策划人奖。
  对杨文轩的访谈也是从《货币战争》的畅销开始的。
一本迟到的畅销书

  中国商报:《货币战争》去年6月第一版,至今已印刷十多次,很畅销。你如何看这两本书的异同和它们的市场状况?
  杨文轩:相同地方比较多,譬如内容结构、叙述方式等等。不同的地方是资本战争更严谨。德国人一向以认真著称,该书虽然是通俗的笔法写作,但是对历史的考证和事件的评价更客观中肯。
  中国商报:此书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杨文轩:此书是2005年从德国引进,当初吸引我们签订版权的主要原因有两条:一是系统性,即该书体系完整,从《圣经》中的犹太先知到当代金融大鳄索罗斯,从17世纪荷兰的郁金香热到20世纪的巴林银行投机案,历史久远,笔法恢弘;二是可读性,没有太多的经济学、金融学的名词术语,更多是故事和人物的描写。这两方面都是当时国内相关题材图书所缺乏的。
  中国商报:此书在国外的发行状况如何?反响如何?
  杨文轩:该书在国外销售情况并不清楚,据网上相关介绍,应该是不错的。毕竟国外相关题材图书比较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两位作者都是德国著名的财经杂志的知名专栏作家,他们对于历史的总结和归纳更多地融入了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在里面,归纳了很多经典的案例在里面,这些已经发生的历史,对于现在和将来都是很具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的。
  中国商报:近年来财经类的书很热,但大多是教人们如何投资理财的实用类书,你们为何选择这样一本历史性的书出版?对它的市场状况是如何预测的,读者群是什么样的?目前实际的发行状况如何?
  杨文轩:阅读本来就是分层的,就财经类图书而言,有理论型的,有实用型的,有经济史,也有财经人物传记。当初选择这本书,并没有考虑其财经管理书的属性,更多将其当成历史书,历史书是有沉淀价值的,所以时隔4年才出版,依然能够畅销。
  出有沉淀价值的书,无论财经励志,还是人文历史,是我们出版的基本理念。
  该书的读者群是宽泛的,不仅是财经专业人士,也有对历史感兴趣的人,金融史也是历史的一部分,同样有英雄和谋略。目前销售情况很好,已经在各大排行榜上出现了。当然与现阶段人们对于投资热情有关,但是更长久来看,我希望人们将它当成一部有参考意思的历史书。那它的生命周期将更持久,销售情况将更理想。
  这本书迟到4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一直把握不好出版的时机。直到《货币战争》热销,才了解这样一本书也可以成为畅销书,这是我们始料不及的。
投资敏锐源于对投资历史的了解

  中国商报:这样的一本历史书,对现实的投资有切实的借鉴意义吗?
  杨文轩:在我们的文案宣传中有这样的文字:“历史永不会重复,但是它的规律性却总是相通的。”我们读历史,就是为现实为警示。书中具体人物和事件已经没有意义,但是思想和谋略,以及人性内核却是相同的。
  书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参考的事例,虽然故事的主角变了,时间地点都变了,但是仔细地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原来历史竟然存在着如此多的相似之处。如果我们对历史多一些了解,就会避免很多犯同样错误的机会。书里面有一段是关于巴林银行的介绍,这个曾经显赫一时的银行,甚至连英国女王都是他的客户。但是一切的辉煌都葬送在一个年轻业务员的手上。然而,在年初发生的那场法兴银行的案例中,同样的错误又一次地发生了。事后,有媒体比较了两场发生在不同时间,两者之间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同样是因为交易员的长期违规操作和银行的监管不力,造成了无可挽回的巨额损失。事后,有人称这是一场没有吸取的教训。
  中国商报:书中所述故事都有一个兴起、发展到达高峰最后衰落的过程,他们所反映出的共同规律是什么?对今天人们投资理财有何意义?
  杨文轩:事物都有兴起、高潮和衰落的过程,这是自然规律,也是不可改变的规律。从这些系统而久远的历史中,至于说从这本书中可以学到什么东西,可能每个人都会有所不同,毕竟每一个看书的人都报着不同的目的和态度在读这本书。
  在书中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20世纪60年代,在世界性质的证券投机热潮中,一位来自中国上海的吉拉德•蔡,29岁时就成为富达投资(Fidelity Capital)的经理,几年后他就把手中的股票卖到900万美元的高价并推出了自己的基金类型。第一天他就从投资者那里得到了10倍于他所期望的资金。在达到了他所期望的效果以后,1968年8月,他将自己的公司转交给了一家保险公司,并在行情下跌以前及时背弃了华尔街。在很多人看来他是非常幸运的,这份幸运来之于他对于风险投资的敏锐性,很难想像一个对于投资历史毫无所知的人会有这份敏锐的直觉。
  中国商报:此书似乎更多强调了资本的残暴性和破坏度,将其比为“战争”并不为过,而且是发生在政治经济高层领域的战争,芸芸众生在其中扮演的是什么角色?这对今天普通的民众有何意义?
  杨文轩:书中的很多例子我们都看到了,它们造成的破坏性远远比战争更加残酷,荷兰的郁金香热,当经济的热潮过后,荷兰经济在数十年后都难以走向正轨,可以想像对于平民百姓所造成的影响丝毫不亚于一场大规模战争所造成的影响。另外大家可能感受很深刻的就是东南亚金融危机,货币贬值让许多财务健全的企业一瞬之间变得负债累累,大批的工人失业对于社会所造成的危害不言而喻。
  对于很多普通百姓来讲,这些历史很多都是十分陌生的,感觉离我们非常的遥远,但是很多人就是在这样对于投资领域一无所知的情况下,盲目投资导致血本无归。这些历史对于普通人来说更多的是一种警示与参考,当别人昨天的悲剧重新上演的时候,能多一些参考和借鉴;相反,在机遇来临时,也能够冷静地分析对照,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转中国商报采访稿”的回应

Junrong 2010-05-23 13:37:53

货币战争是垃圾书,而这本则是恢宏的金融投机史,强烈推荐!

胖胖熊 2008-10-26 20:06:09

本来你们的书在中信出货币战争之前引进,可群众都认为这本书的出版是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