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的反省_影子银行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金融 > 影子银行 > 又一次的反省
闹闹他爸 影子银行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0-08-11 02:08:29

又一次的反省

帮女友写的“公务员读后感”,挑这本书主要是为了主题


后金融海啸时代,也许依旧处于金融海啸之中,关于这一点只能交由时间来判定了。我翻阅着辛乔利的《影子银行》,试图能更深的理解金融海啸的成因,琢磨其中的细节。

最近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法案的通过也令各方的焦点重聚焦于金融系统上来。其实我们特别关注经济已经有段时间了,并非仅仅中国,而是一种全世界范围的狂热。信息传播的便捷化,全球局势的相对稳定,量子理论带来的科技繁荣,还有计量经济学不可磨灭的贡献。全世界都投入了功利主义的怀抱,但是正因为如此,曾经的郁金香泡沫,南海泡沫,大萧条一瞬间遍地开花。记得国内前些年的普洱茶,红木家具,到去年至今年还未消停的大蒜,一个用伪专家张悟本作为概念的绿豆,到前些天曝光的车夫变身千万富翁的黄龙玉,还有年初全国现金进海南的壮烈与义无反顾,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了。中间还有这场全球震动的金融海啸。而这次金融海啸中的最大问题似乎就是影子银行。

影子银行这个概念是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麦卡利首次提出并被广泛采用的,指代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结构性投资工具,货币市场基金等游离于金融监管之外的金融业务。里面的种种工具与技巧确实甚为复杂,书中只是相对简单的介绍。我查阅过一些衍生品定价方面的书籍,中文化的书籍寥寥,可见我们这方面的知识是极度匮乏的,而凭我浅薄的知识素养也确实看不出个所以然来,但还是可以看到每种工具即便并不太清楚后面的定价原理,但是表象上都是分散分摊风险的,或者说目的上是这样,比如CDS信用违约互换本身就是以一定利息来换取不用承担违约风险,CDO担保债务凭证也是通过分层来试图分散风险。每一种金融创新都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更多的人,为了更好的把风险分摊开来。可问题也出来了,创新的工具没有监管,那么道德风险怎么办?

每堂经济学课程,金融学课程都会把道德风险放在第一个重点来讲解,每个人都会比较利益的得失,道德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处于博弈论中所说的dominanted-strategy劣势策略的话,那么这个风险必然会从某个地方释放出来。

道德风险在我们的世界里越来越广泛了,也许与二元论的日益式微有着相当的关系,人们不再害怕后世的煎熬,来世的恶报。其实我们都清楚减弱道德风险的最好方法并非是道德本身或者是宗教信仰,而是法律途径,明文立法,严惩不怠。但是面对新型的金融工具,面对强大的利益团体,法律本身也成为了道德风险下的一个牺牲品。法律的执行力,立法,甚至于原有的法律限制都不停的受到挑战,有时人们明明知道这一切并非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的考虑,依然无能为力。这时我们该怎么办?即便能预示到风险又能怎么办?经济活动不像牛顿力学,我们可以通过数据准确的预测下一刻会发生什么,起码在现阶段我们看不到人类能够这样的预测自身的行为。我们没有足够的理由来证明风险的来临,于是我们做不了太多,直到风险爆发的那一刻。

但因为道德风险,因为种种的可能性,我们就要拒绝创新吗?绝不!创新本身无所谓好坏,如能通过数学的考验,就没有什么好怀疑的了。全球的金融业已经是一个量化的时代了,量化分析师也是这个时代最能赚钱的一批人。各种各样的资产价格计算公式,风险计算公式每时每刻都在金融人士的电脑里运行着,不停的计算着,很多公式得到过足够的论证与检验,但是还有一个绕不过去的坎。试想如果故意改动公式其中一个量呢?或者在代入变量的时候不如实代入呢?错误的风险评估,错误的价格体现,有一天次贷危机爆发了,次贷者们负担不起债务了,多米诺骨牌轰然倒塌。

在风险评估这一块上还牵扯到了评级机构的问题,现代金融需要评级机构,评级机构作为一种权威型第三方机构,以其专业素养对市场上的种种金融产品进行投资风险评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评级机构的信用的提高,评级本身对于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弗里德曼说过,“我们生活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一个就是美国,一个就是穆迪,美国可以用炸弹摧毁一个国家,穆迪可以用评级毁灭一个国家。”而这种影响力却慢慢变质成一种可以贩卖的东西,成为一种道德风险。三大评级公司标普,穆迪,惠誉,在金融海啸中扮演着不那么光彩的角色,以至于受到人们的总总质疑。

金融,一个为了分摊风险而存在的东西,耶鲁大学的罗伯特希勒教授在讲课中几次三番不停的强调着。那为什么屡屡有金融动荡,甚而危及实体经济,继而影响到千千万万人的生活呢?80年代的日本泡沫,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2000年纳斯达克疯狂都历历在目,没想几年之后就出现了全球金融海啸,如果说1929开始的大萧条是经济学里的圣杯的话,人们学习它,分析它,琢磨它,研究它,一代代人的努力将在本次金融海啸中检验其含金量。

不管结果是好是坏,以雷曼兄弟破产为标志的本次金融海啸,必将在政治,金融,法律,道德等等等等方面书写下一个新的篇章,总结过去面向未来。正如“黑天鹅”一说般,人们总是会出各种各样似乎不可预料的问题,而且都非常严重,事后看起来似乎又是情理之中。但我们依旧要去预测,依旧要努力达到一种平稳的和谐的状态,科学本身不就是这个目的吗?通过过去我们总结出科学理论,然后让未来来检验,慢慢完善它,直到接近完美。也许完美是一种不可企及的高度,但是接近完美是我们的一种本能的愿望。

书阅至尾声,我想起了我们的证券市场,去年的创业板,今年的股指期货,融资融券,还有未来的国际板。我们在走欧美走过了几十年的路,我们希望创业板能为我们的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一种支持,希望股指期货融资融券能为市场带来价值发现,减小波动的功能,提供一个对冲风险的工具。国际板能让中国经济在世界范围内更加强大更加重要。但同时创业板第一天的暴炒,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的推出后股市波动的剧烈,投机行为似乎通过小盘股的概念与资金杠杆的作用在放大而不是缩小。国际板的未来又会怎么样呢?我们无从得知,但创业板有错吗?纳斯达克疯狂过,曾经也市梦率过,空壳公司一家接一家。但是留下了思科,谷歌,还有我们的百度,分众,网易,盛大。股指期货融资融券有错吗?将其作为对冲工具,自然能分散风险,提高稳定性。但是作为游资庄家的投机渠道,那必然也是波动加大,坑害大众。

新的问题浮出水面,而我们旧有的种种问题却也依然没有得到足够的监管。信息层面的诸如内幕交易泛滥,PE腐败,信息隐瞒,工具层面的比如期权工具的纯投机性,体制层面的比如退市重组资产注入机制的不严密等等。这一切的原因都可以归结为道德风险,但是道德风险却没法用道德本身来解决,道德总是随着时代环境而不断的变化,单单以道德或者媒体监督来对此类现象加以约束总是治标不治本的。那么如何去完善立法还有执法阶段的道德风险呢?如何更好的运用我们社会主义本身的体制优势呢?这一点显然不仅仅值得思考,更应当作为行动的根基。

像我这样刚出校园正好赶上金融海啸的人,内心是无比焦虑的,但感叹命运的不公有何意义,经济活动本身的命运是掌握在人类自身手中的。通过新闻,通过书籍,通过这一本《影子银行》,我不停的试图了解,但我又不停的追问着这样几个问题:
在分摊风险这个概念上我们到底能走多远?金融衍生品到底是不是其本身震荡了全球?金融监管我们又能做到些什么?

多少年过去了,多少人为之奋斗一生,用数学,用文字,用其他一切可以用的智慧,我们等来的却是堪比大萧条的金融海啸,也许凯恩斯主义能帮一时,但是只要我们依然是这样一群人,非理性繁荣自然会悄悄的萌芽,慢慢的成长,直到又一代人如我般迷茫地站立于校园之外,面对一个上一代人造就的疯狂世界,这时书写下的便是我们又一次的反省。

                                                          2010.7.20

展开全文
有用 3 无用 1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又一次的反省”的回应

Popper ∞ 2012-05-05 13:48:09

大化之道,全在乎人心
金融工具,促进繁荣,造福人间还是祸国殃民,在于秉持者

Alex 2011-01-08 23:50:05

写得好啊,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