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更聪明了的原因——看完《在超市遇见亚当斯密》之后的一些感触_在超市遇见亚当·斯密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理财 > 在超市遇见亚当·斯密 > 我们更聪明了的原因——看完《在超市遇见亚当斯密》之后的一些感触
郑嗯嗯 在超市遇见亚当·斯密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2-10-17 21:10:35

我们更聪明了的原因——看完《在超市遇见亚当斯密》之后的一些感触

最近不断的提起一本书,它就是《在超市遇见亚当斯密》。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迷上了经济学,但一切似乎发生的就是这样的莫名其妙,也许是知道了李子旸,也许是知道了布尔费墨,也许是看瓦西里的微博,他们的观点不断地激发着我去重新了解这个世界上发生的一切,网易上的一些奥派的自由主义者推荐了那么多的书,似乎现在微博荐书对我的阅读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必须感谢微博。北京大学的医学学士和经济学学士迢书先生那本博客文章集结而成的小册子是我第一本认真读完的有关通俗经济学书籍,尽管它是pdf版本的,尽管它是我花了两周的时间趴在电脑上才看完的。以前的时候以为自己可以再文学的道路上无限制的走下去,不管道路多么坎坷,不管前方多么凶险,哪怕忍饥,哪怕挨饿,这一生不死在一个作家的身份上,我死不瞑目(李海鹏语),久久的发现自己中了太多的不切实际的毒,而这些毒让我显得那么无知,那么可怜(我甚至一直不知道自己的这种愚蠢),学习和思考变得异常的懒惰,而碎片化的信息也让我对更加系统的知识失去耐心,现在回过头来发现,时间愈加的紧迫。

 

从南京回来按照吴主任的推荐书单一次买下了:《自由的伦理》《免费的午餐》《诡辩与真相》《通往奴役之路》《掩盖的经济学真相》《为什么我们的钱变薄了》《百辩经济学》《在超市遇见亚当斯密》。书是买回来,可是堆在床头看的时间似乎没有增多,每天都在找借口,宁愿趴在网上看微博,看其他的文章,也不愿去翻一下那些足以改变我的认识的书籍,躺着躺着或者就死掉了。国庆的时候全国的高速公路对车辆免费,我在微博上见证了涨价党和排队党对这件的事情的辩论,最终站在了涨价党的一方。似乎在迷上和接触经济学后,就在潜意识里成为涨价党,每当铅笔社的微博推出新的文章,我都会有一种心态,就是必须看完,每当周克成有新的评论文章我都会追着看完,慢慢的强迫自己看完一片片长文章,学会有耐心。就这样,似乎在自己的脑子里一些事情在发生着变化,我知道自己买的那些书不能再闲置在床头成为生活的装饰,它们必须起到它们的作用。

 

瓦西里推荐了好几次《在超市遇见亚当斯密》,首先拿起的就是它了。一直以来以为外国人的作品翻译过来的时候因为有众多的从句和定语,所以一句话的断句很长,也因为一直对国外的文学作品存在偏见,所以就误以为这本书会不适合我的阅读习惯,但其实心里明白,这只是自己欺骗自己。罗塞尔罗伯茨教授通过一种轻松的方式把丰富的经济学知识蕴含其中,真的让我有了太多的收获。

 

无论钱多钱少,价格才决定购买力。我们自己能决定自己房子的价格吗?为什么街角的咖啡馆里总有足够的面包?一个人能不能制造出一支铅笔?为什么你想运动时,就能买到运动鞋?为什么24小时加油站从来不会缺油,政府一限价却哪里也买不到油?地震时涨价的超市才最公平?谁在决定一支铅笔的价格?抗议和恳求能改变商品的价格吗?物价下降谁才是最大的赢家?金钱是一切的动机的源头吗?便宜鸡蛋为什么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什么在指导一切价格和谐共处?

 

说实话,在没有读完这本书之前,我和书中的网球明星拉蒙费尔南斯德一样,对地震的涨价超市充满的敌意,对沃尔玛富士康之类的大企业充满敌意,对那些惟利是图的商人充满坏感,对政府救助穷人遏制大企业充满善意。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价格,不知道自发的秩序,不知道市场的神奇的一面,对那些上市的公司那些资本家的真实动机充满恶意,对利润和价格充满了恶意。是的,这就是我最初的认识。

 

我知道自己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是很不专心的情况下阅读的,但它带给我的一切却让我震惊,颠覆了我太多的认识和观念。

 

地震的时候超市涨价,我以为这是超市在趁火打劫,在发穷人的才,超市充满了恶意。但是现在我却知道,涨价弥补了爱的缺失。涨价鼓励人们不要购买,而是让愿意付高价格的陌生人买到需要的商品,而且涨价使商人有了积极性,愿意就关键的商品品种多备一些货,并愿意承担成本。很多人以为地震的晚上,没有涨价的超市很公正,但是却买不到必须的商品,因为早就被抢光了。假设有一位小孩的母亲急需给孩子买食品和尿布,那天晚上很多人也去涨价的超市了,他们也想存一些小孩的食品,但被涨价吓走了,涨价使他们不敢买了,于是那位母亲就能买到。那么如何确定那些人是需要这些商品的那些不是?这个时候涨价的作用就出来了。如果不涨价买到的就是那些先到达超市的,所以再不涨价的超市那些商品就脱销了。涨价的超市提高了商品的价格,那些家里有了蜡烛,,就不买手电筒了。这样那些急需的人只要愿意付钱就能买到他们需要的商品。涨价影响了他们的行为,这就好像你问过他们一样。某个家里有蜡烛的人不买手电筒了就好像在说:我放弃购买手电筒了,把它留给他最需要的人吧。涨价确保了急需的人买到了他所需要的商品,这不是更加公正吗?由于不确定下次还发生地震能否赚到钱,所以没有涨价的商店就没有积极性去多备一些商品,而那些涨了价的商店知道可以涨价,就愿意承担多备货的成本。这就是涨价的商店与不涨价的商店的差别。一个涨价的超市它能提供你需要的商品并且愿意承担下次地震多备货的成本风险,你却不高兴,一个没有涨价的超市他没有提供你急需的商品,你却觉的它好?这不是很奇怪吗?我们可以在假设的更深一点,假设涨价的是可以挽救你生命的商品,你还会觉得涨价的不妥吗?

 

是的,就是这样的。在起初的时候我们陷入无理性状态的,我们失去了判断现实的智慧。当然这是价格的一个神奇的方面,这个系统并没有人去指挥,但却能准确捕捉人们的信息,判断出人们的需求。

 

接下来是关于富人更加富有的问题?在以前的时间里,因为关注了太多的公知,总是感觉我们身处一个最灰暗的是时代,这是历史上最暗无天日的时代,也就是从不思考,盲目的跟风。甚至自以为鸡蛋和高墙之间我站在鸡蛋一边是多么的高尚的一件事情,不久之后我就为自己的认识感到惭愧。

 

是的,富人的确更富了,他们有钱购买更贵的商品,穷人只能购买便宜的商品。但是与一百年前相比,普通人的生活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呢?正如布尔费墨说的没有郭台铭的富士康,你连跳楼的资格也没有。普通人的生活毕竟提高了。我们今天用上了电脑,电视,电话,高铁,可以听音乐,只需要一个MP3,但要是在100年前,只能雇一个小提琴手时刻跟着你。在1900年,只有15%的美国家庭有抽水马桶,只有25%的美国家庭有自来水,妇女大多数是家庭主妇,洗衣服只能用搓衣板,洗衣用的水来自水井,小河或者经济公寓的水龙头。这意味着每年要担10000加仑的水,每天要用十二小时干家务,其中做饭六个小时,没有冰箱,没有微波炉,没有手机,还要工作更长的时间。但自1900年以来的美国成功,并不是金钱,而是室内抽水马桶和青霉素的发明,后者不会使人感染而死。妇女不会再因为生孩子而死,在一百年前,妇女生孩子的死亡率是千分之八,而现在是十万分之八,生孩子比一百年前安全一百倍。这种成功还源于人们的工作时间更少了,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其他的技能,比如学习吉他,拉小提琴,可以更好地休息。每年出版更多地书籍,与一百年前相比,人类生活所需要的物品极大的丰富了。或许这就是《理性乐观派》,也是一本伟大的书,更加的让我震撼。

 

金钱显然并不是一切动机的源头。金钱与激情会和并不意味着激情来自与金钱。人们把一切动机想成不是A 就是B,非此即彼,但现实人的行为并不是这样的。我们喜欢某些东西,喜欢某些工作,有时候并不是金钱。创业者和上市公司的老板对利润的追逐,并不见得金钱对他们多么重要,而是他们在追逐利润的过程中能给人们带来欢乐,喜悦和感激,比如生产可以治疗心脏病仪器的商人。

 

我们每一个人并不不是聪明绝顶,而是我们后面的人可以依靠前人的知识解决更多的问题。这就是“当思想有了性”

展开全文
有用 9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我们更聪明了的原因——看完《在超市遇见亚当斯密》之后的一些感触”的回应

软糖。 2013-12-05 18:34:44

真的可以让你读懂经济学吗

草间露 2013-05-29 19:20:31

可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