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不仅是有趣的工业史_光变:一个企业及其工业史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企业史 > 光变:一个企业及其工业史 > 一部不仅是有趣的工业史
sinai君 光变:一个企业及其工业史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7-14 02:07:23

一部不仅是有趣的工业史

       对于大部分像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工业史”三个字是令人望而生畏的。它往往让人想起些晦涩的大部头,里面充斥着各种难懂的专业术语。但《光变》打破了这种预设。任何对液晶产业甚至是工业一无所知的人,都可以轻松地翻开这本书并很快沉浸其中,进入一个与想象中不同的工业世界。
       从故事来看,《光变》更像是一个工业史的江湖传奇。作者用极通俗的语言讲述了液晶工业几十年的波诡云谲,482页的篇幅虽然浩大但并不艰深,环环相扣的紧凑感让人欲罢不能。京东方是武林世家北京电子管厂的后人,但不幸突遭变故家道中落(第一章),但他深知自己的家族使命,忍辱负重习得新功夫(第二章)。面对风起云涌的武林世界(第三章),他利用高手们闭关修炼的机会,参与到武林盟主的争霸中,虽然因羽翼未丰遭遇了很多坎坷(第四章),但凭借其强大的信念与深厚的内功(第五章、第六章)终于在武林站稳了脚跟。而京东方通往武林盟主的道路并没有变得一帆风顺(第七章)。作者在最后告诉人们,像京东方这样的武林后生还有很多,他们都是凭借一本叫做《中国工业精神》的秘籍取得了成功(第八章)。
       内容的可读性与趣味性并没有弱化本书的严谨性。从学术的角度看,《光变》依然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工业史著作。作者在前几章的历史回顾中,一直不忘加入学界对相关问题的解释,第八章更是从理论角度重新解读了整个故事,将讨论从液晶产业扩展到整个工业。随着阅读的深入,读者会越来越感受到京东方背后整个工业史的逻辑。从一家企业到一个行业,再到整个工业,作者避免了家谱式的歌功颂德,而是以历史的眼光考察中国工业的精神内核。
       说到历史,《光变》用一种特别的写法记录下了京东方的故事——访谈纪实。不论是领袖王东升,还是工作在一线的普通工程师,作者都忠实地写下了他们经历过的种种故事。而正是这些回忆,为我们还原、拼凑出一个真实的京东方。它曾经在改革的大浪中奄奄一息,曾因为资金短缺而面临瓶颈,曾因为外界的质疑饱受压力,但同时,它也在激荡的行业中逆流而上,在对手喘息时抓住机遇,在收获成功后继续挑战。这种不加掩盖的真实是极为宝贵的,因为很难想象会再有一个作者将京东方的历史追溯到北京电子管厂,将王东升留下的原因归结为“让师傅不再去菜市场捡白菜帮子”。
      就像彼得·梅尔说的那样,“记忆是一位带有太多偏见和情绪的编辑,他常常自作主张地留下他喜欢的东西”。一段严重亏损的国企史大概是人们下意识一定要抹去的,但《光变》没有。当我们跟随作者回顾历史,会发现支撑创业者度过种种难关的信念,原来在那时起就已根植在京东方人心中。京东方上市前曾有过要不要转行做房地产的争论,但王东升说:“我们的血液里面就流着工业的血,要是连我们都不搞工业了,那谁来搞工业?”对他们而言,“产业报国”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中国工业精神感召下的一种毋庸置疑的选择。
       是的,千年易过,中国工业精神不灭。
      
      《光变》大概是第一本我完整读完的企业史,过程很愉快,有点像在读侦探小说。我几乎在每一章都会提出问题:北京电子管厂跟京东方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京东方坚持要进入液晶行业?京东方会一直成功下去吗?这些问题都在接下来的章节得到了很好的回应,有一种和作者在无形中对话的满足感。虽然第八章的解释稍有不足,但阅读中获得的感动和震撼依然无以言表。写书评的过程纠结了很久,因为很害怕自己写出一篇抒情散文式的东西,感觉配不上这本书。不过相对于严肃的主题而言,这依然是篇不大正经的书评。
      其实我也一直觉得工业是个很陌生的词汇。尽管读了大学,学过经济,我和周围的同学们从来不会把“做工业”当做未来的选择。毕业后去投行、做咨询、进外企,是我们理想的人生道路。但经过这一年的学习,我才发现工业这么重要且有趣,工业创新、技术进步才是这个国家经济赖以增长的动力。我们都应该去想想这些离我们似乎有点远的事情——中国工业向何处去。
        路老师周三晚上的课常常接近十点才结束。不知道为什么,那时候的学校常常弥漫着茫茫薄雾,连一体的草坪也变得模糊。一位学者说:做学术就是在有雾的森林里走路,等走出去了雾才会散。做工业好像也是这样。京东方的建设者、那些老国企的奠基者、包括路老师自己,都是在大雾里踽踽独行的人。虽然道路充满了未知与质疑,但正因为有他们,我们才能看到中国工业云开雾散的一天。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1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