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_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科技 > 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 > 读书笔记
蜗牛 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09-05-06 11:05:49

读书笔记

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在新浪读书上看的节选,很好看
许多地方之前就隐隐的有这感觉,只是说不出来,被波兹曼同学siu的说出来啦!
真挺赞的!这书不长,推荐一记!
豆瓣上的简介是这样:娱乐至死》是对20世纪后半叶美国文化中最重大变化的探究和哀悼:印刷术时代步入没落,而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政治、宗教、教育和任何其他公共事务领域的内容,都不可避免的被电视的表达方式重新定义。电视的一般表达方式是娱乐。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而且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我比较有感觉的地方如下:

1、形式决定内容
“我们会话的形式对于要表达的思想有着重大的影响,容易表达出来的思想自然会成为文化的组成部分。”
这虽然是个并不少见的说法,可是还是很有意思,我们一般情况下认为是内容决定了形式,但是事实上,有的形式正适合表达一些特定的情感和内容,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在朱自清的《诗论》也有说到过,他说的是小范围的内容和形式,比如有的情感就适合用诗歌表达,有的则适合用散文云云~
但是扩大来看,语言对人的影响,且不说外语和中文,就说是北京和上海,上海称你一律作“侬”,北京有你,您之分,就算是他,也还有个怹字以示尊敬,那么似乎可以说只知道侬的地方有利于表达上下平等,而有您的地方有利于表达尊卑有序,容易表达出来的思想则会成为这地方文化的一部分~

回过头来看电视,电视这样的形式就决定了思想不是主要的,形象才是
电视技术是有自己的倾向的,它会选择适应自己技术倾向的人
自电视竞选开始以后,美国就没有一个胖子总统和面貌难看的总统

书籍的传递是思想的传递,因为如果作者不愿意,基本上你就不能了解写书人的面貌,种族,性别云云
但是你看到的是他的思想他的想法,是完整而线性的
电视不同,电视不是印刷术的延展,而是完全不同的一种东西,它使得人们依靠感情和氛围判断,而非理性

2、碎片式的信息
电视每天传递大量大量大量的信息,可是这些信息基本上是碎片式的,你不知道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背景情况,因为通常这些事都发生在千里之外,这些片段式的信息只是谈资,基本没有意义
在乡土社会,所有事情的来龙去脉都是一一尽知的,但是电视社会不是
它永远只让你知道它想让你知道的

昨天在看《统计学的世界》,有个有意思的例子可作注解
一则新闻报道曰:在暴风雪横扫过的X州,一天之内导致了28起轻微交通事故的发生
这个情况是真实的,可是它背后隐藏的前因后果是,在天气晴好时,该州一天有近40起轻微交通事故
很能理解,因为下雪了,大家都开得谨慎了嘛~
那么对于看到这则新闻而不生活在这一地区的民众来说,很容易造成一种,啊,暴风雪很危险啊的印象

电视的画面是快速变换,不停产生大量信息
通过生产大量无关的信息,它完全改变了我们所称的‘信息——行动比’~
也就是说,以前看到一条信息,你可以能会思考,可能会有些行动,但是随着碎片式的信息的大量产生,信息使你行动的可能行不断降低

碎片式的信息同时可以割裂的情感
上一分钟是飞机坠毁的新闻报道,下一分钟可能就是娱乐八卦
“好,接着我们来看下一条新闻”,一句话把事件和电视机前的观众彻底隔开,新闻只是新闻,密集的新闻很难让人再感同身受
而不断切换的信息也容易使情感容易变得破碎而缺乏稳定性,注意力集中地时间减少
不断切换的频道和不断刷新的网页大约就是证明之一

3、电视的娱乐化倾向
这是和形式决定内容紧密连在一起的,电视是画面和声音的结合体,画面和音乐都旨在引导情绪和制造氛围
基本不能表达思辨的,哲学的,政治的内容
所有的严肃的东西在变成娱乐
可怕的正是电视这一点,而不是电视提供娱乐
“电视把娱乐本身变成了表现一切经历的形式。我们的电视使我们和这个世界保持着交流,但在这个过程中,电视一直保持着一成不变的笑脸。我们的问题不在于电视为我们展示具有娱乐性的内容,而在于所有的内容都以娱乐的方式表现出来”
还是以美国竞选为例,人们更关心候选人的长相,眼神,气度,风格而不是政见

以广告为例,现在的广告已经不在用逻辑和理性展示这个产品质量多么好,而在于展示,用了该产品之后的和形象,只是在展现一种感觉,比如买了某化妆品吸引力大增的女人,比如快乐的享用某种食品的青年云云。。。

这本书说的是电视,而互联网呢,我想很可能它传承的是电视的血脉,而不是书籍

4、美丽新世界和1984
1984认为历史的抹去是用了专制暴力恐惧作为手段的
美丽新世界则认为“历史的消失根本不需要如此残酷的手段,表面温和的现代技术通过为民众提供一种政治形象、瞬间快乐和安慰疗法,能够同样有效地让历史销声匿迹,也许还更恒久,并且不会遭到任何反对”

我决定去找美丽新世界来看看

5、十诫和钟表
波兹曼同学有个很有意思的思考,不如就摘录一下吧

我年轻时研究过《圣经》,在其中我获得了一种启示: 媒介的形式偏好某些特殊的内容,从而能最终控制文化。这种启示来自“十诫”中禁止以色列人制作任何具体形象的第二诫:“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做什么形象,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和很多其他人一样,我那时很疑惑,为什么上帝要规定人们应该或不应该怎样用符号表现他们的经历。除非颁布训诫的人认定人类的交际形式和文化的质量有着必然联系,否则把这种禁令归于伦理制度之中的做法是不可理喻的。我们可以冒险作一猜测: 那些如今已经习惯于用图画、雕塑或其他具体形象表达思想的人,会发现他们无法像原来一样去膜拜一个抽象的神。犹太人的上帝存在于文字中,或者通过文字而存在,这需要人们进行最精妙的抽象思考。运用图像是亵渎神祇的表现,这样就防止了新的上帝进入某种文化。我们的文化正处于从以文字为中心向以形象为中心转换的过程中,思考一下摩西的训诫对我们也许是有益的。即使这些推想有不妥之处,我仍然认为它是明智而中肯的。我相信,某个文化中交流的媒介对于这个文化精神重心和物质重心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在制造分秒的时候,钟表把时间从人类的活动中分离开来,并且使人们相信时间是可以以精确而可计量的单位独立存在的。分分秒秒的存在不是上帝的意图,也不是大自然的产物,而是人类运用自己创造出来的机械和自己对话的结果。在芒福德的著作《技艺与文明》中,他向我们展示了从14世纪开始,钟表是怎样使人变成遵守时间的人、节约时间的人和现在被拘役于时间的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漠视日出日落和季节更替,因为在一个由分分秒秒组成的世界里,大自然的权威已经被取代了。确实,正如芒福德所指出的,自从钟表被发明以来,人类生活中便没有了永恒。所以,钟表不懈的滴答声代表的是上帝至高无上的权威的日渐削弱,虽然很少有人能意识到其中的关联

就这样吧,混乱的读书笔记一篇
PS,我忽然觉得娱乐的本质大约是轻逸的生活,那么如果说人们终究无法承受这种轻逸,那不就是昆德拉同学说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了么?生命是需要有重量的,需要被需要感,以及一种被束缚在大地上的力量,不然折腾来折腾去,终将越来越走向一种虚无的状态,以为是逃脱了沉重,反而会迎来虚无和强大的无意义感。。。

飘来飘去,就这么飘来飘去,飘来飘去,就这么飘来飘去。。。。

展开全文
有用 14 无用 1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读书笔记”的回应

Cherijelly 2009-05-12 11:27:59

呵呵 ,写的不错 。。您也满轻逸的感觉。。

蜗牛 2009-05-06 16:40:32

哦,天哪。。。
姐姐的一大段在哪?为啥我木有找着?
默默地觉得现在大家看的书很接近啊很接近!
欢欣鼓舞中。。。。
另,最近有空滴话哪天我请您吃饭吧,赚了一点小实习钱的蜗牛说

FFan 2009-05-06 16:27:55

哦 天哪 我刚写了一大段 居然。。。
oh 好吧 我默默地赞赏一下姐姐 然后神伤地离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