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与实践之间_公司理财精要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理财 > 公司理财精要 > 理论与实践之间
Berliner 公司理财精要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0-12-25 21:12:30

理论与实践之间

本人的读书笔记,见笑了

理论与实践之间
——读《公司理财》

摘要:作为财务管理学的权威著作,《公司理财》已经赢得了世界范围的声誉,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深受教师和学生的喜爱。其再版7次,重印达数十万本就是最好的证明。而作为一个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公司理财》更是我的专业必读。整个11月份,我将这本书再次通读了一遍,感慨良多。读后既对公司理财的三大理论思想方法(资本结构分析、风险收益分析,期权定价法)有了一个更为透彻的了解,也对本专业的实践应用和发展前景产生了新的思考。本文的主题,也正是对这两大方面的一个具体论述、阐发与总结。

关键词:公司、公司理财、常识、科学性、MM理论、无套利均衡、资产组合、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理论、期权定价理论,思想方法、EVA、期权定价新发展

目次

1. 公司理财:从常识到科学
 2.资本结构分析——MM理论,现代公司财务理论的基石
3.风险-收益分析方法:投资组合理论,CAPM与APT
4. 期权定价法,研究公司理财的新思路
5. 公司理财:学习实践的方法心得
6. 公司理财:实践应用及发展前瞻
参考书目





1. 公司理财:从常识到科学
在开始讨论这本《公司理财》之前,我们不妨问自己一个问题,“什么是公司?”,百度百科上给出的解释是“公司是指一般以营利为目的,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或某些目的而成立的组织。”,清清楚楚,公司一是以营利为目的,二是从事某些活动(特别是商业经营活动)的组织。离开了任何一点,“公司”就不成立。也就是说,公司营利,获得经济资源,乃天经地义之事。获得资源本身就很有策略可循,而在获得资源之后,管理资源的问题也就随之而生了。
对于这两个问题,一开始的人们是把它作为一项常识来看待的。既然要对公司的经济资源出入进行管理,那么首先就必须对它进行记录;这些记录同时也为公司的具体经营提供了必要信息和参考依据,几乎这就是会计记账的起源。同时,公司要扩大规模,很可能就要举债、募股,对这些行为的风险-收益进行评价,就又产生了产权结构和资本结构的问题。而公司制度,公司类型的界定,则涉及到系列契约理论的范畴。公司要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效益,就衍生出了成本预算管理。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和金融的发展,金融工具的使用和信用管理也被提上议事日程,宏观的经济和产业形势也成为了关注对象。这本书的主要框架,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一个公司理财的实际应对方案,其渊源,也是从当时公司经营者的实际管理经验,即所谓“常识”开始的。
但是,这种“常识”毕竟只是一种感性认识,尚未提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人们只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其规律性,科学性也就无从谈起。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也要求公司财务的科学精确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国学者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努力。进入20世纪,一些学者试图利用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分析方法开始突破。法国人巴尼亚尼对风险-收益的权衡做了最初的探索,而后,本杰明•格雷厄姆,高顿和威廉姆斯也为公司财务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尤其是后两位分别提出了“高顿模型”和“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较好地解释了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对于公司财务的开创性意义居功至伟。
直到二战之后,公司理财才最终越出经济学和会计学的藩篱,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形成标志就是大名鼎鼎的MM理论——公司价值与资本结构无关论(无税条件)和有税条件下的MM理论。该理论的影响,几乎可以用“石破天惊”来形容;而其独到的分析方法,严谨的推导和修正,更是让人叹为观止。也正是MM理论,让“公司理财”跨出了从常识到科学的最重要一步。我们几乎可以说,MM理论是现代公司财务理论的基石,它对于公司财务的意义,正如牛顿三大定律对于物理学的意义一般巨大。鉴于MM理论的重要性,本文在后面也将用一章的篇幅,对MM理论进行专门的分析和阐释。
随后的六十年代,WACC加权平均资本分析法,以及NPV和IRR收益分析法开始被企业广泛应用。与之几乎同时,马科维茨的“投资组合理论”,和夏普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利用数学工具,解释了财务决策的另一个核心问题——收益与风险的权衡问题。在此基础上,人们发展了指数模型和套利定价理论(APT),提出了贝塔系数和财务杠杆的概念,对CAPM的实际应用问题做了十分有益的补充,也进一步完善了公司理财“无套利均衡”的基本原则。再之后,包括二叉树模型和布莱克-舒尔斯公式在内的期权定价模型,令人信服地分析了动态的无套利均衡状况,并为80年代之后金融衍生工具的大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期权分析法的运用,更使公司对投资决策有了一个全新的评价视角。同时,法马的有效市场假说则从宏观角度说明了“市场信息”与“不确定”的关系。这些思想,构成了迄今为止公司理财理论的核心内容。正是这些内容,使得公司理财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更为增强,公司在财务方面的“应对方案”也显得更为专业了。本文的三,四两章,是对收益分析方法和期权定价法的详细分析,其实也正是笔者读了《公司理财》后,自己对这个“应对方案”的一些理解和体会。
可贵的是,《公司理财》的作者并没有满足于这个经过历代学者苦心经营,已经较为完善的“应对方案”;他的目光同时也投向了当前最新的金融和财务管理创新。上世纪八十以来的垃圾债券,利润平滑化,以及EVA成本管理,统统没有逃脱作者的法眼。同时,从这本书中我们也能看到“公司”的变化。一个世纪以前,人们眼中的“公司”还仅仅是一个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营利性组织;而在当下,尽管“公司”的本质仍未改变,但其生存环境、经营方式和资源运用已经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谈起公司的社会责任,公司的全球化战略,公司的危机应对……自然,“公司理财”的内涵也应该有所深化,它不应该仅仅局限于那些经典理论的阐释和引申,更应深入前沿,关注现实,积极开拓创新,从现实生活中发掘新的思想方法,使这门学科始终保持勃勃生气,始终保持对变化中经济环境的前瞻指导性与实践意义。
总而言之,纵览这本《公司理财》,我们可以发现:理论和现实是紧密相连的,现在课本上粗体字的公式,定理,其实并非来自科学家在书斋中穷经皓首的研究,而是来自常识;更准确一点说,是来自于几百年来,千千万万公司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而进行的,不无冒险和创新精神的实践。只是通过了一代代学者的提炼、深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在这个基础上借鉴、运用会计学、数学、经济学等其他学科的工具,才最终成就了这部《公司理财》。此时此刻,常识已经变成了科学,也就有了进入庙堂,被莘莘学子细细研究的价值。而对于我们来说,还要走出下一步——把公司理财创造性地用于实践之中,只有这样,我们方能完全领悟书中的深意,体会到《公司理财》思想的内在精髓。

 2.资本结构分析——MM理论,现代公司财务理论的基石
毋庸置疑,公司理财的核心,在于选择如何增加公司价值的决策。这也是判断资本结构优劣的一个最基本标准。对于这一问题,企业可以考虑选择合适的资产和投入时间,并进行详尽的收益-风险衡估,最终做出有利于公司长远利益的决策(出于研究方便,我们把资产分为股票和债券两类)。然而,仅仅有这些显然是不够的。多种资产组合之后,可能产生协同效应,其风险-收益和各个资产的加权平均收益早已大相径庭。此外,现代经济环境中还存在着“交易摩擦”,不少政策、规定和社会现象,很可能要使公司付出额外的交易成本。为此,必须引入一种新的思想方法,为公司资本结构的决策提供理论基础。
传统的财务理论对此提出了一个“度”的概念,认为无论是债务,还是股权,都应该保持在一个适当的区间之内。由于债务成本较低而财务风险较大。如果把负债比率保持在一个恰当的水平,就有可能实现价值最大化。然而,传统财务理论对资本结构的具体决策指导却语焉不详,其推理仅仅停留在“常识”阶段。直到1958年,莫迪里安尼和米勒提出了经典的MM定理,情况才有了革命性的改观。事实上,这也是现代公司财务理论真正确立的标志。
MM定理的基本结论,就是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无关。当然,这里有着极为严格的假设条件。首先,资本市场必须是完善的,没有税收和交易成本,投资者完全理性,对企业价值的预期完全相同,而且和企业以同样的利率借贷。归结起来就是两句话:一是市场完美,没有交易摩擦;二是没有无风险的套利机会,市场处于均衡状态。
在这里我们假设市场完美,没有交易摩擦,是出于研究的方便。而假设没有无风险套利机会,则是由于有效市场的自动稳定机制——套利自身就将消灭套利。假如市场存在无风险套利机会,就表明市场处于不均衡状态,而套利力量只会推动市场重建均衡,使套利机会迅速消失。市场的有效性越强,效率越高,套利机会就消失得越快。套利的实质,是同种现金流特性的资产之间存在收益差异,本身是与均衡市场相违背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资产组合(不论是债权还是股票)的现金流特性相同,在假设条件下就能够实现完全复制。因此,企业价值也只取决于企业的投资决策及其现金流,其对资本结构的选择,并不能影响企业总价值的大小。以上结论,就是MM定理一的基本内容。
在MM定理一的基础上,借助WACC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分析法,我们不难推出MM定理二,即:有负债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等于同一风险等级的无负债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加上风险补偿,而风险补偿的比例系数,正是这个公司的负债权益比。随着负债权益比的上升,股本风险也随之上升,使得股本的必要收益率也上升了。在这里,这个传统财务理论一直未能解答的问题,终于得到了令人信服的解释。
当然,在没有交易摩擦的假设下得出的结论,并不一定符合现实状况。1963年,莫迪里安尼和米勒引进了所得税,对MM理论进行了修正。很明显,如果企业采取债务融资,就可以形成企业所得税的“税盾”,即利用利息支出起到间接减免公司税收的作用。因此,如果企业适当地运用财务杠杆,将有利于增加企业的总价值。而如果考虑到个人所得税的情况,则MM定理又将作一番调整。随着企业借债的增加,债券将不得不出售给高个人税率的投资者,最终达到一个均衡状态,即企业运用杠杆所获税收减免额等于债权人所负的个税增加额。
如果企业加上企业的财务困境成本综合考虑,就发展成了资本结构的权衡理论。权衡理论认为,杠杆企业的价值等于无杠杆企业的价值加上税收优惠,再减去企业的财务困境成本。企业必须在由债务融资的税收优惠和财务困境带来的成本之间选择一个最优资本结构,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无论是企业的税收优惠,还是其财务困境成本,都是由企业自身的行业背景、盈利水平和资产结构等现实因素决定的。不同的企业可能很不相同。
MM理论也间接证明了,企业的资本成本主要还是取决于资本的使用,而非来源。正是资本使用过程中的风险-收益和现金流量,决定了资本对于公司的价值。资本的来源,无论是股票还是债券,相对而言对资本成本的影响处于次要地位。由此出发,我们可以看出,现实生活中通过负债权益重组资本结构确实能增加企业价值,但是,它并不能影响企业资产本身创造的收益,只是降低了交易成本和信息的不对称性。企业要创造价值,最根本的手段还是要靠提高企业自身对资本的运营管理效率。这,也许就是MM理论带给我们的最具现实意义的启示。

3.风险-收益分析方法:投资组合理论,CAPM与APT
在第二章,我们已经说过,公司财务的核心是选择增加公司价值的决策。那么,决策的核心问题又是什么呢?我们必然要考虑的是两个基本点:风险与收益。显而易见,每个理性投资者都是偏好收益最大化的风险厌恶者。于是,在这两点之间做出权衡,以最大化地满足投资者的效用,就成了财务决策本身的核心问题。
对于这一问题,做出开创性研究的是美国学者马科维茨,1952年,他运用数量化分析技术,提出了投资组合理论。随后,他的学生夏普更进一步,提出了资本市场线(CML)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概念,标志着现代财务理论的走向成熟。而在此之后,这本《公司理财》的作者之一,斯蒂芬•罗斯将他开始的数量分析工具与MM定理中的无套利均衡思想相结合,进而创立了套利定价理论(APT),酝酿出了现代公司财务理论的又一大理论突破。
马科维茨的投资组合理论,首先利用两个统计学概念——期望值和方差来度量资产组合收益-风险的大小。尔后利用经济学的效用理论,绘制出了资产组合分析图。风险边界为一开口朝右的伞形双曲线,它与下凸的效用水平曲线的切点,便是效用最大化的资产组合点了。
从资产组合分析图中我们不难看出,最大效用点并非风险最小点,而是风险与收益的一个权衡。而在多项资产组合的某个区间内,要求收益率甚至与风险呈正相关关系。这说明,部分风险是可以通过扩大投资组合来对冲掉的。我们把这部分可以对冲的风险称作非系统风险,其大小由资产组合中各项资产的相关性决定,这种相关性可用贝塔系数来数量表示。如果我们在投资组合中引入无风险资产(其利率为Rf),过(0,Rf)引一条与风险边界双曲线相切的射线,就构成了无风险证券和有风险资产组合的有效边界,这条边界,我们称之为资本市场线(CML),在现实中,它正是所有合乎理性的投资组合点的一个线性集合。
夏普的CAPM模型也正是从这条资本市场线开始的。当然,类似于MM定理,CAPM也规定了同样严格的假设条件。首先,市场没有交易摩擦,投资者行为理性,市场预期一致(和MM理论假设相同)。同时,市场处于完善的竞争状态,投资者只能交易公开的金融工具,而且只关注计划期内的状况。同样,利用概率统计的数学工具,夏普推导得出,有风险资产市场组合的总风险只与各项资产与市场组合的风险相关性有关,而与各项资产的本身风险无关。也就是说,各项资产自身的非系统性风险是可以完全规避的。由此得出著名的证券市场线(SML),其公式为:
 
这里所谓的β系数,是一个用于描述资产价格波动状况的量,其数学意义是资产协方差和其中一项资产的方差之比。在现实中,β则由收入的周期性、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共同决定。假如β=1,那么就说明这项资产的价格波动和市场平均价格波动相同。而β越大,则说明资产的可能风险就越大,收益也就越高,这当然符合人们的一般常识。
CAPM的提出,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资产收益由无风险资产收益和风险资产的超额补偿两部分组成;而风险资产的补偿范围只包括系统性风险。由于非系统性风险可以靠多元化投资降低,当然也就无需补偿。这一点为早期实证检验所支持,由此,CAPM在资产估值和资源配置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在此之后,默顿、布莱克针对之后在实践中CAPM出现的一些问题,在理论上放松了CAPM的某些假设,提出了零βCAPM,跨期CAPM,多βCAPM,消费CAPM等新理论,为利用CAPM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虽然CAPM理论较好地回答了风险-收益的关系问题,阐述了市场均衡时的资产成交价位,但对于影响投资人对投资报酬的预期并没有做深入研究,同时,CAPM对于分散化投资组合的解释也不够完美。作为补充,本书的作者斯蒂芬•罗斯于1976年提出了套利定价理论(APT),提供了衡量外在经济因素对资产价格变化的影响的有效工具。相对于传统的CAPM而言,APT显然更具现实的实践操作性。而追溯其理论渊源,我们更可以将APT看作是资产组合数量分析工具与MM无套利均衡思想的一种融合。而连接这两者的桥梁,亦即APT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运用了新的分析方法——因素分析法与套利定价模型。
与资产组合理论、CAPM模型一样,因素分析法也运用了统计学的相关知识,其核心是将实践中的主要经济因素视为影响证券市场的经济来源,这些变量的变化直接导致证券收益的变化。因素分析模型又进一步可分为单因素模型和多因素模型两类,事实上,多因素模型就是集合意义上的单因素模型,它把证券收益率的决定视为多种经济因素的集合作用结果。在多因素模型中,法马的三因素模型较为著名,他将股票的风险超额收益归结为三个因素:股市相对于无风险利率的超额收益,大小公司之间的差额收益SMB,以及B/E比例系数不同股票的超额收益HML。后来者卡哈特又加上了一年期的股票收益冲量(PR1YR),构建了四因素模型,较好地描述了资产价格的决定因素。
套利定价模型的假设条件不如CAPM严格,但仍然规定了完全竞争,相同预期和效用最大化三个前提。在此基础上,罗斯进一步假设证券i的收益受k个共同因素的影响,并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在这之中, 表示非系统因素,而各项 则是对所有资产都起作用的系统因素。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两类因素都属于不可测范畴,假如没有意外发生,现实中的收益率就将与期望值完全一致。基于无套利均衡的思想和因素分析模型,罗斯认为多元化证券组合的期望收益由需要补偿的共同因素决定,用公式表示,就是:
 
这便是套利定价模型的一般公式。在这之中, 表示投资者承担一个单位k因素风险的补偿额,风险的大小则由 表示。当资产对所有的k都不敏感时,这个资产组合就是零β资产组合。
如果我们进一步简化问题,仅仅考虑单因素资产组合模型。假设资产组合P1只与因素k有一个单位的敏感度,就能够更容易地确定各单因素资产组合的预期收益。同时,依据套利定价模型,我们也可以在因素确定的情况下建立一个最佳风险-收益权衡的资产组合;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能进一步利用对非预期因素的深入研究,判断资产的实际价值,并以此作为选择和调整资产组合的标准。必须提出的是,由于抓住了无套利均衡的关键点,APT的计算较CAPM已经大大简化,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同时,和CAPM模型相比,由于加入了无套利均衡原则,APT在分析充分分散化的投资组合定价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也正是因为过分强调了无套利均衡原则,APT对于单项资产的定价还存在很大不足。因此,两者的优劣不能一概而论,这是我们在实际研究中应该注意的。
综合风险-收益分析的三大模型:投资组合理论、CAPM和APT,我们不难窥见风险-收益分析理论的发展脉络,理清三者之间前后相承,互为补充的关系。同时通过这三大模型之间的比较,我们也可以权衡三大理论的优势与不足,以此作为我们在实际财务工作中重要的理论参考和方法论来源。

4. 期权定价法,研究公司理财的新思路
和经典的风险-收益分析法不同的是,期权定价法并非从风险-收益的关系入手,而是借助期权这样一种衍生金融工具来描述资产的价值。所谓期权,是授予期权买方在某一特定时间交易某一特定种类、数量、性质资产获取商品的权利。需要注意的是,期权买方没有交易的必然义务,他可以选择交易,也可以不交易,因此期权买卖双方权利义务是不对等的。作为代价,期权买方要付给卖方一定的期权费。在现实中,公司证券与期权有着很大程度上的相似性,许多财务决策中更是带有显著的期权特征。在诸如项目停业开业,人员的薪酬评估等企业活动中,期权定价法都大有用武之地。
在期权费中,包含着两部分内容:期权的内在价值与时间价值。所谓内在价值,就是指期权标的资产的市场价和执行价之间的差额。而时间价值指的是期权费超过其内在价值的部分。把这两类价值再细分,我们可以归纳出期权价格的五个决定因素:标的资产的现价、期权执行价、距到期日的时间、标的资产方差和无风险利率。期权定价的内在理论依据,归根到底,依然是市场上不存在套利机会,但其内涵和风险收益理论的理论背景已经大不相同。
从无套利均衡的角度分析,期权定价法与风险收益法的最大区别,乃是在于无套利分析的阶段性。无论是CAPM还是APT,其无套利分析只是涉及一个阶段,之后其头寸就基本确定;而期权定价法的无套利分析则是动态多阶段的,我们用于复制期权的证券组合,其头寸是不断变化,不断调整的,否则,无套利均衡就无法维持。
本章介绍的期权定价方法主要包含二叉树模型和布莱克-舒尔茨公式(B-S公式)两类。鉴于假定条件的不同,我们可以把二叉树模型看做是B-S公式的特例,而由于其数学上的简易性和应用的灵活性,二叉树模型在实际生活中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使用。
利用二叉树期权模型评估期权价值大致分为以下几步:首先,利用二项式分布,设定资产未来盈利状况的大致预期;然后决定Delta(类似于经济学中的弹性)和合适的借贷量,最后再进行风险中性的评估,在假定风险中性的条件下,计算股价升降的可能性。而B-S公式则模拟出了更为复杂的条件,公式假定股价不是呈二项式分布,而是呈对数正态分布,股价现在是“连续地”而非“离散地”变化,推导思路大致和二叉树相似,但是运用了更为复杂的数学工具。无论是B-S公式,还是二叉树模型,所推得的结论都是一致的,那就是:期权价值与股价-执行价成正比,和无风险利率、到期时间也成正相关,这和我们的直观感觉也是相同的。
当然B-S公式和二叉树模型也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借助B-S公式,我们不仅可以对已知风险的资产期权进行定价,在期权价格既定时, 我们也能反推出该资产的风险大小。对于创始企业价值的评估和管理人员的薪酬评估,我们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导出其价值。而对于评估停业与开业决策、项目上马决策等非此即彼性的决策,还是用二叉树模型更为合适。两种期权定价法并无优劣之分,关键还是在于分清其内在机理,根据企业的现实状况,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出最佳方案。

 5. 公司理财:学习实践的方法心得
众所周知,一部优秀的财务教科书,既需要对经典的财务理论进行深入浅出的阐发;又需要紧紧围绕现实,牢牢把握公司财务理论的主流和前沿;使得读者据此既可以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又可以将书中的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实践之中,做到游刃有余,进退自如。
《公司理财》就是这样的一部教材。首先,它准确地把握住了现代财务理论的发展主线,将风险-收益分析,期权定价和无套利均衡置于全书的核心地位,并通过严谨的推导,生动的事例构建出了三大理论的方法论基础;在介绍顺序上,《公司理财》又遵循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在章节排布和内容详略上照顾了读者的需要;同时,《公司理财》全书的逻辑体系也是开放的,通达的,作者鼓励读者进行积极的讨论,自主的思考;时常提出一些有利于我们读者理解的小问题,课后的题目也尽量贴近了生活实际;最后,《公司财务》抓住了现代财务理论的最新发展态势,特别开辟内容介绍了最新的财务理论发展(如EVA),以及经典财务理论在现代企业中的创新性应用,读来使人耳目一新。我认为,这就是本书的主要优点,以上优点,不仅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学习,也有利于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现代财务管理学既是一门具有独立知识体系的学科,又和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和数学、会计学和经济学三门学科之间的联系尤为密切。财务理论和数学联系的密切程度,我们已经无需赘述。投资组合理论和套利定价模型都应用了概率统计的相关知识,而期权定价模型还需要借助微分方程的知识内容。即使简单如NPV,IRR,资本时间价值的计算,也需要运用函数和数列的基础知识。在这本《公司理财》中,数学公式的推导演算虽不占主要地位,但数学仍然为财务理论的建立提供了一个量化基础;要学好财务管理,就不能不重视数学。而财务管理虽然和会计学有着研究方向上的差异,会计关注历史,而财务着眼于未来。但会计学本身依然为财务管理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思想方法,比如会计恒等式,比如负债权益比例等等。同时,会计学为财务管理提供了一种反向的参照,通过会计学的事后记录,财务管理方式的优劣被有效地反映了出来。财务管理理论也受到经济学的巨大影响,如系统风险的具体度量就牵涉到宏观经济学的相关内容;而对于投资决策本身,经济学也能起到一个衡估和度量的作用。在学习公司理财的过程中,具备经济学的头脑,并把其思想方法推广到现实的财务决策中去,显然也是相当重要的。
学习财务管理学,一定的数学和经济学基础是必须具备的,数理工具的使用更是必不可少。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追根溯源,财务管理学还是一门社会科学,即所谓的“文科”。既然是社会科学,那么我们在研究财务管理时,文科的思维方式依然起到了核心作用。归根到底,财务系统是由人主导的复杂系统,和工程方面的系统有本质区别,不仅需要定量的分析,更需要定性的思维。数学训练固然重要,但财务管理学绝对不是少数数学家才能看懂的东西,在学习财务管理学时,我们不能“执迷于数学”,而应该“超越数学”,最重要的仍然是保持来自社会科学的理念和意识。这正是我们在学习财务管理时应该牢记的。
学习财务管理学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抓住主线,抓住重点。纵观这部《公司理财》,我们发现,在公司理财三大理论思想方法:资本结构分析,风险收益分析和期权定价法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个至关重要的前提条件——无套利均衡条件。这三大理论思想方法,事实上都可归结到无套利均衡原则上。清华大学的宋逢明教授曾经说过:不懂得无套利均衡分析,就是不懂得现代金融学的基本方法论。他所指的金融学,即是由资本市场和公司财务两大部分组成的财务金融分析学。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无套利均衡就是《公司理财》的“主线”,抓住了它,许多问题就会豁然开朗,迎刃而解。在我看来,这正是公司财务的魅力之所在。
最后,我认为,我们还需要时刻关注财务管理领域的创新成果。财务管理学自上世纪50年代正式从经济学中独立出来,才不过五六十年的时间,然而在这一段短短的时间内,依靠借鉴和创新,财务管理学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统计学技术、博弈论、运筹学等多种技术被综合性地应用于财务系统,使得财务管理学本身的内涵得到了极大的深化。同时,数理分析工具和企业实证研究的引入,代表着自然科学和工程的方法论已经向财务管理学渗透。我们必须加以密切关注,对于公司理财在实践应用和发展前景方面的内容,在下一章还将加以详细论述。


6. 公司理财:实践应用及发展前瞻
公司理财的三大经典理论确立,到现在为止已经有三十余年了。三大经典理论已经为财务管理学构建起了一个稳固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财务管理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财务管理的计量以及数理工具的应用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和迅速,同时,工程学中的思想方法也渐渐融入财务管理学的思想体系之中。大量的图解、仿真和模拟技术使得财务管理学日渐综合化,模型化。同时,由于八十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公司治理方面的突破,企业本身也又一次成了财务管理学的开拓者。公司的现金管理、信用管理、风险管理和跨国公司财务,随着企业经营实践的需要也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深入研究。最后,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广泛应用,使得财务管理的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大大降低,也大大增强了金融市场资源配置和转移的能力;而网上银行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更进一步拓宽了财务管理的应用舞台。
八十年代以来,公司理财方面的重要成果主要有:EVA成本管理、新金融衍生产品的开发、以及期权理论在公司兼并、联合和收购方面的新应用。同时,期权理论在成本管理和资本预算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限于篇幅,笔者不准备对上述理论一一详细介绍了,只是述其大概,尽可能对八十年代以来财务管理学的新发展做一个全景式的勾勒。
首先,我们来谈一谈EVA成本管理理论。EVA,意为经济增加值,其公式是:EVA=税后利润-WACC*总资本,也就是说,EVA是企业在扣除资本成本后的盈余。和会计意义上的资本成本不一样的是,EVA同时也扣除了权益资本成本;或者进一步说,EVA进一步肯定了资本成本在预算中的地位,现在,股东价值的增加是第一位的,而非利润。同时,EVA的另一个优点是简洁直观,要么正,要么负,直截了当地描述了股东价值的增加程度。以上两点,使得EVA成本管理被迅速为许多企业使用,最近甚至成为了我国国企在绩效管理层面的一个学习目标。
当然,EVA并非尽善尽美,首先,由于沿用了会计数据,EVA并没有很好地反映出资金的时间价值;同时,由于其根据当前收益评估优劣的特征,容易激发经理的短视倾向。尽管如此,EVA仍不失为一种成本管理的新思路,尤其是它将股东价值而不是利润放在首位,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
下面,笔者来介绍一下金融衍生工具的新发展。金融衍生工具的大发展,和同时期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是分不开的。借助信息技术的飞跃,八十年代,金融衍生工具从原来的期权、期货、远期、掉期、互换等寥寥几种扩展到了数百种之多;同时,衍生工具品种日益细分,不仅包括利率期货、股指期货等由一种初期衍生工具发展而来的新型衍生工具,还发展出了奇异证券、对冲基金等多种初期衍生工具混合而成的衍生工具。衍生工具具有收益高,风险大的特点,这在新型衍生工具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衍生工具都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对于目前的许多企业来说,衍生工具不仅只是被动的避险工具,而且也很可能是丰厚的盈利来源,尽管这也意味着高度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在这些衍生工具之中,期权的作用尤为突出。期权的估值和定价理论,不仅在企业的证券投资、项目投入、套期保值和资本预算方面发挥作用,而且还进一步拓展到了企业的购并和联合层面。企业的投资、融资决策也往往依赖于期权思路。从这个意义上说,目前广义的期权已经延伸到了企业财务决策的各个层面,二叉树模型和B-S公式地应用范围变得更为广泛。
放眼未来,我们有理由对财务管理学的未来抱有信心。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新技术的飞跃使财务管理的发展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为财务管理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世界正在越来越成为一个相互联结,相互促进的统一市场,而财务管理学的理论和思想方法,在企业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也正在日益深化。可以断定,未来财务管理学的理论创新也将层出不穷,而创新的一个重大特征,便是和现实紧密结合,在这一点上,财务管理学的研究者还大有可为。
而作为一名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关注财务领域的前沿创新,把握世界经济热点是必然之事,平时除了努力学习课本知识外,更应积极阅读相关经典原著,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培养自己的专业思想方法,最终使自己的学术素养有一个大的提升,为今后的继续深造和职业生涯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这,也正是我阅读《公司理财》之后,最为深切的感受。

参考书目:
《公司理财》斯蒂芬•罗斯 机械工业出版社
《财务管理学》 王化成 刘俊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证券投资学》吴晓求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货币银行学》易纲、吴有昌 上海人民出版社
《金融工程原理——无套利均衡分析》 宋逢明 清华大学出版社
《金融市场学》 张亦春 高等教育出版社

展开全文
有用 49 无用 1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回应

萍水晶莹 2014-11-30 21:42:38

公司理财第九版,明天到货,下个目标要看的!不知我等数学白痴能否消化?

辋川人 2014-09-03 13:34:17

写得很好!学习了!

meihun000 2014-01-16 19:12:52

赞,向你学习。

冰爽咖啡 2013-10-27 16:39:10

刚刚在读此书,向前辈学习,谢谢分享!

洛韧2 2013-06-03 21:58:39

写的真是好,茅塞顿开!原来觉得自己腹泻,血液堵塞,现在终于通畅了,什么叫醍醐灌顶,我算是明白了,真的很感谢,非常感谢!

god_tao 2013-04-06 22:33:58

bucuo tkanks

Berliner 2013-04-01 17:42:15

谢谢大家的推荐

心灵捕手 2012-07-30 15:48:12

年轻的时候写东西都这样,很牛逼的样子。

江南一竹 2011-11-28 16:56:07

这是论文的一部分么。受益了。

请叫我HLB 2011-05-23 23:28:20

理论指导实践。马克思也没实践过!但他是社会主义的导师,伟大的思想家。

2011-04-05 19:45:24

抓狂了!!!!!!这简直就是论文,不是读书笔记,你应该去投个稿什么的,读书笔记,就不能简洁些么,本来挺想认真读读,一看篇幅就没有耐心了

chris 2011-03-04 01:24:35

好书,但真不知道有多少公司和企业家是按照书上写的方法理财的。很多公式虽然经典,但也无用,因为公式是抽象出来的,前提假设在现实中根本不存在。就像是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假设,弗洛伊德笑了。这个感觉就是,因为人比鸟更懂空气动力学,所以应该让人去教鸟如何飞翔。

Berliner 2010-12-31 13:45:38

抱歉由于豆瓣不能贴图,公式大家看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