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华夏证券的前辈们致敬_瓦良格谜局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金融 > 瓦良格谜局 > 向华夏证券的前辈们致敬
桔子先生 瓦良格谜局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3-07-09 14:07:34

向华夏证券的前辈们致敬

这是在学校图书馆借阅的最后一本书,以此书作为大学生活的结尾,恰好具有一个承前启后的意义。
与其说这本书是讲瓦良格号的前世今生,倒不如说是讲华夏证券的波澜起伏。瓦良格号驶过三大洋,来到中国,终为辽宁舰,中华民族几代人的航母梦一朝梦圆。然而华夏证券这艘中国证券业的航母,则因客户保证金挪用和自营投资巨亏,终于翻覆沉没。2005年华夏证券重组并更名中信建投至今,管理层几经变更,股权重回北京国资,但华夏证券的影子并没有消逝。朝内大街188号前的麒麟仍然挺立,这栋10层大楼里面,仍然有众多从华夏时代就在此坚守的老投行家。
企业高层之间的权力斗争与更迭,很多时候其实无所谓对与错。比如说,决定一个管理者是否能在这一位置上久坐的不仅是上级人事主管部门,也包括公司股东和公司基层员工。而很多时候,高处不胜寒,高管并不能兼顾所有方面的利益,所以就存在选择与权衡。从邵淳、赵大建到周济谱,虽然华夏证券一路衰落,但这三任领导者却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与生涯。
邵淳是华夏证券最早的股东工行中意的人选,瓦良格项目的操作者。他看中了航母的商业价值,看中其不可复制的特性和极低的投入成本。坦白讲,如果没有后来时间的拖延和华夏证券资金链的断裂,瓦良格项目绝对是一个可以载入投行史册的经典。但可悲的是,邵淳只是单纯从一个商人的角度看问题,根本没有看到航母背后繁复的国家利益争夺和巨大的政治军事风险。况且这种与港商合资成立子公司,通过表外投资瞒天过海的做法,自然是不能被监管高层所容许的。后来,邵淳也就因此一直受到监管层的质疑。
赵大建是国泰系空降兵,用自营坐庄豪赌,想一次性扳回被动局面。没成想事与愿违,股票投资巨亏成为压垮华夏证券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在这期间,又是华夏系与国泰系没完没了的斗争,赵大建在四人小组中与高层同事不睦,在基层员工中又不受华夏系的待见,人心向背定成败。但他却始终坚持,自营投资一赌到底,权力争夺一斗到底,这种坚持到底还是培养了一批忠心之人,从始至终,既有国泰系一干人的鼎力支持,也没有上演狡兔死走狗烹的悲剧,赵大建也算是落了个好名声。
周济谱时期的华夏证券确实有不少起色,例如业务的重构、薪酬的调整、保证金的偿还和航母项目的收尾,这一系列动作确实给华夏证券带来了新的气象,他一个外来人也能平衡既有各派系之间的实力,赢得了人心。然而此时的华夏证券已经积重难返,自营亏损之巨、分支机构之乱,都已非周济谱所能想象与掌控。黯然下台之后,周济谱掌舵北京城乡建设,然而不到一年便告退隐,在那个自命名为退思园的地方生活。周济谱不像个纯粹的商人或者企业家,倒像一个学者。但我觉得他始终没走过自己这道心坎,太急于证明自己的能力和清白,所以很难在这样一个市场上走得更远。
市场就是一个江湖,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既不能全力向前,也不能全身而退。赢得了金钱,赢不了名声;赢得了名声,赢不了人心;赢得了人心,赢不了自己。但这个市场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虽然肯定不能在这里得到世上所有的荣华,但也能拾得自己真正看重的东西。不过,我还是要向华夏证券的前辈们致敬,向那个机遇与风险同样爆棚的时代致敬。作为一名后生,我深深地为前辈们敢于面对与担当的魄力与勇气所折服,自己也不敢不砥砺前行——愿能承袭前辈的精神,在走出校园后开启新的人生。

展开全文
有用 1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向华夏证券的前辈们致敬”的回应

桔子先生 2013-08-04 23:28:48

@黑石头 是啊 风水轮流转 今非昔比了 下周有空出来吃饭交流一下!

[已注销] 2013-08-04 23:12:58

下午读了100多页,很不错的书。华夏证券是那个年代的券业黄埔。

[已注销] 2013-08-04 00:43:52

好书,明天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