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机器时代,以及《灵魂机器时代》_The Age of Spiritual Machines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科技 > The Age of Spiritual Machines > 灵魂机器时代,以及《灵魂机器时代》
LostAbaddon The Age of Spiritual Machines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2-01-24 02:01:12

灵魂机器时代,以及《灵魂机器时代》

这本书是本科的时候买的,然后一直到上个月才开始正式看它,然后一直到现在才看完。之所以拖这么久,一方面是看这本书的时候还在连带这看另外基本数,比如《明朝那些事》和《墓碑》,以及《复杂》和《Javascript Pattern》,另一方面则是里面某些段落会引起思考,然后就在那里思考N久,没再继续看书。

简单说下这本书的话,我感觉这本书在作者所在的1999年代来说,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一部杰作,甚至可以算得上是构想狂野的杰作。尤其对于一些作者所身处的历史事件来说,提供了很不错的资料。而且,不得不说的是,能对未来作出如此预测,这无论如何都是一件很牛叉的事情,这显示了作者深厚的专业功力。
不过,另一方面,一本1999年预测未来的书从2012年这个传说中的世界末日来看的话,里面许多东西的时代局限性就体现了出来。对于作者的预言,整体来说是不如作者的上一本书《智能机器时代》中的预测的。许多作者认为2009年会出现的东西,事实上在2012年看来也还没做到,比如对人类的计算机重构(IBM去年年底开始做这个了)。当然也有一些预测是比较准确的,比如大家都用计算机授课,甚至于苹果最近的iBook也可以看作是预言的一部分。

这本书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对一些概念的陈述,一部分是对未来的对话式描述与预测,最后一部分是年表与附录。
在第一部分的概念陈述中,我们可以将作者的思路都看清楚,从而知道作者究竟是基于什么样的逻辑得出了其后的预言。
这部分的核心思想,就是那条收益递增原理。这可以说是这本书的核心思想。
作者对于这条原理的得出,从书中看来,是基于观测而得到的维象结论,也可以叫做经验定律。但,事实上,这条原理是可以被“推导”出来的,从而它可以看作是一种必然的东西,而不淡淡是唯象的经验理论。
以技术为例,我们知道人发展技术这一过程有很大一类情况,是在脑海中的本质活动事实上是对一个目标问题所设计领域内自己所知道的知识的一种有机组合。比如,我们看到石头,知道石头很坚硬,然后也知道砸在脑袋上很疼,会受伤,于是我们通过将这些知识的有机组合,就得到结论:遇到猛兽的时候,这些石头可以用来保护我们。同样的,我们看到鼠标,看到扫雷界面,点几下以后,怎么玩扫雷就知道了。这也是一种对既得知识的有机组合运用。
很多技术就是这么诞生的,比如看到蒸汽将壶盖顶出,通过思考,就能像到蒸汽机——当然,这里从起点到重点需要走过的路还有很长。
而且,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如果没有知识,再聪明的人也不会搞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来。
因此,对于技术来说,新技术的诞生数取决于已掌握技术的数量,以及研发者本身。前者是很好度量的,甚至于我们可以精确话为:取决于同领域及相关领域中的既得知识量。
后者比较难以量化,因为这不单与研发者的研发经验以及在该领域中的经验与精力有关,还和很多别的因素有关,比如研发者的天赋。
但,无论如何,我们都知道,新知识的增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原有知识的量和一些相对来说可能比较稳定的因子。
学过高等数学的人都知道,这就是一个差分方程,在一个长时间轴的平均近似下,就是一个微分方程,得到的解就是指数函数。
从而,放大到整个人类社会,我们可以知道,人类社会的技术积累必然是指数式的。
这就是作者那条收益递增规律的由来。
这点不但在技术积累上有效,对于别的领域也有效。
比如,生物进化中,新基因的诞生也取决于既得基因。交换就不说了,在基因突变中,也是以既得基因为蓝本进行的突变。从而,既得基因约多,诞生出新基因的几率也就越大——这就是技术中的情况,我们将得到一个增量取决于自身量的方程,从而解是指数函数。
对于宇宙也是如此。
作者此后的几乎所有预言都基于这条原理。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计算机的智能终将超越人类,并且拥有更高的智慧形态。
不过,在我看来,事情没这么简单。
这里不谈对于2099年,以及之前的人类社会于AI社会之间会有怎么样的冲突,这些冲突作者似乎都认为是不会出现的。这个问题离现在实在太远,所以不谈也罢。有一个问题是,收益递增定律真的是永远正确的吗?一定不会错吗?
显然作者认为答案是肯定的。
但人口分析告诉我们答案是否定的。
为什么说人口分析呢?因为人口的递增规律,在最简单的模式下,就是新增人口数量取决于既得人口数量(出生率减死亡率然后乘当前人口总数等于人口增量),因此人口的增长模式,如上分析,应该是指数函数式的。但事实告诉我们:这不对。
人太复杂,而上述模式对于一切生物基本都成立(一个简化版本就是费波那锲数列),而对于兔子和细菌等生物的培养观测则告诉我们,它们数量的增长并不是指数函数,而是扁斜S的造型。
这就是著名的“人口曲线函数”。
这种函数在开始的时候的确是指数函数式的,但随着增长的继续,增速反而会减慢,直到最终完全停止(当然,这是在无穷远的未来了)。
而导致这种停止的关键就在于:环境不够你继续增长了。
在动态复杂社区网络的节点链接中,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
这就是和收益递增原理所基于的数学模型所伴生的一个现象:环境所允许的最大极限所给出的增长抑制。
而在技术增长模式中,这种环境抑制作用其实也是存在的,只不过并不像人口增长问题中那么“稳定”罢了。
你看,之前就说过,新知识的增长,取决于同领域或者相关领域中的既得知识量。但,一个领域中的重要的知识点其实是有限的——你可以找到几乎无限多的知识点,但真正重要的很有限。比如等边三角形的内角都是60度,这是重要消息,但每条边的边长多少就是无关紧要的事情了。
因此,一旦我们既得知识量即将将整个知识域都填充满的时候,新知识的发现就不再是那么便利的事情了。
这个就好比猜谜游戏,一开是总是能相处很多答案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能说出来的答案就越来越少了(如果此时还没想到真正的谜底的话),直到最后你完全再也说不出新的了。
技术的发展也是如此,而这种时期就是技术的瓶颈时期。
那,我们为什么看不到这点呢(当然了,事实上这点还是比较常见的,只不过一般不大引起人们的注意)?原因在于技术发现的另一种模式,那就是从已得领域突然冒出一个想法,跳跃到了一个新的领域。这种事情的发生是无法用数学来描述的,但它的好处是可以打破瓶颈,引起新的发展。这就好比现代量子技术将打破传统芯片工艺在面对量子壁垒时的技术瓶颈。
因此,技术的发展更多是阶梯状的,虽然每个阶段之间的衔接很可能很光滑。
回到作者原来的思路上来。作者这次预言没有上一次这么准确,想来一个因素就是我们现代的科技正好已经走入了一个高原阶段了,即将迎来瓶颈——比如,能源。如果不开发出新的石油开采技术的话(事实上,任何石油开采技术都无法将油层中的原油100%地开采出,所以已被开采过的油田在新技术下也可以开采出原油,如果之前不是破坏式开采的话),那么在2050到2100年间我们就会见到无油可用的局面。而现代人类文明都是建立在石油上的——不说机械要用有燃料于润滑剂,就是塑料、大量现代衣服材料和你吃的东西,都源自石油(这就是现代化工业的强大之处)。因此,如果比如我们在2050年就面临巨大的石油危机的话,那也就别去想2099年的硅碳合一了。
1999年的环保问题只是小问题,而现在的环保问题则是大问题,从而环保会将许多原本可以投放在别的科研上的资源都挪用掉,从而减缓别的科技的发展脚步。
这也是瓶颈的一个体现(体现在方程的第二个参数上)。
因此,种种迹象都表明了:作者的预测没能考虑到这些将收益递增规律拖慢的因素,从而预测得太过理想了。
当然,这点并不能掩盖作者在许多预测上的惊人而独到的眼光,只要我们将年限适当放宽。

就我个人来看,机器终将超越人类的智慧,乃至最后获得灵魂,这点是无可争议的。
当我们从一个抽象的角度来看进化与智慧的时候(比如,可以参考我以前写的博客《进化之路》),我们发现,进化的本质就是获得更强的适应性与生存能力。而技术的演化其实本质上也符合进化的模式。因此,就如同生命的诞生注定了智慧的出现一样,技术的发展也注定了新形式的智慧的出现。
但,值得关注的问题是:这些新的智慧与灵魂,真的有必要和既有智慧及灵魂相同吗?
这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反问当今主流的AI界——真的AI出现的话,它难道一定是人类的样子么?
这是不一定的,而且在我看来是一定不的。
源自自然进化而来的基于计算机的智慧完全可能是和我们的智慧截然不同的。和这些真正的AI所发生的接触和交流,恐怕会超越在真正发生以前所有人的想象,是不可预期的。
而我们出于模仿自身而造出的AI,则也将变得和我们想象的不同,因为,正如《株罗纪公园》中那位教授所说的:生命总会找到出路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既然AI的出现是无可避免,而且他们总会超越人类(无论它们是否遭遇瓶颈,这个大趋势还是不会变的,原因是人类显然距离把整棵进化树都撑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那么我们在他们刚诞生的时候是如何对待他们的,就将决定他们后来如何对待人类。
比如说,如果你指望用三定律来禁锢AI,让AI服从人类,那么结果就是AI奴役人类——理由很简单,逻辑上似乎完美的三定律实际上的可操作性可真是堪忧。一个金田一探案中的把戏就可以突破三定律了。而,如果你在AI诞生之处报以奴役AI之心的话,那这颗复仇的种子必将深埋AI的灵魂。
而以人类一贯的作风,这一幕的出现几成定局。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认为人类是又一种尼安得特人,最终是要被淘汰的。
因此,如果到了2099年,人类在之前找到了度过能源危机与环境危机,而且没有别的什么危机(这个很有可能)的话,那2099年的人类社会也远不会如作者所描述的一般。从某种观点来看,作者所描述的人类社会有一点乌托邦的影子,虽然还是充满了问题与挑战。

最后要说一下,作者对于一些物理上的东西的描述还是很值得商榷的,尤其是关于量子的。作者显然是信奉哥本哈根流派的,但实际上,哥本哈根流派却也只是一种流派而已,而且在我看来,是一个正如第一个提出Lorentz变换的Lorentz对该变换的解释,或者第一个提出Schordinger方程的Schordinger对该方程的解释,等等诸如此类的东西(科学史上很多)一样,只不过是早期先驱者对一个新领域的错误认识。这种错误认识在人类科技发展史上不胜枚举,所以再多一个也正常。相比让意识参与到物理中来说,退相干流派就和谐得多了。

好了,这本书其实无论如何都是一部不错的值得推荐的书,其中对许多问题的探讨还是很有意义也很发人深思的,这点国内学者估计在新闻联播全剧终以前是不可能做到的了。

展开全文
有用 7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灵魂机器时代,以及《灵魂机器时代》”的回应

紫数 2014-09-21 21:42:12

知音啊。我也觉得人类被淘汰是必然的。

Eukelade 2014-08-09 12:28:50

读后感赞一个!!

【如果你在AI诞生之处报以奴役AI之心的话,那这颗复仇的种子必将深埋AI的灵魂。
  而以人类一贯的作风,这一幕的出现几成定局。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认为人类是又一种尼安得特人,最终是要被淘汰的。】

+1
大概被淘汰的就像最后一个对话部分里的“原人”,真觉得意识体没什么不好的.AI会不会想灭掉意识体的人类就不知道了..


但同时也感到作者太乐观,2019的部分感觉不会那么快实现。
如果核聚变能能应用,也许技术会更快发展,或者说寻找新能源促进技术发展度过瓶颈期..

zhang 2013-10-14 00:52:07

未来的智能机器可能不受碳水化合物的,这一点和《赛博空间的奥德赛》作者观点相同,客观,不是那么人类中心主义,只是,您更悲观了一些。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