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读那些能让我眼前一亮的观点,但是通常这样的观点出自于枯燥的论文中,而难得的是这本书有专栏的文笔,可以让人一泻千里,又有论文般的严谨。
在我看来,这是一本有关智慧的启蒙的书。
作者在序言中说道:
柏拉图设想了一个实验,假如有一台体验机,它提供一切你能想象的体验。
那么,柏拉图问:
你愿意在这台体验机里生活一辈子吗?
关于这个概念,有电影《楚门的世界》、《黑客帝国》将之演绎。
电影中,主人公拼死也要逃出那假的世界。
可是,有一天,作者在北京大学的课堂里提问:
鸦片,体验机,你愿意在鸦片引发的幻觉中度过一生吗?
当时,有足够多的同学回答:我愿意。
尽管有如此多的人愿意沉溺于幻想,但作者仍然写下这本书。
目的是因为他觉得人类幸福感的来源,有3个方面:物质生活的,社会生活的,精神生活的。在这3方面提供的幸福感当中,作者的体验是:1来自精神生活的幸福感最为强烈而且持久;2精神生活要求真知,而不是幻觉。
为了这真知,作者写下了这本书。
第一篇的“只是的私有化及其超越”颇有见解。
开篇便说道:“智慧被知识取代,就是文字的代价。”
作者认为,文字颠覆了人类面对面的交往,一集基于面对面交往的社区情感。也就是说,人类社会因为文字的普及而异化为抽象社会,情感被文字抽象掉了。
确实如此,而在网络时代,这一种异化更加严重。
同时,因为文字的出现,只是被私有化了,而智慧却被人摒弃了。可是,基于知识的私有化过程的人生,是技术的人生,千篇一律。基于智慧的人生,则是艺术的人生。
这不禁让人想起所谓的知道分子的嘴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