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的内容看完之后,感觉特别的浮躁,用词用句的感觉充满了诱惑性。
每个章节的标题起的都很庸俗也很感性。。。本书内容上也只是一个归纳总结理财渠道的作用。没有从理性层面去做必要的剖析。
例如,鼓动大家做房奴,鼓动人们盲目的去买房。 (2010年可能还合适,2011年呢?再过5年呢?不同地区的差异性呢,1线城市额2-3线城市的 差异性分析就没写,而且对我国未来政策的风险都没做理性的分析判断。随大流的跟着感觉走吗),当然,N年之后,这本理财快餐书,还有谁会想起,那就不知道了。
很多章节的内容带有广告煽动性(看到一些内容,给人一种为保险,银行等拉客户的意思。而国内保险,银行等国内特色的问题和风险却只字不说)。总而言之,本书称呼为投机指南更为恰当一些。 (不过这也国内很多理财作者的通病。鼓动读者做出非理性的决定,进入资本市场。)对资本市场,以及国内特色的股市,保险,楼市等等的投资行为的风险没有做出足够的介绍。
当然,如果你换一个视角去看,你也能理解,这样一个媒体人(或者说是娱乐化的财经媒体人)的立场是怎么样的。因为很多财经媒体的分析都带有新闻时效性,而这种时效性就决定了其短期的投机性。毕竟电视节目很少有人会翻旧账的。。错误不会自我放大。 很少有人会去翻电视财经媒体一些新闻的旧账。常常昨天电视是这个观点,才过一天就变卦了(这还是短期你能看出来的,有的媒体上对未来半年-1年预期,如果你有心做数据积累分析,很多有意思的事情你都能看到了。。。,媒体对受众的心理引导和暗示,真是看的太多了)。当你看多见的多了,就感觉很有喜感了。。当然,很多大爷大妈们等无思考能力者还是很喜欢看这些媒体人的节目的
而且如果通读全书的文章后,你会觉得有些观点其实是冲突的,有些观点其实是为了表面化的平衡而写的。
总之,整个书中,作者的心态不够平和。有种市井小民的味道。。 书中的行文也体现了女性投资者感性的一面,甚至有点自大的感觉。
。不过倒也符合电视财经媒体那种快餐式文化的路子。。。短线投机的感觉特别明显。作为一本快餐消费书。还凑合吧。。至少入门看看还成。
至于具体如何理财。。这本书的帮助到不太大。。。最多开启一些理财盲的大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