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在荒谬之上的黑金帝国_煤老板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创业 > 煤老板 > 建筑在荒谬之上的黑金帝国
李伟长 煤老板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0-04-06 01:04:57

建筑在荒谬之上的黑金帝国

作为80后生人,得益于深具中国特色的语文教育,我从初中起就开始被教导:资产阶级暴发户只会出现在资本主义社会。巴尔扎克塑造的暴发户形象,形象地展示了资产阶级“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但是后来,现实生活更加形象地告诉我,暴发户如果出现在我们可爱的国家,就不仅仅是无情的金钱交易,还有充满温热的权术交易。煤老板的横空出世就是最好的例子。

一个有抱负的小说家如果企图去揭示现实生活的真相,会发现他的笔是多么的无力,小说不可能比如今的现实生活更加精彩。且不说“门”啊、“被”啊等时代关键词背后的奇幻故事,单说“煤炭”这个暴利行业——— 作家能想象得出,某一个矿难可以一下子死108人么?想象得出哪个富豪像中国煤老板那样,“哗啦”一下子买20辆悍马么?现实只要列为文字,稍加修饰,就是一部诡异纷呈的劲爆小说。

长篇小说《煤老板》很有意思,且不说文字如何,见识深不深,仅看书名,绝对劲爆,令人遐想联翩。先看小说的广告词———“本书通过对煤老板及其群体的全景式展示,以窥视特殊行业、群体、圈子的潜规则,透析世态人情,探秘官商勾结牟利、官场腐败的黑幕。透过煤老板的真实生活,此书为读者展示了最活跃的社会众生相,残酷但却酣畅,真实而又客观。”这条概括很规范,很有教材范儿,又是全景式,又是潜规则,还不忘带上黑幕等词,目的就是要刺激读者的神经,但可惜的是,这些看似撩人的词语只说出了浮于表面的元素,并没有顶到小说的内核,反而削弱了小说的精神。

这个内核,就是两个字———荒谬,值得我们好好玩味。荒谬的时代,荒谬的官员,荒谬的经济方式,荒谬的群体,造就了一群荒谬的煤老板,和一伙伙飞舞在老板们身边的骗子们。在作者看似酣畅的笔调下,在小说辛辣讽刺的余味中,细心的读者甚至能够体会到,连作者自己也觉得荒谬。我们诅咒煤老板的无良,讽刺他们没文化,讥笑他们浑身黏着泥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需要答案,什么情况下,孵出了这些煤老板?小说家不是社会学家,并不需要用严谨的数据来告诉读者,只用故事就可以说明问题。能把如此残酷的现实写得荒谬感十足,像一场滑稽剧,好笑又好气,正经又荒唐,正儿八经的揭露显然没有嬉笑怒骂来得更加动人。作者的笔力可见一斑!

这是怎样的一群人?这些老板们怎么就暴发了?小说试图在回答这个问题,作者用了30多万字的篇幅,讲述了一群普通人怎样被黑金拾掇成了老板。第一个荒谬就是姚秀玲,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靠倒腾煤炭成为当地的女富翁。在被树为致富典型后,又被女市长单雅芝树立为企业典型,推到台前——— 牵头搞能源大厦,这个大厦本身就是一个荒谬的产物,是被一群所谓的高参们忽悠上的。所有的荒谬就由此开始。大厦只挖了一个大窟窿,就干不下去了,被抵押拍卖,白扔了几千万,几乎将姚秀玲逼入了生活的死角。朝令夕改的官场规则,官煤勾结导致煤价的瞬息万变,将鱼龙混杂的各色人等拨弄得灰头土脸,过山车般的财富膨胀和缩水,折磨着每一个疯狂的煤炭大小老板。因丈夫出轨而灰心丧气的姚秀玲,无意中地以超低价买下了别人不要的18座煤矿,未料煤价每吨从50元飙升到200多元,姚秀玲迷迷糊糊间又成了巨富。缓过神来的姚秀玲又将原先的能源大厦接手过来,弄成了一个供全市各级领导子女挥霍消费的金窟。

围绕姚秀玲的还有若干人等,杀猪的、教书的、外来淘金的和职业骗子,人人都是飘起来的,个个身体发软发虚,玩尽手段,为煤炭疯狂。作者写出了当中很多鲜为人知的行话,以嬉笑的方式不但解密了煤老板们的历史,更对官煤勾结的种种龌龊作出了不客气的嘲讽,展现给读者一幅荒谬的煤炭生命地图。

连续不断的大规模矿难,煤炭行业的非法暴利,暴利后面的荒唐规则,老板们的大肆挥霍等等,再高明的小说家能够虚构得出这些玩意儿?还得说小说来自生活,没有生活的明修栈道,哪有小说的暗度陈仓?没有生活的支离破碎,哪有小说的万种风情?当矿难、死人、不公、失范、巨富、罢官等充满刺激性的字眼,以及种种负面消息被连篇释放在媒体上时,你还会对一本虚构的长篇小说《煤老板》感兴趣么?
——for《南方都市报》20100404

展开全文
有用 4 无用 1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