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撕裂人生_人与知识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理财 > 人与知识 > 知识,撕裂人生
书海冲浪者 人与知识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4-07-12 21:07:26

知识,撕裂人生

知识对于人的积极意义似乎是不言而喻的,它不但拓展人的生存边界、赋予人无尽的可能性,而且似乎具有某种魔力,比如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知识代表光明”、“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是幸福之源”。一定程度上讲,掌握知识越多的人,其眼界必然越开阔,思维必然越敏捷,生活必然越幸福,人生必然越丰富,对于人生的理解也必然越透彻。

然而,人与知识的关系细究下去,似乎并不如此乐观,也有其他方面的隐忧。汪丁丁教授的《青年谈话录:人与知识》一书对于知识的私有化、有知的无知、主义与科学等有关人与知识的深层次关系问题。他认为,知识并不是智慧,知识并不能带来幸福人生。他的论述比较深奥一此,大概适合有一定学术功底的人阅读。而以我对他书中论述的理解就是,知识撕裂人生。

首先,知识的增长速度总是快于人类寿命的增长速度。在亚里士多德那个时代,他既是哲学家,也是科学家,文理通吃,绝对的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但人类的知识总量在不断地增长,而且呈现出越来越快的趋势,现在人类的全部知识早已不是一辈子、甚至数辈子所能学完的了。而人的求知欲望是无穷的,在攫取知识的过程必定引发知识的日益强化的阅读饥渴和焦虑,将会导致生活的崩溃。而且,会不会有那么一天——人类被知识所淹没,穷其一生也无法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无法到达学术前沿,从而人类的知识也不再增加,就此陷入一个停滞?

其次,知识的不断细分总是带来人类职业的不断细分。知识数量的爆炸导致体系的细分,对于知识的分类越来越细化,知识日渐成为一个纷繁复杂的庞大体系。单是一个物理学,现在有多少个分支?而不管是哪一个分支,只要选定了其中某一个方向,就要倾其一生深入进去,穷经皓首,以求到达最前沿,为知识的拓展做出贡献,这甚至也是奢望。社会科技发展高度分工,一个人只能钻研单一的问题。过去能够在多个学科之间遨游的人,现在只怕在某一个单一领域都难以有所建树。而即便对于普通人来说,掌握一项工作技能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你选择了某一职业的同时需要放弃其他职业,也就必然丧失了经历更多职业生活的可能性。

再次,知识深度的增加必然导致个人思维宽度的收窄。过去一个人可以掌握多项知识,而现在很多专家连某一细小分类都无法全部掌握。现在学到博士又怎么样?只不过精通了整个人类知识体系中某一个细微的局部,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专家”。十几二十几年沉浸在某一个具体的专业里,我们能指望其有宽宏的视野?他们的眼界必然被所学专业这一狭窄的领域所束缚,也只能从这个局部出发为我们描述和解释整个世界的某一侧面而已。毫无疑问,世界被碎片化了,每个人都拿着自己掌握的那一片碎玻璃片中来映照世界,每个人都是在坐井观天,每个人都是在盲人摸象。

最后,知识的高度概念化必然带来人类情感的空洞化。人类将巨量的知识分门别类,系统的进行整理,不断的进行合并、简化、概括和浓缩,用简单的概念代替过去的复杂现象,用简洁的公式代替过去复杂的推算。正如汪丁丁教授说,生物化,作为“自私的基因”的载体,许多世代积累的生存知识是以“本能”的方式记存在有机体的各个器官的行为模式当中的——数百万年前,人们看到蛇才会意识到危险,而如今看到蛇字就能联想到危险,已经进化为一种本能。我们有些人可能天天在吃大米,却一辈子也没有见过稻田。这的结果就是人类的生活经历越来越单调,情感越来越空洞。但这些抽象的东西并不能帮助我们生存。

最后,我想引用梁晓声的一句话——行业虽然空前地多了,每个人证明自己存在价值的空间似乎反而越来越小、越来越拥塞了。所以说,人类知识总量的急剧膨胀,使我们每个人都只能在这个繁杂的系统中探明一个小小的角落,而无法再有全局的视角,从整体上理解和思考我们的整个生活,人类的情感体验被不同的人群所分别拥有,每个人的人生被不同的知识所局限,世界被分解了,人生被撕裂了——被知识异化了!

展开全文
有用 1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