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富豪们的奢华和苍凉_大富时代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创业 > 大富时代 > 石油富豪们的奢华和苍凉
左页 大富时代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1-03-24 19:03:55

石油富豪们的奢华和苍凉

文/左页

1935年,匹兹堡大学授予罗伊•卡伦理学博士学位,以表彰这位石油商人在石油深层钻探方面的巨大贡献。这是一次对所有德州石油商人智力上的巨大肯定,或许也是一次史无前例的表彰,因为罗伊•卡伦连小学五年级也没有上完。12岁那年,因为贫困,卡伦不顾母亲的反对,毅然辍学,去了一家糖果厂开始了每天10个小时的工作。他对妈妈许诺说,“总有一天我们会住上一套宽敞的白房子”。凭借惊人的毅力和天赋,他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而且在巅峰时期曾经一度还成为了美国首富。卡伦的故事是一个传奇,同时也是德克萨斯所有石油商人和早期“野猫勘探者”的典范,勤奋聪明,积极进取,并敢于冒险。

卡伦的成功正好对应着美国的镀金时代,在那个时代,大量两手空空的淘金者奔赴美国西部,每一个人都幻想着拥有属于自己的油田和源源不断的财富。也正是此一时期,美国诞生了在它短暂的历史中最多的百万富翁。这一时期也被撰写《大富时代》的作者布赖恩•伯勒称为“美国创作财富最伟大的时期之一”,或许只有90年代的互联网热潮堪与之相媲美。布赖恩•伯勒的《大富时代》资料丰富翔实,笔触生动,他细致而微地描述了德克萨斯四大石油富豪家族从上个世纪40年代兴起一直到80年代衰落的整个过程,除了出身低微的罗伊•卡伦外,还包括出身银行世家的克林特•默奇森和他从小的同伴好友希德•理查森,以及精力充沛拥有三个家庭的H.L.亨特。我们能从中看到德克萨斯石油商人充满传奇的创业故事和他们之后奢华的暴发户生活,以及巅峰期过后的落寞和凄凉。但布赖恩•伯勒的目的其实远远不止于此,他试图展现的是,伴随这些富豪的诞生,整个德克萨斯州乃至整个美国悄然而至的财富观念,以及消费和生活方式,甚至政治和文化生活。

德州石油商人的巅峰时期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30年代,但其实他们被大部分美国人所熟知,并产生巨大的影响还是在上个世纪的40年代末。那是在1948年2月的一个下午,四大石油富之一H.L.亨特身穿一套华达呢成品西装,戴着一顶灰色软呢男帽,正走在商业街人行道上。在他等红灯时,突然有个人举起相机,抓拍了一张照片。此时的亨特并没有太在意,他还以为是有人在拍他背后的建筑。这位拍照的人其实是《生活》杂志的一名记者,也就在这一年4月份的《生活》杂志中,人们看见了亨特的大照片,以及下面的标题:“这就是美国首富吗?”这篇报道的重要意义在布赖恩•伯勒看来,无论怎么高估也不过分,因为正是这篇报道引来了大量的东部作家蜂拥至德克萨斯州,也正是从此一时期开始,富裕的石油商人的生活被分成了两个部分,一个是1948年之前他们鲜为人知的创业和冒险故事,另一个是他们之后以牛仔、家畜和吹牛大王著称的形象。

如果说卡伦的故事代表了早期石油富翁们在事业开创之初令人赞叹的进取和开拓形象,那他们之后富裕起来的生活就似乎少了一些让人愉悦的东西了。1952年,一本叫做《巨人》的小说风行于整个美国,它也让所有的美国人见识了德克萨斯州石油暴发户们的可笑和愚蠢——他们不停地自吹自擂,呼朋唤友邀请明星贵宾,开着私人飞机,说着空洞的政治宣言,浮华而招摇。这本小说是以著名的石油商格伦•麦卡锡为原型的,他的愚蠢行为包括殴打市民、炫耀肌肉,以及酗酒闹事,不过最著名的莫过于修建休斯顿最豪华的“三叶草酒店”。为了壮大声势,他不惜花费重金邀请了3000人挤在15英亩的建筑工地上观看酒店的开幕仪式,其中包括德克萨斯的政要,以及众多知名或不知名的演员。现场的混乱和拥挤,以及让人忍俊不禁的发言和不断出错的麦克风暴露了这位暴发户急于炫耀财富的可笑之处。《时代》杂志的一名记者描述这次聚会,“融合了繁忙的地铁、精神病院里的万圣节和马戏团火灾这三种情况下最令人兴奋的特点”。尽管如此,这些愚蠢却也并不阻碍10个月后麦卡锡顺利登上时代杂志的封面,成为显赫一时的“孤星州的花花公子”。

麦卡锡的生活代表了石油富豪们巅峰时期的奢侈生活,也是美国人对于德州石油富豪生活的集中想象,这一漫画式的形象也在他们众多的私人岛屿、家庭飞机,和无数的情人、农场庄园,以及各种体育玩乐中得到了印证。不过在布赖恩•伯勒看来,其实他们最重要的玩乐活动还应该包括极端的政治保守主义思想,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众多政治和金钱的黑幕交易,包括对于乔•麦卡锡极端迫害行为的支持和对于林登•约翰逊、艾森豪威尔等多位右翼总统的金钱援助。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约翰•肯尼迪刺杀事件”,这或许是极端右翼的石油富豪玩得最过火的一次。当然肯尼迪的死已经成为了一个迷,一个无法解开的历史公案。但是,很多美国人都相信,它一定与德克萨斯州石油商人有直接关联,而他们疯狂的长期的右翼政治宣传也的确助长了人们心中仇恨的情绪。这种宣传就包括H.L.亨特长期支持的“事实论坛”,以及后来声名大噪的《国家评论》杂志。有很多次, H.L.亨特家族和克林特•默奇森家族都被牵扯进了肯尼迪刺杀案的猜测之中,尽管后来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他们直接参与了谋杀行动。这一事件也让德州的石油商人和极端保守主义彻底画上了等号,现在人们偶然想起来,甚至还会骂上几句“邪恶的德州石油商”。这一影响是深远的,也许还是他们至今依然留给美国人并不多的遗产之一,在德州石油商人辉煌的时代离去许多年,来自德州的保守主义代表乔治•布什还受这一影响的牵连。

德州石油商人的创业故事充满了冒险和传奇,他们的富足生活却也充斥了太多的奢华、愚蠢,甚至暴力。不过无论如何,正如布赖恩•伯勒所说的那样,第一代的石油商人和他们后辈延续的辉煌曾经一度占据着整个美国从40年代末一直到80年代初,对于财富和消费方式的想象,甚至也塑造了后来人们对于德州人,甚至美国生活方式的刻板印象。对于美国的想象,我们曾经见识过马克斯•韦伯以富兰克林的形象来隐喻资本主义的禁欲精神,也知道与之相反,恰相对比的桑巴特笔下的纵欲和浪费,后者曾经见诸于美国60年代的享乐主义,其中我们熟悉的比如60年代的休•赫夫纳和他创办的《花花公子》。可以说,人们对于美国的想象源自于两重相反的形象,一个是财富创造之初的勤奋和聪明,一个是财富聚集之后的奢华和腐败。这一矛盾的双重想象正好能从布赖恩•伯勒描写的这些石油商人身上体现出来,这一矛盾也是丹尼尔•贝尔所谓的“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在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新能源时代的到来,石油大富豪时代已经逐渐远去了,除了少数例外,四大家族中已经没有任何成员再担当着美国政治和经济生活的主角。其中最为凄凉的莫过于默奇森家族中的小克林特,破产时,手头的现金只有4876.66美元,甚至这也不属于他。而亨特家族,因为投机于白银市场,损失大部分的财产,最后家族也陷入分裂和衰弱。不过最为典型的凄凉石油商还要算是格伦•麦卡锡和他的三叶草酒店的命运。据说在登上《时代》杂志的10个月之前,因为不加节制的挥霍和浪费,他就已经陷入了严重的财务危机。他很快就失去了三叶草酒店的拥有权,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消失于公众的视野。一直到1986年,有人提议要拆除三叶草酒店,已经80岁的麦卡锡出现在一群拯救三叶草酒店的示威游行队伍之中。麦卡锡显得苍老而无力,眼窝深陷,颧骨突出,早已破产的他和妻子已经在拉波特郊区住了很多年。他显得很激动,气急败坏地说:“拆除这座酒店简直太愚蠢了!”不过,他最终也没能阻止三叶草酒店的拆除,也没有阻止一个时代的离去。一年以后,麦卡锡死于肾衰竭。

《大富时代:得克萨斯四大石油豪族的兴与衰》 布莱恩•伯勒 著;王勇 陈青 译。2010年12月第一版。


刊稿 于 时代周刊 时代阅读 122期

展开全文
有用 4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石油富豪们的奢华和苍凉”的回应

王二呆直到么友 2011-12-14 08:57:09

对应中国的是房地产商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