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和自己赛跑的人_阿里巴巴神话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创业 > 阿里巴巴神话 > 我们都是和自己赛跑的人
大翡翠 阿里巴巴神话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09-09-20 22:09:53

我们都是和自己赛跑的人

马云研究:之前有看过马云在赢在中国里精彩的点评,觉得这个方块脑袋十分之狂,想法总会与众不同,在校内也转过他的演讲,每次听也会莫名的热情澎湃,也开始慢慢憧憬创业的兴奋,和理想照进现实的喜悦,最近更是看到在庆祝阿里巴巴十周年晚会的朋克造型,决心小研究一下这位风云人物的经历和性格。

马云其人
英文姓名:Jack Ma
性别:先生
国籍:中国
祖籍:商人之乡——浙江
年龄:不惑之年
学历:专升本
长相:颚骨深凹,头发扭曲,相当奇特的顽童摸样(如图)
单位:阿里巴巴
职业:创立者(已辞)兼CEO
个性:张狂,冒险
登上《福布斯》杂志评语:深凹的颚骨,扭曲的头发,淘气的露齿笑,一个5英尺高,100磅重的顽童摸样。这个长相怪异的人,他有拿破仑一般的身材,也有拿破仑一样的伟大志向。
特色:

1. 极具争议性
1995年,当他最早一批在国内投身互联网并到处宣讲互联网时,别人说他是骗子;
1999年,当各种互联网概念漫天飞,而他仍坚持B-B模式时,别人说他是疯子;
现在,当他表示5年内要把阿里巴巴(Alibaba.com)做成世界前十名的站点时,别人说他是狂人。
不管别人怎么看,怎么说,马云只在乎自己怎么做 。

2. 贵在坚持
马云不仅没有令人炫目的世界一流高校的学历和一流企业的从业背景,相反,他从不讳言自己不懂互联网技术,至今还只是会收发E-mail和上网浏览等基本操作。他笑言自己小学考重点中学考了三次没有考上,大学考了三次才考了个师范学院,且是由专科升本科。
值得庆幸的是,马云从12岁起就开始学习英语。没有家学渊源,父母连ABC都不会,只是由于自己喜欢。1979年刚改革开放那阵儿,到杭州旅游的外国人多起来,马云一有机会就在街上逮着人家开练。就这样,没有出过一天国,马云练就了一口纯正、流利的英语,这对他日后的发展大有裨益。多年后,他在面对BBC等各大媒体采访时应对自如,在世界各地演讲时侃侃而谈,表现出来的气度丝毫不逊色于人,令人不敢小觑。
在开始独立创业前,马云的经历也并非乏善可陈。他在进入互联网之前是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的英语教师,作为毕业时在500多人里分配到大学里(其他人都到了中学)唯一的一人,可谓很不容易,所以毕业时母校的校长要求他至少在分配的单位呆5年。尽管自己“三天没有新的想法就难受“,尽管5年当中有各种诱惑、各种机会,但为了信守诺言,马云都没有动,而是认认真真教了6年多书,并曾被学校评为十佳杰出青年教师。
当老师的这段经历,马云认为对自己日后创业也有帮助。“我跟学生之间是真诚的感情,后来跟同事之间也是这样一种关系,不象老总与下属的关系。”怪不得他公司的员工都是直呼其名,外人尊称他马总时,他也很不习惯,赶紧纠正“别叫我马总,叫马云!”

3. 极富创造性
“1994年底,就有人跟我讲互联网,我似懂非懂”。1995年,马云给浙江省的一个企业做翻译,到了美国,才发现互联网的妙处。“我感觉它肯定会影响整个世界,而中国还没有,但到底会怎么样,也说不清楚。没想到会那么快,那么猛,没有预料到5年后发展成这样。”
30 岁的时候,马云决定出来闯荡闯荡,没有考虑得过多,一头扎进了互联网中。1995年4月,他创办了“中国黄页”,这是国内第一家网上中文商业信息站点,同 时也在国内最早形成主页发布的互联网商业模式,成功地发布了无锡小天鹅、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等中国第一批互联网主页。
1997 年年底,马云决定到北京发展。他带着“中国黄页”的6个新人,从杭州来到北京。“如果说我这辈子骗过人,就骗过这6个人。我对他们说跟我做吧,机会多多。 其实说实在的,当时我自己心里也没底。”马云一行加盟到外经贸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运作该中心所属国富通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他们开发了外经贸部官方站点、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网上中国技术出口交易会、中国招商、网上广交会和中国外经贸等一系列站点。其中,外经贸部站点成为国 内部委中最早上网的政府站点; 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是中国政府首次组织的互联网上的大型电子商务实践。马云与雅虎杨致远合作,使国富通成为雅虎在中国的独家广告代理。
1999 年2月,马云到新加坡参加亚洲电子商务大会,发现讨论的是亚洲的电子商务,发言的85%是美国人,说的全是Ebay、Amazon。他突然蹦出一个想法,亚洲要有自己的模式,中国要有自己的模式。欧美的电子商务市场,特别是B-B模式是针对大企业的,亚洲电子商务市场主要在中小型企业,这两种市场不可能用一样的模式。马云决定创办一种中国没有,美国也找不到的模式。

4.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到了1999年3月,马云作出惊人决定——回到杭州重新创业。为什么要杀回老家去呢?马云现在回答说“回到杭州,是为了避开所有的干扰,我们不需要炒作,需要干实事,大家都在做泡沫的时候,我们要做扎实的事情,另外是觉得在北京做得太累了,需要回家去换个环境。”
回去时,当初从杭州跟到北京的6个人一个不少,加上其他人一共18个人。当时马云只给他们3天时间考虑,回去的条件是每月只有500元工资,在 加拿大MBA 毕业的也一视同仁。而这些人在外经贸部要名有名,要利有利。与此同时,各大互联网公司正好在招兵买马。但他们都跟着马云回到了杭州,大家把各自口袋里的钱掏出来,凑了50万元,开始创办阿里巴巴网站,明确其发展方向是为商人建立一个全球最大的网上商业机会信息交流平台。
为了这个目标,一段时间里,他们似乎销声匿迹了。没有办公室,就在马云家办公(家里最多的时候坐了35个人),把自己封闭在房间里,埋头苦干,每天工作16 到18个小时。马云说,“我做了几年企业,看到太多的公司开张的时候大张声势,后来越来越小,甚至消失。我们要从小到大,去创造、去培养,宁可先苦后甜。”

5. 一鸣惊人
马云他们果然不久就尝到了甜头,阿里巴巴网站一鸣惊人——迅速受到了欢迎。由于抓住了商人最关心的焦点: 买与卖,更重要的是简单易用,能找到要用的求购及销售信息,会员纷至沓来。在没有一分钱收入的情况下,相继获得了高盛500万美元和Softbank 2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
“东方的智慧+西方的运作+全球大市场”的运作模式吸引了众多优秀人才,包括全球最著名的互联网投资家孙正义担任首席顾问,前WTO总干事萨瑟兰担任顾问,全球网络界举足轻重的人物吴炯担任技术总监。
目前,阿里巴巴网站不仅已经有中文简体、中文繁体、英文站点,还有日文、韩文及德文等多种欧洲语言的当地站点,共拥有来自202个国家的42万个商人会员。欧洲很多商会都与他们签订协议,把阿里巴巴推荐给中小企业。美国商务部也重点推荐阿里巴巴给其用户。他们所开创的为商人与商人之间实现电子商务而服务的模式,被认为是符合亚洲,特别是符合中国发展特点的B-B模式,并被誉为是继雅虎门户网站模式、亚马逊B-C模式和Ebay的C-C模式之后,互联网的第四种模式。其独特模式被美国十大著名院校的商学院研究,而且还被列入哈佛大学商学院MBA的教学案例。
马云本人则应邀多次在北大、哈佛、斯坦福、伯克利等世界名校演讲,中国的传统企业只有海尔总裁张瑞敏才获得过同样的殊荣。他还是中国大陆第一位登上美国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封面的企业家,2000年10月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2001年度全球100位“未来领袖”之一。2002年5月,成为日本最大财经杂志《日经》的封面人物;《日经》杂志高度评价阿里巴巴在中日贸易领域里的贡献 "阿里巴巴已达到收支平衡,成为整个互联网世界的骄傲。”

6. 机遇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抛开所有的光环,马云能自己认清自己吗?马云问答:

您的性格特点和最大的爱好是什么?

我的性格缺点有一大堆,最大的优点是总是开开心心的,特别是大灾难来的时候,压力越大越开心,如果顺利的时候,比谁都担心。
这几个月是最开心的时候,大势不好的时候,只要冷静,就是机会最好的时候。我业余没有太多的爱好,喜欢看武打小说,因为可以让我东想西想。

您认为自己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聪明,是勤奋,还是运气?

我觉得我们还没有成功,这绝不是谦虚,要做80年的企业才做了19个月就成功了?我们离成功真是太远了。阿里巴巴还是一个很小的创业型企业,要做的事现在只完成了计划的不足5%,只不过冲锋在前,作出了一定影响。人认为自己成功的时候,第二天就走下坡路了。
阿里巴巴能生存下来,靠的是运气、努力、务实、不放弃,最主要的是有一支好的团队。
到现在为止我也不认为自己聪明,是200多名员工让我显得很聪明。我既不懂技术、又不懂管理,我这个CEO 确切的来说是首席教育执行长官(Chief Education Officer)。倒是很勤奋,运气也不错。对于阿里巴巴来说,过去、现在、将来运气都显得太重要了,比如整个亚太地区的融资良机,是从去年9月到今年3 月这6个月,我们正好在这段时间里成功融资两次。
一路走下来,我的梦越做越大。我觉得我的最大经验就是千万不要放弃,任何时候都要勇往直前,而且要不断创新和突破,直到找到一个方向为止。跌倒了爬起来,又跌倒再爬起来。如果说有成功的希望,就是我们始终没有放弃。
我从来不把明天想得太好,不会安排一个美妙的明天,而是明白明天的困难会更多,明天会更残酷,只要不放弃,就有办法对付。有了这种心态,在做事 的过程中,能够调整自己。我们今天面对将来的信心主要来自我们前面5年残酷的经验,未来5年要付出比前5年更艰辛的努力去面对。
我的价值在不断去创造,如果停止创造,就一文不值了。以后我还会不断创新,做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想了就要去做,做错了又能怎么样呢?又不会把天捅一个大漏子。

分析完这个如神话一般的故事,比较看好这个人,还有他的整个团队,再研究了一下阿里巴巴团队文化,充满激情,令人神往,总公司大楼的内部设计现代人性,员工工作得顺心如意,很有点Google的意思。最后的最后,附送马云同鞋的狂言。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部分人是死在明天晚上,只有那些真正的英雄才能见到后天的太阳。

80年代的人不要跟70年代,跟60年代的人竞争,而是要跟未来,跟90年代的人竞争,这样你才有赢的可能性。

聪明是智慧者的天敌,傻瓜用嘴讲话,聪明的人用脑袋讲话,智慧的人用心讲话。所以永远记住,不要把自己当成最聪明的,最聪明的人相信总有别人比自己更聪明。

权威是你把权给别人的时候,你才能有真正的权利,你懂得倾听、懂得尊重,承担责任的时候,别人一定会听你,你才会有权威。

创业路上需要激情,执著和谦虚,激情和执著是油门,谦虚是刹车,一个都不能缺少。

第一次创业最大的收获是让我重新认识自己;
第二次创业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团队的成功带来的成就感,有相当多拿到期权的同事,他们拿到的是相当于10年的工资;
第三次创业,认识了自己是一个焦虑的人。

展开全文
有用 7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我们都是和自己赛跑的人”的回应

~馨~福 2009-09-21 11:08:19

开始有点头绪了。很好..意义有点像《方与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