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选择?_选择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营销 > 选择 > 谁在选择?
赵恒 选择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0-12-23 18:12:02

谁在选择?

准确预测人们的选择?地球人都知道,这事儿不咋容易。
可这事儿还得干,不然怎么策划项目、设计产品、精准营销……?怎么把别人钱包里的money转移到自家腰包?
怎么干?老一套:调研。市场调研、产品调研、用户调研……除了拍脑门,这好像是不二法门。而《选择》两位作者的高见,在于提出了新的入门方法。

传统调研关注人们外在的“人口特征”。比如说,你和我性别一样、年龄相仿、住得不远、职业相同、学历和收入都差不多,那么我就能在问卷调查或焦点小组中代表你、以及类似特征的其他人;至少对发起调查的商家而言,我的选择能代表你的选择。时下“代表”是个敏感词,若不是看在小礼物或money的份上,我真想向商家坦白:我代表不了你和别人。
两位作者关注人们内在的“心智特征”。比如说,你和我都“忠实于自己的选择、喜欢冒险、关注当下,不注重利他主义和获取信息,”那么咱俩都属于“赌徒型决策者”,咱们在投资、投机、投票、投诉、投亲靠友、投怀送抱的时候会做出类似选择。
窃以为,作者的观点靠谱。俗语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而这“本性”不就是每个人的心智习惯?你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选择都体现了你的心智习惯。
如何了解他人的心智习惯?只能“察其言、观其行”。所谓“日久见人心”,某某人是哪种人,若你见多了他的种种选择,就能知道她用什么方式感受和思考问题(此即心智习惯)。对商家来说,通过了解用户以往的选择、摸清他们的心智习惯,就可以预测他们未来的选择。要是运用得好,这套方法没准能成点金术。

可是,一个人的心智习惯从何而来?书中着墨不多,我想在此转述一位朋友的感悟,但愿不是画蛇添足、而是抛砖引玉。
在一次讨论会上,主持者要求大家谈各自的“成功秘诀”,他当时想到的答案是:撒谎。凭着伪造的工作简历,他大学毕业后得以进入IBM等多家大公司工作,有机会学习掌握计算机领域的高端技术(当时PC还没出来),也才有了之后事业上的发展。
讨论会后,他回忆起生活中的种种往事,发现自己经常通过撒谎去解决问题。自己是个撒谎者!他想到了小时候的一件事。他把玩具扔进家里的马桶,结果造成阻塞,父亲质问他们几个兄弟姐妹是谁干的,他怕受惩罚就撒谎说不知道。后来,他把这件事称为“天堂坠落的故事”。他认为,在此之前,他生活在无忧无虑的天堂;在此之后,作为撒谎者的他经历了生活中的种种烦恼。

从那之后,我对伊甸园的故事有了新的理解——尤其是“知善恶树”的隐喻。
人刚出生时没有是非观念和自我意识,如果未感饥饿、口渴或疼痛,它基本处于无忧无虑的天堂状态;而且,饥饿、口渴、疼痛的刺激一旦解除,它马上就会心满意足。然而,随着一天天长大,随着不断听到、看到、感受到他人的对错观念,随着不断意识到身体的局限性以及与他人的分别,它不但在接受周围社会的观念,而且在选择自己感受与应对外部世界的方式(即心智习惯);一旦做出最初的选择(就像我朋友“天堂坠落的故事”),那种心理习惯就会像雪球最初的核,它越滚越大、越滚越结实。在“滚蛋”的过程中,自我意识形成了;雪球核之外的雪好似混合在一起的记忆、观念、情感,自我意识还是个“混蛋”。

从这个意义上讲,“原罪”的传说并非全无道理,只是需要重新解释一下。
“罪”是什么?
并非你天生就有什么错,而是你选择了一种令自己不快乐的自我意识和心智习惯,你的“罪”就是你让自己烦恼。
如何脱“罪”?
认识自己:You Were What You Chose。
回归真我:You Are What You Choose。

(我这里还有几本出版社给的样书,想免费赠送有缘人。若你有兴趣、且愿意付快递费,请将姓名、地址、电话发到我的邮箱zhaoheng999@sohu.com。最好在北京,不然快递费太贵,你还不如自己网上订一本。)

展开全文
有用 5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谁在选择?”的回应

温吞。吞 2011-06-12 22:05:04

麻烦现在还有样书么?

时间、时间 2011-02-17 21:03:27

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