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 做倡导监督工作的NGO如何良性促变—— 梅念蜀与“绿色昆明”案例_中国社会创业案例集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创业 > 中国社会创业案例集 > 案例分析: 做倡导监督工作的NGO如何良性促变—— 梅念蜀与“绿色昆明”案例
胡馨公益人生静 中国社会创业案例集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3-08-02 22:08:33

案例分析: 做倡导监督工作的NGO如何良性促变—— 梅念蜀与“绿色昆明”案例

提前发布即将在第二部《案例解析》中,对《中国社会创业案例集》中对绿色昆明案例的理论解析:

学习目标
掌握公益创业人在救助、倡导和社会创新的过程中如何避免陷入“戏剧三角形”、树立对立、导致依赖。并且,如何采用“赋权动力三角形”来引导各方良性互动,共同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
相关理论
• “戏剧三角形”理论:是一个分析社会交易的理论最初由史卡曼(Stephen Karpman)……
• “赋权动力”三角形( The Empowerment Dynamic)理论,是针对戏剧三角形提出的解决方案,由大卫•爱默若德(David Emerald)于2005年在其著述《TED(赋权动力)的力量》中提出。……

案例分析
绿色昆明的案例表面上看,仿佛是关于作为敏感组织如何与政府之间处好关系的问题,以及中国公益领域普遍的合适人才短缺的问题。关于非营利组织如何在中国与政府处好关系这方面有很多民间智慧,其中恐怕不乏一些庸俗化的窍门。但是,如果抛开非营利组织有关中国政府、政治环境的刻板印象,在世界各地所有做倡导工作的非营利组织恐怕都难免会树立起对立面。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是否有相应的理论指导,使非营利组织遭受“灭顶之灾”的威胁呢?我们可以用“戏剧三角形”来分析公益创业人陷入的“闹剧”,用“赋权动力”三角形模型找到解决的方案。就培养和选拨人才的战略,那些能够领会和掌握这些三角形模型的员工就是适合的人才,可以用有关这些理念的培训来训练团队,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

梅念蜀之所以能成功地创立环保组织绿色昆明,并在短时间内取得切实的社会效果和政治影响,与她个人作为公益创业人的素质密不可分,如她“没有任何抱怨”、“深知善于舆论的重要以及和官方沟通的技巧”。绿色昆明创立过程中的几个案例,足以体现,梅念蜀其实是潜意识中掌握了“赋权动力”三角形的模型,她的心理素质正好满足这个模型要求的积极、负责、实干和目标导向的标准。

绿色昆明2006年关于地下水系保护的倡导就是一个应用“赋权动力模型”而成功的例子。当接到农民举报某河水断流时,绿色昆明用一年的时间写了地下水的事实报告,并对政府管理制度进行调研,在发现管理漏洞后,联合提交相应提案。在提案没有导致政府采取实质行动时,协调市民参与,写有关改进政府监管的“市民信”,以引起政府重视。通过这些举措,绿色昆明树立了关怀、参与和态度积极的形象。结果,政府主动征求绿色昆明的介入,帮助制定有关地下水保护的条例。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没有马上跳入“戏剧三角形”的漩涡,如,将举报当地河流断流的农民和他们的社区作为受害者,自命为他们的拯救者,对开洗车场的老板(已经其可能的在政府里的支持方)进行指责(又成为迫害方),迫使老板感到自己受到攻击,而进行反击(开始新的迫害——受害者——拯救人的恶性循环)。 相反,他们进行调研,用数据和事实说话(挑战者而不是作为迫害者),协调公众以合法的渠道引起政府的重视(如进行提案、写市民信),他们的教练的角色允许使公众成为创造者,政府面对理智的公众和用数据说话的专家,没有感觉被逼到受害者或迫害者的角落,而进行过激的反应,相反,他们以积极合作的态度进行回应,最后进行立法,从长远的角度满足了多方的需求。

保护古树的例子体现了梅念蜀赋权动力策略和某志愿者戏剧三角形方式的差异:志愿者的“你们赶快挖开,不然我带媒体来”,就是迫害者的架势,容易让工程方陷入受害者的角落,结果会引发的不是对抗、以迫害者的角色出现,就是会寻找外援(拯救者),使得形势陷入“戏剧三角形”,使冲突恶化,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梅念蜀所说的“生硬”就概括了这个引发冲突的态度。而她强调的三点,就是作为一个“挑战者”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采取的态度:不是去责备和惩罚,而是激发共同解决问题的探索。

水葫芦的例子,同样是以科学为依据、立足动员公众的参与,为什么这次几乎为组织带来“灭顶之灾”呢?从以下的两种途径的对比来看,有没有“科学数据”和“公众动员”这两个因素,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而是如何使用这两个因素。绿色昆明在这件事的处理上实际是陷入了戏剧三角形。在下面的表格里,我在戏剧三角形的栏目里,列举他们现实中相应的行为,在赋权动力三角形的栏目里,阐述一个组织在这种情势下,应该如何应对。 (……详略)

成功的公益创业人的往往强调在处理与政府的关系时,要讲究工作方式。其实,他们并不是在宣扬一种庸俗的手段,或者以一种没有尊严的方式讨好。正如梅念蜀的案例显示,他们的智慧其实符合心理学中避免冲突、有助于最终目标实现的思维框架。做倡导的组织尤其要注意避免站在道德的制高点,用惩罚、揭丑、羞辱的方式批判一方,以救世主的身份出现,拯救另一方。因为这样,他们的工作只会制造无穷的戏剧三角形,让三方陷在这个戏剧漩涡,问题的解决反而会滞留原地。如果来概括倡导和救助型的非营利组织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的话,就是那些有意识避免戏剧三角形角色情结、主动承担赋权动力三角形中角色的人。绿色昆明也许可以用这个理论来改写他们的“员工工作表现评估”,并知道A和B,谁去谁留了。

(c) 胡馨, 2013

敬请大家期待案例集的第二部分《案例解析》的出版!届时将有更详细的案例学习指导。

展开全文
有用 2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