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钟读完《需求驱动的产品、运营和商业模》_用户力:需求驱动的产品、运营和商业模式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营销 > 用户力:需求驱动的产品、运营和商业模式 > 十分钟读完《需求驱动的产品、运营和商业模》
Ivy小姐 用户力:需求驱动的产品、运营和商业模式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6-21 21:06:14

十分钟读完《需求驱动的产品、运营和商业模》

        马上踏出校园,步入互联网行业,医疗互联网行业,因此最近阅读偏向于互联网方面的书。
      《用户力:需求驱动的产品、运营和商业模式》这本书简明清晰而又不失生动的阐述了互联网生态系统的全方位知识,涉及用户、产品、运营、盈利等方面。书中多次强调用户需求是核心,产品本身好坏是关键,运营是推动,盈利模式刚开始一般很难设计出来,但是一旦有了用户数,商业模式就水到渠成了。
        核心的核心归根到底是用户需求,摸清用户需求,设计出真正满足需求的产品,努力做到行业老大,赢,就指日可待。

        文章摘要:
      互联网生态系统,就能一目了然地发现,这个系统是由互联网新技术加资本构建而成的,它包括6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用户、终端、应用、公司、收入及理念。在新技术和资本的基础上,伴随着各种互联网“理念”,“用户”通过不同的“终端”,获取不同的“应用”,互联网“公司”为用户提供这些应用,获得用户而最终形成“收入”。

     再正确的概念也解决不了用户需求,不要因为概念而去做互联网,互联网层出不穷的概念都应回归“用户需求”。

     在产品方面,雷军提出专注、极致、快;在运营方面,小米做到用户参与、培养粉丝、社会化网络传播与电商销售。无论从产品还是从运营方面看,雷军和他的小米最终想做到的就是“用户口碑”,所以互联网思维就是用户至上思维,这也是互联网最核心的精髓。

     工业思维与互联网思维的不同之处在于:工业思维更多从设计者出发,体现更多的是技术和功能;而互联网思维则是从用户角度出发,无论产品技术如何厉害,只追求用户使用的方便和愉悦。

     优秀的互联网公司,从创建之初就是“用户思维”,充分考虑如何满足用户需求,如何更多地取悦用户,再考虑后续的商业价值。因为:
     (1)互联网本身没有固定资产价值,只有用户是资产。
     (2)做互联网很容易,但做好是超级难的事情,因为用户转移成本很低,随时可以离开。
     (3)互联网的竞争是满足用户需求的竞争,是用户体验的竞争,用户是一切。


     判断新产品是否符合互联网的特性,发挥互联网的价值,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
(1)聚合:是否聚合了更多的信息和服务。
(2)互动:是否通过互联网网络与用户互动的特征,网聚了人的力量。
(3)自由:是否打破时间和区域的限制。
(4)连接:是否去中介和把空余资源有效连接。
     互联网的价值在于提升信息、人和资源的聚合与连接效率,如果没有明显的效率提升,说明没有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价值,所做的互联网业务需要谨慎实施。


     互联网用户需求的理解,(1)发现用户需求:发现用户的“真实需求”和找到“粉丝用户”。
     (2)分析用户需求:需求采集方法和需求提炼。 ·验证用户需求是否存在。 ·完成需求过滤、需求排序和用户分层。
     (3)描述用户需求:用户需求分析完成后,用“3个‘一’”对用户需求进行说明。 发现用户需求是对用户需求的猜测,是用户需求分析的出发点;分析用户需求先做需求采集,再进行需求提炼,分析用户需求是对用户需求的验证、提炼和量化;最后完成用户需求描述。

     马斯洛需求层次模型将需求归纳为5大类,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互联网产品围绕这5大类需求,满足不同用户、不同层次的需求,。

     产品决策:有时决定不做比做更重要

     产品决策是以“用户需求驱动”为核心,如果用户需求驱动成立,再进行竞争、内部和其他资源的决策。用户需求驱动,就是由用户需求来驱动产品决策,而不是由个人经验、领导决定或竞争压力等因素做出决策。

     用户需求驱动决策:3个方面 依据用户需求驱动来做决策,第一步是要验证需求是否存在。在用户需求分析中,通过用户访谈或可用性测试等调研方法,来验证需求是否存在 。实际存在的需求一定不能来自: ·自己的认知。 ·简单的模仿。 ·资源和战略规划。 ·行业竞争。 ·领导喜好。 需求的验证一定要避免自我经验的推断,真实需求不能来自简单模仿、公司资源和战略规划、竞争压力及领导喜好。真实存在的需求,只能来自实实在在的用户,来自用户需求的分析。

     满足普遍用户和目标用户的大需求,再满足粉丝用户的大需求;当基础大需求满足后,更要集中满足忠实粉丝用户的大需求,从而突出产品竞争力。

     产品的差异性和竞争力,并不是把普遍用户的大需求做得多好,而是不断发现粉丝用户的大需求,并予以最快的满足,这样产品才能有显著的竞争优势。进一步总结,由需求大小驱动的产品决策要点: ·大需求,决策去做;小需求,决策谨慎或者不做。 ·小众粉丝用户的需求也是大需求。 ·满足基本需求基础上,产品的竞争力,是对粉丝用户需求的不断满足。

     好产品是由用户需求驱动的,通过不断满足用户的大需求、覆盖需求全过程并符合需求一致性这3个产品决策的原则,会让产品越来越有竞争力。

     竞争分析:领先者致命的弱点 用户需求驱动是产品决策的核心,应当判断用户需求的3个方面都能满足好。
     产品决策第二个要考虑的因素是竞争分析。互联网产品既要与传统产品争夺市场,也要面对现有互联网同类产品的竞争,所以产品决策时要考虑以下两个竞争因素。 1.市场领先者有没有致命的弱点 。领先者致命的弱点不是体现在资源少、技术差和产品丑,而是集中体现在市场领先者还没有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2.有没有潜在的进入者

     产品决策第三个要考虑的因素是内部资源与其他因素,主要包括: ·有没有行业进入壁垒:比如不能逾越的技术、资金、政策方面的门槛,如网络视频的牌照问题等,如果有,要慎重做出产品决策。 ·内部资源是否足够:分析是否有足够的技术、团队、经验、资金资源,支持产品的持续发展,如果没有,谨慎做出产品决策。 ·其他因素:所做产品是否有政治、社会、道德、法律等问题,还包括商业模式是否清晰等,如果存在风险,谨慎做出产品决策。 产品决策是以用户需求驱动为核心,用户需求成立再进行后续产品决策,包括竞争分析、内部资源和其他因素的判断。

     功能设计:核心功能是产品立身之本
     产品设计的第二步是功能设计,功能设计是解决如何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功能设计的源点来自用户需求。根据用户需求驱动,确定产品所需要的功能,产品功能分为基础功能与核心功能。 (1)基础功能:满足用户需求的目的和行为,是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和需求过程的功能,例如上网看电影,基础功能包括找电影→选电影→看电影,满足看电影需求,上网过程所包含的功能都是基础功能。 (2)核心功能:是在基础功能上,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的功能,是满足用户真实需求的功能。上网看电影的真实需求是“高清、流畅地播放”,核心功能就是满足更好地看电影的功能。

     5个最重要的用户体验原则。
     3.4.1 不强迫用户 互联网生来就是自由的,用户想来就来,想关就关,想卸载就卸载,用户的选择很多,使用和离开的成本都很低。所以互联网产品要想抓住用户,就必须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极致地做好用户体验,用好的用户体验留住用户,形成用户使用习惯。好的用户体验第一条就是:不要强迫用户。

     3.4.2 不要让用户思考

     3.4.3 简单易操作

     3.4.4 不破坏用户习惯

     3.4.5 超出用户预期

     总结用户体验的5个原则: (1)不强迫用户。 (2)不要让用户思考。 (3)简单易操作。 (4)不破坏用户习惯。 (5)超出用户预期。

     网络运营体系由产品、运营和市场3个主要部门构成,以产品为基础,以运营为推动,相互配合协作,通过产品不断满足用户需求,双向的“需求反馈与产品迭代”是网络运营的特点。所以,网络运营是产品、技术、推广、市场等相关部门相互协作,综合性、系统性的工作。产品和运营密不可分,技术外包绝对做不好运营,每个部门缺一不可,运营绝对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一个体系,运营的效率不是取决于推广的能力,而是由运营体系的效率决定的。

     来源量、转化率、活跃度和留存率是网络运营的4大指标,虽然因为产品类型不同,运营指标定义略有不同,但总体都遵循同样的规律,4个运营指标都是用户指标,都是在描述网络运营中用户使用产品的状态和过程。

      老用户由产品决定,新用户由运营决定,所以运营部门的关键是,集中提高新用户的运营指标,同时提高新用户留存,将其转化为老用户,形成新用户不断沉淀为老用户的运营体系,这是健康的运营模型。产品、技术、运营、市场等部门,一起持续提升老用户的数量,提升用户活跃度,这是网络运营的关键目标。

     网络运营周期总结:
        ·种子期是产品最难的阶段,留存率是关键,不在乎来多少人,而在乎有多少人留下来。种子期成功,产品成功一半。
         ·爆发期是产品成功的标志,来源量是关键,产品形成口碑影响力,能成功的产品一定有爆发期。
              ·平台期是用户爆发增长后有意控制产品节奏的时期,活跃度是关键,重点做好系统稳定和产品用户体验。
         ·爆发期和平台期交替出现,产品才能不断稳定增长。
           ·产品上线后就是运营,运营的重点是完善产品功能,是加强流量推广,还是构建用户体系,根据产品发展阶段,要采用不用的运营策略。网络运营周期的难点在种子期运营,新产品启动最难,所以新
         产品上线不要急于推广,而要投入更多时间讨论运营方法和策略,因为绝大多数产品是死在种子期。

展开全文
有用 1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